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初中语文作文课程布局谋划篇材料组织学生版
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的表达。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思考一下,自己写作文常用的素材有哪些?板块一考场作文选材思路写考场作文,最急人的是没的可写,即缺少材料。写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同学们在初中的写作实践中已基本掌握,中考前,最重要的是准备好作文的材料。一、梳理写过的材料《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算一算,到了初三年级,同学们写过的文章已有数十篇,加上平时练笔,应该说掌握的材料已经很丰富了。在中考前,同学们首先应该把已经写过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并按一定程序进行编程,这样,就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状的材料图。有了这张材料图,在中考时如果遇到能够使用以往材料的作文,马上就可以从记忆中把材料调出来,省时,省力,且有利于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二、补充新鲜的材料在把写过的材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还应根据需要补充新鲜的材料。在补充材料的过程中,要做到五个关注。中考要求知识框架命题作文材料运用关注社会、关注媒体、关注学校、关注自己、关注别人,这样,积累的材料就会更加充实、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三、梳理材料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梳理材料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1、按空间①学校:老师、同学、集体、学习、读书、活动②社会:人、事、场景、活动、见闻③家庭:家庭成员、发生在家中的事、课余生活(集邮、小制作、绘画、书法、养花、养鱼、剪纸、放风筝、学下棋、学计算机)例题:我家的变化、我家的新鲜事、我爱我家、我爱爸爸妈妈、我的课余生活④定指与不定指:例题:发生在的事2、按时间①现实:学校、家庭、社会的(人、事、场景、活动)②过去:回忆过去的(人、事、场景、活动)例题:往事难忘、忘不了、童年的伙伴、他留在我记忆的深处、师恩难忘、怀念③未来:展望、假设、想象。例题:假如我、我多想、我有一个梦想、二十年后再相聚、展望、2008年的北京、明天会更好④定指与不定指:例题:2012年、《中考前一天》、当我的时候3按内容(1)写人①自己:例题: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是谁?为自己喝彩、我的课余生活、我的故事、我不怕困难、我在努力、我渴望、我为此而、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我成功了、我学会了自主、我变得聪明(坚强、勇敢、自信)了、我学会了、我的(快乐、烦恼、悔恨、痛苦、秘密、追求)、我喜欢这节课②别人:父母、亲友、邻居、老师、同学、路遇例题: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心灵真美、大家都夸他、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榜样、英雄、他变了、××笑了、(爸爸、妈妈)真辛苦、我心中的偶像③人与人:例题:×与×、同桌、师生之间、我爱我的(父母、老师)、好友、我逐渐了解了他、我和我的老师,记一个爱我的人④为人:奉献、责任、乐观、诚信、谦逊、礼貌、爱憎、自信、自尊、自强、自主、人格、人品、性格、道德、爱心(2)写事:家中的事、学校的事、社会的事例题:小事、喜事、心事、新事、有意义的事、感人的事、高兴的事、听说的事、不该发生的事、难忘的事、给我教益的事、使我明白的事、放学路上亲眼看到的事、考试、一节有趣的课(3)写情:亲情、友情、真情、喜欢、热爱、珍惜、怀念、敬佩、盼望、期待、自豪、微笑、关怀、惊喜、信任、尊重、理解、宽容(4)感悟:启示、感悟、思考例题:生活启示录、谈悟性、噢,我明白了、由所想到的、引发的思考(5)寓意:例题:人生之路、心桥、脚步、暖流、幸福的港湾(6)热点:文明、时尚、信息、科技、电脑、环保、成才、目标、理想、追求、信仰、探究、美丑、荣辱、苦乐、言行、表里板块二、材料选取的误区犹如一个人要有躯体一样,文章必须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文章的“躯体”。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人的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合理一样,决定着文章的质量。中考作文中,在选材用材方面,常见的失误之处有:一是材料虚假,有悖常理。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殊不知,文章的想象必须合乎情理。二是材料贫乏,内容空洞。有些同学,写人时就只是罗列评语式的人物特点;叙事时只说故事提要,概述过程;议论时只会将相同的意思翻来覆去地说。这样的文章,缺少细节,缺少深度。三是材料平庸,内容雷同。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所以,让人觉得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四是游离中心,偏离主旨。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你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正确的;如果你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旨。五是格调低下,稚拙可笑。以“尝试”为题,有人写尝试偷东西,尝试考试舞弊,尝试打架,尝试初恋……格调庸俗低下。还有些同学老是爱写捡到钱包这类幼稚可笑的事情,仿佛到处都有钱包可捡一样。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姑娘”、“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之类的称呼,完全就像小学生的作文。六是原样照搬,不加裁剪。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部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有些同学爱图俭省,不动脑筋,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应对方法: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一、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老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二、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三、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四、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五、把想像的情景写下来。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去往他们那里神游一番,也是一种创新之举。六、把合适的材料配起来。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组合,可以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取得上佳的表达效果。比如,可以是主辅搭配,展示面广;可以是同类列举,凸现主旨;可以是正反对比,强调差异;等等。注意:搭配时,要考虑各自不同的代表性。七、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板块三、组织材料的技巧“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写作也如此,同一作文题,有的同学文思泉涌,洋洋洒洒,纵观全篇,内容丰富,文采飞扬;也有的同学文思枯竭,举步维艰。即使挤出几百字,也没有什么看头,文章内容干瘪得很。这说明我们的同学作文材料库存少或者是不会选用材料,组织材料作文。今天,我们一起就这方面的话题进行探讨——引入源头活水,运用“逐步联想法”组织作文材料。1.提问:什么是想象?什么是联想?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是由某一人物、事物或概念而想起其它有关的人、事物或概念的思维活动。根据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大家判断一下:(1)我们由鸟的飞行想到飞机的飞行,是联想还是想象?(联想)(2)我们看到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想到飞机上的许多人可能正俯视着大地,这是联想还是想象?(想象)2.善于想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对于科学研究是这样,对于表达情感与交流思想也是这样,一个不善于想象的人无论如何是成不了文学高手的。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有哪些类型呢?想象,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过程。有一年的高考题要求“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的对象,外加陪衬物构成一个画面、一个镜头或一个场景,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这就是要求用再造想象作文。(2)创造想象,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在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的基础上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文学作品中创造的典型形象、科学幻想以及学生对未来的理想等,都属于创造想象。善于想象的能力主要是指能利用事物间的各种关联,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与认识,对未来进行谋划与设计,化空为实;还在于建立在不悖常情常理的前提下的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等。3.善于联想的能力如同鸟的翅膀不凭借空气就不能飞上天空一样,人的生活离开了联想就无法成就艺术品。所谓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由于事物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联想也就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大致说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类:由三国时期随兄经商的董遇,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时之余”的“三余”时间读书终成学问家,联想到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终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这是同类事物间的联想。《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的一席谈,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明白了,这是不同事物之间因某一点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由“失败乃成功之母”,想到“成功乃成功之母”,或“失败乃失败之母”,这叫一正一反、对比鲜明的联想。还有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思维流向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这是连锁联想。从原信息点出发,合理地增加一些与它有关的信息材料,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联想叫做变形联想。善于联想,有助于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因为由此事联想到彼事,可以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以加深思索;由表层的联想到深层的本质,可以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以拓宽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调动生活积累,靠的就是联想。种种联想的迁发、扩散、引伸,常常还是避免选材枯燥和老化的有效办法和主要途径。这就是说,联想还有助于提炼和深化主题,有助于运用托物言志、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借景抒情等构思和表达技巧。板块四、技巧总结一、选材新颖,莫忘了推陈出新。有些材料内涵丰厚,即使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例一,过生日同学送礼物,是很陈旧的题材了。“旧瓶”怎样装“新酒”?小作者采用了“推陈出新法”,巧妙选取角度,写家长如何处理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的事情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作文课程布局谋划篇材料组织学生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2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