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材料作文1.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1)故事型:它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寓言故事等。(2)论说型:它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论文段等。(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等。(4)情景型: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生活场面、特别的细节等)。(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等。2.写材料作文,处理材料是关键如何处理好材料呢?有以下几步:(1)深读。明确写作范围,了解写作要求,按规定一一辨明写作文体、写作形式、人称、语言等;读材料,要读懂,读全面,准确领会材料的内容,抓住材料的核心,这是作文的关键。(2)宽析。材料信息量大,要多作分析,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压缩,找出关键性句子和表现材料主旨的句子,用辩证的眼光,多角度思考材料体现的倾向性。(3)窄选。结合自己感悟最深的一个方面发挥,一般不要面面俱到,要善于取舍。(4)立“新”。立意要善于依据材料而又高于材料,不落俗套,构思才会精妙。(5)防“失(失误)”。如议论文在引述材料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对材料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等。3.材料作文如何审题一般材料作文审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弄清题意,二是要明确要求。可采用下列步骤:第一,要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的不同意蕴,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抓住材料的中心。第二,要看清要求。材料作文的要求是作文应遵循的法则,如果对相关要求把握不清,理解不透,就会给审题和作文带来影响。要同读材料一样,逐字逐条细细品味,把握其精神实质并据此作文。第三,要选好角度。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入手。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二要注意求异求新,避免“落俗”,不要千人一文,千篇一律。应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第四,要精心布局。材料相同,所拟的题目也大体相似,有的题目已拟好,要“新”就得靠“新”思路、“新”结构,根据所定的文体,打破常规的写作模式,以创新思维进行写作。第五,还要注意语言得体。相同的材料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达时,一定要根据所写的文体,运用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达,力求明晰畅达,自然得体。写作材料作文的注意事项:一是不要忽视题目限定的条件,如果不按要求,照抄材料原文,没有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就难以写出有创意的作文;二是不能抛开所给的材料,任意发挥,更不能与材料的旨意相悖;三是所给材料是作文的基础,把握其中所含的信息,立意表达要切合材料。4.材料作文写作误区(1)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2)改写后的记叙文由于套用而与原文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3)议论文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4)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5)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6)文体有误,格式有误。1.(2014·杭州)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中国气象视频网“@中国气象”发了一条微博,用气象学解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也是一个气象圈,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有暖流也有寒流。而每个人的气象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你把自己变成南极冰川,别人回报你严寒;你把自己变成副热带高压,别人回报你炎热。所以,多给人家温湿气流,人家也会回报你充沛的降雨、暖和的天气。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写作导引】2014年杭州卷中考作文是一则材料作文,选择富有象征味道的“气象”话题作为材料,富有深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出题人没有直接给学生们所写的话题,而是学生自己从材料中提炼可写的话题,有向高考作文的材料作文靠拢的趋势。这类材料作文较之通常的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更为宽泛,更有利于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理论上也更容易出彩。不过如何从诸多可写的方面选择最准确、最适合自己写的话题,还得看考生的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在这则材料中提到人际关系就如气象万千,借用了生活中的日常事例,讽喻、劝诫、启迪人们,我们应该挖掘其中隐含的深意,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作为写作的切入点。从气象现象入手来解读人际关系,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同时,这则作文材料所涉及的还有人与人的关系,这无疑提醒考生要关注当今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从积极的、富有正能量的角度去思考,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做一个知冷暖、懂远近的人。从这点出发,还可以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与父母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与亲友的关系,与长辈的关系,甚至是与陌生人的关系,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的,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事物,学生在写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时,也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来。2.(2014·衢州、丽水)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说:“爱鸟不养鸟。”美国某国家公园就禁止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理由是一旦喂食就把野生动物变成了乞丐,因此,他们的告示上醒目地写着:“让野生动物野!”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阐述观点,也可以编写童话,还可以……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写作导引】题中所述材料可以引发哪些联想与思考?可以考虑敬畏自然,回归自然,顺其自然,可以想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可以反思人们想当然征服自然带来的恶果,可以考虑如何确立自立自强、自尊自重的人格等。思路一:由原来的绿水青山变成“脏”水“秃”山,如何回归绿色,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路二:动物不仅是“嗟来之食”不可吃,就连“礼貌性的施食”也不可以接受,一旦接受惯了,就立刻变成乞丐,由此引出“做人要有尊严”的道理。思路三:编写一则童话故事,小松鼠被人捉去养在笼子里,失去自由,通过与主人的对话,让主人恍然大悟,接受了“让野生动物野”的理念。思路四:“养鸟解闷”是一种临时措施,而植树造林,引来众鸟歌唱,才为长远之计。说明处理问题,既要顾及眼前利益,更要面向未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思路五:“养鸟”只能求得暂时“解闷”,而“种树”则可以绿化环境,引鸟入林,这说明了解决问题要“治本(根本)”,不能仅仅是“治标(事物的表面)”。3.(2013·衢州)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岁的小琪琪和妈妈一起去爬山,到了山顶的时候突然下雨了,可是她们什么雨具也没带。旁边的一位叔叔将仅有的一件雨衣给了他儿子,这位男孩看到她们后又将雨衣给了小琪琪。琪琪问妈妈:“为什么叔叔将雨衣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妈妈回答道:“因为叔叔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他们都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而且你看,这种帮助、这种爱都是可以传递的呀。”琪琪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衣挡在了一朵于风雨中飘摇的娇弱的小花上面。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写作导引】作文考查学生积累感悟生活并利用文字综合表达的能力。这是一个材料作文,要抓住材料中“强大的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和“这种帮助、这种爱都是可以传递的”来立意、选材。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具体、写生动。可以把“爱的传递”作为主体方向。【中考满分作文】1.人际气象杭州一考生世上没有偶然的行为,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你无法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就像风和微风紧密相连一样。——题记这无法分割的生命之间,编织成了一张人际关系的无形之网。有人欣赏“骏马秋风冀北”的豪爽,有人偏爱“杏花春雨江南”的细腻。爱清风,就请抚平他人燥热的心;恋细雨,便请滋润他人饥渴的灵魂。万不可只顾自己的小气候,要懂得,“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必穷矣”。如果有人无缘无故地羞辱你,你立即怒不可遏地羞辱他——你们不比忍耐力,而是比冲动易怒;如果有人刻薄地嘲讽你,你马上尖酸地回敬他——你们不比宽容,而是比尖酸刻薄。如果每个人都是如此,都将自己的垃圾心情随意施予别人,每个人又同时承受着别人垃圾心情的攻击,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易粪相食”,生活中如此多的“异常天气”,我们又如何去憧憬美好的未来呢?我们渴望的是“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的和谐与平等,是“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的尊重和感恩。还记得农夫与青霉素的故事吗?因为心中长存“暖湿气流”,农夫救起了后来带领英国在二战中取得胜利的丘吉尔,为了回报给农夫“明媚的阳光”,贵族资助农夫的儿子,使其成为了著名的细菌学家、青霉素的发明者。又恰恰是青霉素,第二次拯救了丘吉尔。由此可见,人与人的气象都会相互影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大陆就减少。因此,我们只有把人际关系织成一张和谐友爱的网,它才能承担得住社会稳定发展的重量。别再拘泥于自己的小气候,敞开心扉,吞吐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每一个小气候相通相依,方可不断更新、融合。【悦读赏析】这是一篇阅卷中考满分作文,有以下几点特色:1.条理清晰,论证充分。本文首先由米奇阿尔博姆的话作为题记引入,揭示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体部分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面举了丘吉尔助人助己的例子,反面假设了人们为什么会变得面目可憎,通过对比突出了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巨大且微妙的,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人际关系像一张网,敞开心扉,便能更新融合。本文思路非常清晰,起承转合见功力。2.举例典型,引用丰富。本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亮点就是它的举例和引用。丘吉尔的例子和《丧钟为谁而鸣》的巧妙化用,显示出考生阅读积累的丰富,而古文的引用,更可以看出考生是有一定的文化功底的。“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的对比,形象生动。借他人妙笔,生己文之花。2.让自然回归绿色丽水一考生记忆里那个地方山清水秀、无限风光,那片林子鸟语花香、莺声悦耳,那条河碧波如水,那块地遍地黄花,蓬勃的生机,雀跃的鸟儿,淳朴的乡亲,那是我的曾经是“绿”水青山的家乡。曾几何时,山不再是青色,水不再清澈,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馊臭味。烟尘荡涤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奔驰的汽车,耸立的工厂,生活富足了,日子过好了,只是家乡已经不再“绿”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冲昏了太多人的头脑,他们忘记了这块曾经美丽的桃源。他们一味地掠夺索取,以虐待大自然的方式换取自己优越舒适的生活。奄奄一息的自然艰难的喘息声却无人问津,脆弱的“绿”显得那样不堪一击。中国,这块960万平方公里绵延的土地,这里曾经有着动人的故事,这里曾经有着一段“绿”色的传奇历史。只是往事如烟!今天,需要“让自然回归绿色”。“十八大”,用智慧和心血为祖国绘制美好蓝图——绿色中国,“绿”的曙光点亮这个故事新的篇章。“绿”色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的愿望,让我们的国家山更“绿”、水更“绿”、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是的,山要“绿”水要“绿”。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山“秃”水“黑”亦不是绿色中国。自改革开放,科技迅猛发展,丰富的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可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列车走来的是齿轮碾过的伤口,是汽笛中滚滚的“黑”烟,是被砍伐的狼藉。安逸的生活,沉迷在幸福和希冀中的人们,将“白色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这些敏感的话题悄悄地带进了我们的生活。自然在怒吼,地震、洪水、泥石流,一场场自然灾害拉响了生态保护的警鸣,舞动的黄沙、匮乏的资源都告诉我们:必须“让自然回归绿色”。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间做出抉择,在物质财富与精神文化间做出权衡?中国,泱泱大国,在谋求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地位的同时又如何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人文魅力?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在这个全球焦点的问题上时不我待。清风明月,奇峰罗列,百花齐放,蜂飞蝶舞。碧水青山,可爱的人,和谐的社会,文明的礼仪。
本文标题:材料作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2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