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八章高校团队的构建
第七章高校团队的构建科信软件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第七章高校团队的构建第一节高效团队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高效团队建设的意义与基本条件第三节高效团队建设的途径与技巧第四节虚拟团队3第一节高效团队的基本概念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企业面临的环境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且难以预测。这种环境客观上要求企业采取动态、有机的组织结构。而信息、通讯技术及管理科学的发展又为企业尝试新的组织结构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保障。在此背景下,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欧美一些公司纷纷采用了一种灵活的组织形式——团队,此后欧美许多企业都获得很不错的业绩。工作团队最早出现在日本,但现在已成为全世界众多企业热衷推广和普遍实行的组织形式。4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团队这一概念,正是因为人们看到了团队具有的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组织发现,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已经取得了比任何人预料的多得多的成果。一、团队的主要内涵(一)团队的概念什么是团队,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凯兹巴赫和史密斯(1993)提出了一种有趣的团队分类法。他们根据团队演变成高效团队的发育程度将团队分成:工作群体,伪团队,准团队,真团队和高效团队。5所谓“工作群体”,就是指那些简单地将人员集中在一起,而并不要求显著提高绩效的组织。组织工作群体最初的组建目的是为了共享信息、经验或其他资源。“伪团队”:这类团队并没有共同目标或者其他预期结果,它们是所有团队类型中最弱的一种,甚至并无实际产出。“准团队”:则强调生产过程,在生产中实现对企业绩效的显著影响。但准团队缺乏明确的职责,一旦团队有了职责,就成为“真团队”。“真团队”是指成员平等承担共同目标,有明确任务或结果的团队。“高效团队”:在这种团队中,一些成员还承担着其他成员的职业发展和成功的责任。高效团队的绩效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团队。6有“团队角色理论之父”美名的贝尔宾认为团队是指有限的一些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在一起工作,每个人分担不同的角色,有独特的贡献。同时他还认为一个组织很好的团队不应规模太大以致团队角色重复或产生角色竞争和运转不良的现象。他认为,团队是指有共同目标的一定数量的人群,这些人群因人数太多而无法按团队角色关系来组成。而罗宾斯对团队的定义是建立在对群体定义进行区分的基础上。7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它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而团队就属于正式群体,它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在团队中,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人成员绩效的总和。可是在群体中不存在积极的协同作用,其绩效仅是每个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8在国内《团队管理》一书将团队定义为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其团队概念的思路也是追随罗宾斯,但是该书对团队定义得更具体、更全面另外,还有如孙健敏等人认为: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一种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虽然每个人在定义的描述上有所不同,但综合看来,团队具有以下共同特点:91·团队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目标是团队建立与发展的前提,任何团队都是建立在某种特定的目标基础上的,都是为了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这种目标贯穿于团队的始终,团队的一切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否则团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2·团队是以协作为基础的。团队与一般群体最大的不同就是团队成员具有较强的协作性。团队要求内部必须和谐且协作一致,而群体并不刻意去这么要求。103·团队需要共同的规范和方法。由于团队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团队的运行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做出对团队不利的行为。为了规避不利于团队的行为,确保团队成员的行为和团队目标一致,就必须制定出一些行为标准,去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从而提高团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4.团队成员的专业与技能应具异质性,而非同构型。因为团队存在着多种角色,为此团队的有效运作就要求成员间的技能互补,唯此方可发挥团队作用。11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团队是为了某种特定目标,按照约定的共同规范和方法,在技术或技能上形成互补的成员间进行协同合作的群体。(二)团队与群体的区别群体与团队不是一回事。在前面我们把群体定义为:所谓群体,就是一个具有共同规范的个体的集合。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12在工作群体中,成员通过相互作用、共享信息、做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工作群体申的成员不一定要参与到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中,他们也不一定有机会这样做。因此,工作群体的绩效。仅仅是每个群体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在工作群体中,不存在一种积极的协同作用,能够便群体的总体绩效水平大于个人绩效之和。13而团队则不同,它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高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图11-1展示了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的区别。1415二、高效团队的概念由于全球性自由市场的日渐形成,科技尤以信息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取代了以往传统的运作工具,使得经营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速度约为10年前的3倍,20年前的10倍。也由于这种经营环境变化的快速,客户对企业需求的速度自然随之加快。因此恐龙式的组织架构,层层节制的组织功能,实在难以适应如此快速变化的环境、市场与客户需求,唯有高效能团队方可接受此种挑战。高效能工作团队建立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一项组织形态的改变,更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16简单地讲,高效能工作团队不是新的组织形态,早在1960年IBM为了研发其早期360系统,成立了所谓项目小组(TaskForce),到了现在,80%的美国前500大公司约有一半以上员工均为工作团队成员,美国68%的中小制造业在生产部门亦通过团队运用。由此可见团队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与贡献度,难怪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说:“企业组织不仅仅将以扁平化、信息为基础,组织成为工作团队。17(一)高效团队的定义高效团队在美国虽已普遍为企业与专家所接受,但在国内,虽有论述及名称偶尔发表于媒体,但真正认同及推行的企业并不多见。在麻省理工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材中,高效团队是这样定义的:业绩突出,具有明显学习曲线效应,能够使内部成员和外界均感到满意的工作集体。这个定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高效团队作了论述,但这样定义相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定义呢?18高效团队是成熟的团队,它是发展目标清晰,完成任务前后对比效果显著增加,团队成员在有效的领导下相互信任、沟通良好、积极协同工作的团队。对于高效团队,我们将以下述几点作为评判标准:1·团队发展目标是否明确且不脱离实际;2·能否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团队完成任务前后对比效果是否显著增加;4·团队成员是否互相信任,其沟通是否顺畅,团队的凝聚力是否强;5·是否具有有效的领导。19(二)团队与高效团队的区别工作团队之形成不是目的,使其具有高效能才是目的。高效团队和一般团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1·高效团队与团体的根本差异:高效团队与团体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为一群具有共同组织承诺与使命感的人的组合,而后者为一群较具本位,以个别绩效为中心的人的组合;前者不单独执行组织目标,且共同参与决定组织目标,不单独承担工作结果的责任,然而共同享受工作结果的喜悦,后者虽亦分担执行企业目标的责任,但较少选择及享有目标努力途径,以及享有完成目标的喜悦。202·高效团队的建立、运作与激励机制:高效团队虽以团队为运作方式,但企业内并非仅有一个团队,团队间的目标与绩效应有差异,因此,对此种差异应有必要的运作机制与激励制度,以供较优者获得必要的激励,较弱者获得必要的检视。因此就工作团队而言,个人的绩效并不像现行员工绩效评估制度一样那么强调,而以部门为重点,如以原有组织形成工作团队结构,则部门或单位绩效亦为员工谰薪或奖金的一部分。213·高效能工作团队使游手好闲的员工无所遁形:由于企业对工作团队的重视,使激励及奖酬以团队工作为重心,任何一位工作不力、逃避责任、遇事推脱的成员因其个人负面行为将造成团队整体绩效的下降而自有其他成员予以规劝甚至谴责。224·高效团队更具弹性:在企业面对外界快速环境改变、对顾客要求立即作出反应的情形下,传统的组织与科层的架构均难以适应,而工作团队以其成员的组成、责任感与荣誉心、在激励之下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团队的认同,均将驱使成员对环境及顾客的需求利用资源,组合人员,针对重点做出快速、极具品质的反应。235·高效团队目标与工作设计由成员自己参与、设计及执行:以现行企业管理模式,员工的目标与工作设定大多为由上而下,员工因奉命而行事,而工作团队却由成员自己决定及执行。人因受到尊重、参与,而付出较大的努力,会因自己的承诺而全力以赴。6·高效团队的成员具有高贡献度的条件:(1)专业的背景多元化,可解决及面对多元的工作或问题;(2)开放的人格特质,可接纳他人较佳的意见,而不坚持自我;24(3)清楚的角色扮演,可明白自己在团队申所承担的角色与任务;(4)弹性的运作机制,可随时面对环境及客户的需求作决策;(5)信任的团队文化,可使团队成员不会因讲老实话而受到责难,亦不会因埋头苦干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6)精干的人员结构,成功的工作团队并非无绝对的组成人数,通常团队以8一16人较具可运作性。通过对美国近400个工作团队的调查,平均的团队约由10个成员组成,而以8个人为最佳。257.高效团队负责人角色的改变:传统的企业主管对规划与预算、组织结构与人员任用、资源获取与运用以及绩效的控制与间题解决均事必躬亲。但高效团队的管理者不同于传统管理者,他的责任在设定方向、取得资源、整合队伍、组成团队、激励及鼓舞士气方面,不必事必躬亲。(三)高效团队的特征高效团队的根本特征是高绩效。但从团队建设的角度来看,高效团队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61.共同的目标高效的团队对于主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目标的重要性还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中去。共同目标包容了个人愿景与个人目标,充分体现了个人意志与利益,并且具有足够的重要性与吸引力,能够引发团队成员的激情。在有效的团队中,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做出承诺,清楚地知道希望他们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怎样共同工作最后完成任务。团队通常会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讨论、修改和完善一个在集体层次上和个人层次上都被大家接受的目的。27这种共同目的一旦为团队所接受,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团队的活动起指导作用。成功的团队能够便其成员为团队及其个人的目的、目标和行动方式承担责任。团队成员很清楚:哪些是个人的责任,哪些是大家共同的责任。2·相关的技能高效的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员组成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成员不仅在技能上互补,而且在性格上、气质上互补,相互之间具有能够良好合作的个性品质,从而出色完成任务。28后者尤为重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有精湛技术能力的人并不一定就有处理群体内关系的高超技巧,高效团队的成员却往往兼而有之。相关的技能使得团队能够迅速、高效处理复杂的问题。那些对于个人或工作组而言十分困难的问题经常可以由具有多方面互补技能的团队成员通过协作来解决。293·相互的信任成员间相互信任是有效团队的显著特征,就是说,每个成员对其他人的行为能力都深信不疑。我们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都能体会到,信任是相当脆弱的,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但又很容易被破坏。而且,只有信任他人才能换来他人的信任。所以,维持群体内的相互信任,还需要引起管理层足够的重视。组织文化和管理层的行为对形成相互信任的群体内氛围很有影响。如果组织崇尚开放、诚实、协作的办事原则,同时鼓励员工的参与和自主性,它就比较容易形成信任的环境。30团队的
本文标题:第八章高校团队的构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