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院(系):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李雅莉职称:副教授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2012年11月11日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1-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是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总是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科技虽然快速发展,但其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万能的。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人和技术的本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又从社会层面剖析了人和技术的关系。技术对人来说有利有弊,既能促进人的发展又能对人造成负面效应,关键在于人怎么去开发和利用技术。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发展相互影响辩证统一局限性可持续发展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2-引言科学与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西方学者一直充满忧思?斯诺在《两种文化》一书中对当代科学与人文日益疏远状况的揭示引起了人们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反思,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二者的本初——希腊时代,希望通过探本溯源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希腊文化精神中,这两种文化从未分开,而近代日益明晰的专业分工和学科分化最终割裂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导致了人们的忧思。而如何进行科学与人文的对话,让科学回归人文传统也就成了中国学者今天必须面对的话题。人与技术是不同领域的两个概念,两者共同存在于社会中,人通过技术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改变自身存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技术在人的努力下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再进一步反作用于人类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和技术之间越来越密切,技术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如果人能合理的开发、利用技术则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如果滥用技术也将会得到技术的惩罚,为自身带来灾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但是人类必须正确利用技术,才能使之造福人类。世界又是普遍联系的,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的相互依存更为密切,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现代社会技术日新月异,怎样从哲学层面和现实层面正确的认识人和技术的关系,合理的利用技术造福人类,正确审视科学技术、发展与和谐的关系,缔造一个繁荣、安宁、和谐的世界实现社会的和谐,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什么是科学1.宏观的科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谈到数学,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点、线、面及相互间的关系和表达这些关系的公理、定理等。这样的看法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却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恰恰忘记了数学知识是人类的知识,没有人类的富于创造性的理性的活动我们是不可能形成包括数学知识在内的知识系统的。所以,爱因斯坦说:“比如整数系,显然是人类头脑的一种发明,一种自己创造自己的工具,它使某些感觉经验的整理简单化了。”数学如此,其他知识也是这样。比如谈到逻辑学,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3-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枯燥乏味的推导原理或公式。其实,逻辑知识的惟一目的在于说明人类的推理能力的原理和作用,以及人类所具有的观念的性质。总之,一切知识都是人类的产物;离开了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都将得不到说明。因此,我们要想真正地掌握、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运用科学知识就必须首先要知道人或关于人的科学。科学就是关于人的科学。它告诉我们人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本质。2.微观的科学现在越来越得到重视的管理科学,本质上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被管理者是由人组成的群体,管理者也是由人组成的群体。管理者如果不具备人文科学知识就绝对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而如此重要的人文科学教育过去却没有得到重视,只是单方面地强调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这样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充其量只能脚踏实地地完成一项工作;但他们却不可能知道人究竟为何物,社会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他们既缺志士的机智,也乏仁人的儒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必然在他们的视域之外。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青年”。当然,我们不是说科学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不重要,而是说在学习和掌握具有实用性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时候,我们更不应忘记对人类来说重要得多的学科,哪些能使我们掌握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科学。自然科学强调的是“是什么”的客观陈述,而人文学科则注重“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内涵。这些学科包括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学、美学、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人类学、教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只有这样的学科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生活的智慧,也只有这样的学科才能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从而树立理想的人格目标并为之奋斗终身。人文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供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确立正确的人文价值作导向。国外很多著名的理工科大学早已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的教育。他们的理念是:不学习人文学科就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就不会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理想的人。国内不少大学也正在开始这么做。比如北京大学的理科生就必须选修一定量的文科课程,使理科的学生也有较好的人文底蕴;而对文科生则在校内举办多种讲座,使文科的学生增加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4-二、人从科技剥离的后果1.科技与人的交汇科技与人文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是相互交融、同步发展的,呈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来的无数珍贵遗产,如我国的紫禁城、天坛、秦兵马俑、大足石刻等无一不体现着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历史上许多著名科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艺术家。如亚里士多德在文学与科学的诸多方面都有所建树,一生撰写过逻辑学、物理学、天文学、动物学、伦理学、诗学、政治学等著作。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兴起,文学、绘画、音乐的发展,解放了被禁锢被压抑的人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激情;加上当时的经济与政治变革,使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发展。达•芬奇是当时的绘画大师,也是伟大的科学家;彼特拉克以十四行诗闻名于世,又在地理学方面颇有建树,第一张意大利地图就是他绘制的;十八世纪末,歌德既写出了不朽的诗剧《浮士德》,又写出多达14卷的自然科学著作;炸药的发明家诺贝尔,也写过小说和剧本。科技力量作用于现实世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艺术带来了新鲜素材,使艺术观念、形式、手段都发生了变化。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影视艺术是与现代科学最密不可分的艺术形式。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乐器、画具、雕塑材料、建筑材料的演化与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乐器制作工艺的进步为音乐艺术的发展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2O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与录音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5O年代开始,电子技术的发展对音乐艺术又形成了一次巨大冲击。绘画材料的运用与科技的进步紧密相关,一些新材料乃至日常生活用品本身也成为绘画的内容。今天的电脑绘画技术使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表现手段。2.科技和人的剥离科技的巨大进步使2O世纪的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成果成了人类的图腾。对科技的崇拜导致人们对科技进步的误解,以为享用那些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最新科技产品就能获得莫大的快乐;但事实上,享受科技与获得幸福之问并不能划等号。科技产品的确能够带来感官快乐,但人的幸福观的真正来源还是他本人的人文素养,也就是他所接触的人文文化熏陶。对于人类的幸福而言,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5-科技与人文二者缺一不可,关键在于把二者放在一个什么样的次序和位置上。如果只重视科技发展,忽视人文建设,必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李恩来博士在《明天的我——生物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未来》一书中对这种情况表示深深的担忧。虽然2O世纪的生物技术与医学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克隆技术、生育控制、器官移植、抗衰延年、变性整容等,使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李恩来认为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已经引起了•一些激烈的法律和伦理方面的社会争论。如“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道德伦理问题,“克隆人技术”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和生育模式使人伦关系模糊、混乱、颠倒;“性别选择技术”带来性别比例的失调;“优生学新技术”干扰了传统的婚姻与亲子关系,造成家庭结构的不稳定。现代机器对人性的异化,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戕害,核武器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还有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粮食不足、生态失衡等等,人类似乎越来越不能在这个数字化的地球上奢谈什么诗情意画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似乎越来越难以找到了,一切似乎都在应验英国科学家皮尔逊的责难:科学的成长消灭了生活的美和诗意。在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2O世纪,人类品尝到了人文失落的苦涩。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之中的现代都市人,尽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烦恼与焦虑却没有丝毫减少。一些人文学者悲观地预测,人最终将完全臣服于技术。还有未来学家这样描绘将来的人类:四肢由于运动减少将退化;大脑由于过度思考而异常发达,大脑重量将占到体重的1/3左右;所有的饮食需求将通过一根插到胃部的营养输送管来提供;而人类的双脚将退化成鹰爪状,以便能站在一根钢制的横粱上。三、科技发展要实现人的关怀人的关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说,科技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使人类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物质享受更加舒适、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对科学而言,自然科学是一种人为的事业;对艺术家而言,人文科学是一项为人的事业。1.科学的人文本性是自由吴国盛在《让科学回归人文》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人文科学、科学精神,近代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6-西方的人文传统、近代西方的科学传统,近代人文与科学的分裂与合一等概念。他认为科学的人文本质是自由。自由的科学是什么?自由的科学首先是真与善的统一、也是真与美的统一,割裂二者的关系、只强调“真”的一面,科学就会变成一种机械的知识产出活动。而当科学工作者迷失方向,不知在做什么时,他剩下的只会是荒廖与虚无。只有恢复了内在的审美特征、唤起科学工作者的激情,才可能恢复科学的人文性。这一切的要点在于恢复科学内在的道德功能和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让真、善、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当“非典”这个瘟神从天而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钟南山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冲上“抗非”第一线,指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他谦逊地说:“我想搞好我们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疾病防治工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对于我们搞这一行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像你们记者,把你们的采访工作做好,对你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政治。”这里没有高谈阔论,只是将“政治”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普通人的工作、生活、责任心、使命感、创造性和自觉性联系起来。这就生动地体现出“人的关怀”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充分说明科学的人文本性是自由,是真、善、美的统一。2.科学和人发展的目的是追求人性化实现科技的人性化,是当代众多科学家的共识。著名的科学史家乔治•萨顿大力倡导以科学为基础的人文主义,目的就是要使科学和文化结合起来,使科学人文主义化,进而使科学更有意义,更为动人,更为亲切。他主张既要重视科学的物质价值,更要重视科学的精神价值。这种新人文主义的实质是使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协调发展,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艺术具有教育机能和娱乐机能,但艺术的根本机能是使被现代技术所压抑的人性复归。学者今道友信在《关于美》中指出:“美是艺术的理念艺术给人类带来了希望,艺术并没有遭到现存技术的破坏,反而依靠技术的发展对非人化倾向发生着抵抗作用”。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是科学技术化了的人,科学技术是人化了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主体和对象是科学技术化了的人。科技的力量在于取消个别,发现、寻找、重握一般;而文学艺术正好相反。科技强调实用性,而艺术正是要抵御现实中的这种实用性。科技的发展使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技术化、秩序化、条理化,而技术化、秩序化、条理化的日常生活毫无新意,使人丧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7-失快乐,是艺术之大敌。文学艺术正是要在技术中挖掘美,在秩序中寻找新意,在标准中塑造个性。在艺术作品中,世界被描绘为人所创造的世界。艺术鉴赏者真正理解艺术作品时,他个人就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他的精神、意志、情感都在审美
本文标题: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2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