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苏科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0621感知生长教学设计
第21课感知生长【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智能农植园系统的概述,包括工作流程和基础架构,并就信息采集系统和控制设备系统进行较为详实的介绍,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对生长环境的各类数据和植物生长状况等信息数据的采集是基础,而通过指令对控制设备的操控和智能化管理是核心。第二部分是介绍物联网感知教育基地群平台。一方面,依托学校实践基地开展感知生长项目的研究。另一方面,平台将不同区域的微型智能农植园互联互通,使多类型探究活动和异地合作变为现实。【学情分析】学生对单一的传感设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智能农植园系统缺乏足够的认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因素有笼统的认识,对平台管理同样缺少经验。学校建设有农植园实践基地,可以直接加以利用或进行现场教学。【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学生知道智能农植园的特点、优势。2.知道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生长灯等物联网设备及作用。3.通过观察、交流、剖析和分享,构建校园农植园的组成结构。4.通过了解传统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感知物联网技术对现代农业的价值。5.借助感知生长项目研究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与研究中感受科技的力量。6.通过对感知生长项目的认识,形成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生产中(农业)问题解决的再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智能化应用。难点:开展感知生长项目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小组讨论,基于项目的学习。【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校园农植园基地(或智能农植园模型)、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说明:教学现场为学校智能农植园基地)一、“身临其境”——现场观察、记录现场布置小组任务及要求,并完成表格。观察:全面浏览,(小组)再选择某一局部进行细致观察。记录:将观察到的信息,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表格中。思考:1.与传统农田种植相比有何不同?2.校园农植园的优势体现在哪里?二、“七嘴八舌”——信息交流共享交流分享:小组指定成员发言,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回答或解释问题。(师同步板书关键词)记录汇总:学生发言关键词。(关键词)术语解读、知识梳理(分三个方面):(师生共同,以学生为主)1.设备名称。2.主要功能。3.解决的主要问题。分类梳理:按关键词信息类型进行重组。(学生发表建议)三、“庖丁解牛”——再现农植园结构小组探究:按功能建立逻辑模型。分类标准侧重两个方面:信息感知和智能管控。(学生小组)画模型的草图,思考一个问题并记录在案。四、“各抒己见”——总结感悟小组汇报,总结提升。1.介绍小组模型。2.问题分享。五、“一试身手”——依托平台,亲历体验依托APP平台,小组现场体验其功能。六、课堂总结:物联网技术在种植领域所带来的变化。附:智能农植园观察表日期:班级:小组成员:要求:1.仔细观察(两个角度):(1)整体全场观察:种植园全貌的概述、特点等。(2)局部重点观察:某块区域的设施设备、特征等。2.记录发现:用“关键词”描述所观察“物”的特征并记录在表。3.独立思考(两个方面):(1)一张草图:种植园或某区域的植物、设施等组成的结构草图。(2)一个问题:疑惑或想进一步了解。观察区域描述(植物等)管护设备整体区域1区域2思考一张草图一个问题【教案设计:郑东红(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本文标题:苏科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0621感知生长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2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