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春江花月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雄浑开阔、瑰丽雄奇、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濛迷茫、苍凉悲壮、清新明丽、清净幽远、闲适恬淡、凄清冷落、华美壮丽、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慷慨激昂……诗歌意境常用语:日本汉学家还居然说中国古代只有两首好诗,一首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古今评说】《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古今评说】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但《全唐诗》仅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春江花月夜》朗读滟滟(yàn)芳甸(diàn)霰(xiàn)扁(piān)舟砧(zhēn)西斜(xiá)碣(jié)石置身诗境:是指在欣赏诗歌的时候,要反复诵读,把自己投入到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体会诗人所创造的美的意境里。缘景明情:则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标题是《春江花月夜》,涉及到五种景物,作者重点写了哪种景物?感知全诗,划分层次“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犹如一条纽带,通贯上下,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境,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感知全诗,划分层次春江花月夜月下之景月色无垠月色纯净画意(1——8句)(9——16)(17——36)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月下之情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层次分析:1.写明月初升渐高的景象,境界开阔,富有气势。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二)浩月当空,诗人展开对宇宙与人生的遐想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三)明月西下,抒写游子思妇于明月之夜的相思离别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歌鉴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江水浩荡潮势汹涌,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诗人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简析】第一部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春江花月图——画面美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并体会本段写景的特点。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赏析“生”字。“生”是“涌出”,一轮明月随潮涌生,这样写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渗入了诗人主观的想像,壮观而热烈,可谓妙笔生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水绕着生满鲜花的郊野,曲折流过,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反而不能察觉。•在洁白的月光之下,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由江写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它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作者虽然写的是江流、花林、白沙,但无不有月的存在。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简析这四句诗的意境: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请简析这四句诗的意境: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着世间万物,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细腻传神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3)意境——幽美恬静开篇8句,诗人入手擒题,就题生发,勾勒了一幅壮丽高远、静谧幽美、空灵梦幻的春江花月图。自然美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纷至沓来,它们因为一轮明月的映照,达到了美的极致。小结:春江月夜的美景“月之色”第二部分:哲理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年年只相似。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哲理美二、名句赏析——哀而不伤三、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16~诗人的心都是晶莹剔透的,也是脆弱敏感的。他们常常易于发现美,又从美之中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无情。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孤”——整个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仿佛被净化了似的。•孤独的作者站在这一轮孤月之下,口内悱恻的低吟,心头婉转的情怀,自然并只能对月发问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侧重点在“何人”——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景物与人情的矛盾;•侧重点在“何年”——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宇宙与人生的矛盾。•有旷世的孤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哀而不伤”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她大概是在等什么人吧?等来等去,始终也没有等到,只看见长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送走东去的流水。抒情的角度——相思写江月待人,实际上是写月下的人在等待。也许是漂泊的诗人自己在等待见到家中的亲人,也许是家中的亲人在等待远出的诗人赶快回家。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第三部分:情感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胜:能承担,能承受。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2)思妇怀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出处】:南朝·梁·王僧孺《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传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3)游子思归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白云:喻游子。白云飘忽,象征行踪不定.“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青枫浦、南浦:泛指送别之地,类似“长亭”。“送美人兮南浦”(屈原《九歌·河伯》)“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杜甫《南浦别》)扁舟子:指漂泊江湖的游子。明月楼:泛指相思之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谁家”“何处”二句,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一句游子,一句思妇,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卷”“拂”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七哀》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一轮明月同照两地,就和我想念你一样,你一定也在望着明月想念我。有明月像镜子似地悬在中间,我们互相望着,但彼此的呼唤是听不到的。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但我们相距太远了。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我又怎么能够和你相见呢?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思妇回想昨夜的梦境:闲潭落花,春过已半,可惜丈夫还不能回家。•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把梦境与实境结合在一起,是梦是醒,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斜月沉沉,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渐渐隐去了,好像一幕戏完了以后合上幕布。•游子思妇,地北天南,空间距离远。•归心似箭——不知道今夜有几人趁着月华回家了!看那落月的余晖摇动着照满江树,仿佛怀着无限的同情呢!~16~李泽厚: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月之色----春江花月(景)月之问----宇宙人生(理)完美融合月之情----思妇游子(情)文章结构一.江潮汹涌,明月生辉。二.江月悠悠,兴起惆怅。三.江月徘徊,闺阁哀怨。四.江月西斜,感伤无已。贯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月”是全诗的灵魂: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景物描写的主体哲理思考的凭借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一、诗中多处用了比喻“月照花林皆似霰”(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暗喻),是抬头仰望所见。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二、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春江花月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3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