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第一节精气学说气的定义: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物质古代哲学朴素思辨精气的定义:气中之精粹精气与中医学关系密切一、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本源性元气论——本体论“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气分阴阳而天地成“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庄子》气有聚散“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一、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运动性气机:升、降、出、入气化:无形有形精气化生为人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男女阴阳之精气化生为人“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管子·水地》精气之聚散是生命之基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二、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精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肺脾肾:气的生成心肝:气的运动精气充足则生命活动正常精应正常藏泻,气应正常输布精气神的关系精:气之精粹、泛指有用之气、肾精气:肾气、水谷之气、自然界之清气神:自然界之规律、生命活动之主宰、生命之外在体现、精神意识思维精气生神、养神,神御精气第二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概念的形成1、来源特点:朴素、直观、意象2、阴阳概念的本义阴阳的本义出自对日光向背的形象描述,甲骨文中有大量晴天是“阳”、阴天是“不阳日”或“晦日”的记载,以出日为阳,覆日为阴,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诗经》:“既景乃岗,相其阴阳”。《易经》:“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山海经》:“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周礼》:“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概念的形成3、阴阳概念的引申古人并没有满足阴阳概念已有的明确内涵,或许是太阳的晦明给予了以农耕文化为母体的中国先民极为深刻的印象,进而又将这种观念从直觉推及万物,用以标示日月、天地、冷暖、上下、左右、明暗、凸凹、高低、长短、动静、刚柔、男女、昼夜等成对的范畴。阴阳概念逐渐扩大了它原有的外延。可解释自然现象如《国语》:“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左传》:“陨石于宋……是阴阳事,非吉凶所生”。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概念的形成亦可用于人事如《管子》:“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亦有宇宙本体的涵义在《易经》里,阴(阴爻)阳(阳爻)孕含于八卦中,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发挥和演绎,用阴(--)和阳(—)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所谓“一阴一阳之为道”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相关性所谓阴阳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2、普遍性所谓普遍性,也就是广泛性。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阴阳概念的特性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概念的特性3、相对性所谓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阴阳的可分性。“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其二,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寒热转化、气血化生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概念的特性其三,当原来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而改变。例如可以以五脏部位的上下划分其属性;也可以以五脏的特性及功能划分。4、规定性阴阳的规定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二是根据中医学自身的需要,进行阴阳的规定。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变化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自和平衡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互相对立、抑制、排斥。2、阴阳之间的相互对立制约关系,是促进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3、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统一于动态平衡。(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互藏:阳中蕴含有阴,阴中蕴含有阳。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基础。2、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己方存在的前提和条件。3、阴阳互用:阴阳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传·咸》“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传·系辞下》2、阴阳交感源于阴阳二气的运动(三)阴阳的相互交感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相互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存在着量的增减和比例大小的变化。(1)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2)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2、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消长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谐、匀平状态。这是万事万物自身运动所形成的最佳状态。3、如果阴阳的消长超过限度,就会出现阴阳失调的状态。(四)阴阳的消长平衡3、饮食相关因素:肝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长期进食霉变食物、含亚硝胺食物、微量元素硒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黄曲霉毒B1是目前已被证明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物质,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粮食中,如玉米、花生、大米等。另外当摄食大量的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亚硝酸盐在体内蓄积不能及时排出,可以在体内转变成亚硝胺类物质,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以烟熏或盐腌的肉制品为著,具有明确的致癌作用。同时肝癌的发生也与遗传因素、寄生虫感染等因素相关。[1]临床表现疾病症状肝癌的早期表现很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以下症状可供参考:1、食欲明显减退:腹部闷胀,消化不良,有时出现恶心、呕吐;2、右上腹隐痛:肝区可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有时可因体位变动而加重;3、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发热及水肿;4、黄疸、腹水、皮肤瘙痒;5、常常表现为鼻出血、皮下出血等。肝癌的一些典型症状只有疾病进展到中晚期时才会发生,而那时往往已经丧失手术机会,因此平时的自我检查非常重要。当感觉疲惫乏力持续不能缓解时,很可能是肝病的预兆;心窝处沉闷感,或是腹部右上方感觉钝痛,有压迫感和不适感等,体重减轻,时有原因不明的发烧及出现黄疸,应尽早前往医院检查。[1-2]诊断鉴别检查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甲胎蛋白是目前常用的,也最简单实用。我国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AFP400μg/L,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因此如果在病毒性肝病基础上合并AFP400μg/L应该高度怀疑肝癌可能,尽早完善影像学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现代医学影像学手段也为肝癌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肝癌的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最常用的是肝脏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广泛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2、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常规手段。腹部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与其他良性肝脏占位相鉴别,同时明确肝癌的分期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通过影像分析软件还可以对肝脏内各管道进行重建,可以精确到各肝段血管的走行,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模拟手术切除平面,测算预切除肿瘤的体积和剩余肝体积,极大的提高手术安全性。3、肝脏特异性MRI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同时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有较大帮助,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4、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肿瘤转移情况,更能全面判断肿瘤分期及预后,但是价格较为昂贵,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最好的专业文档,免费在线浏览,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彼此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2、阴阳的消长是事物的量变过程,而阴阳转化是事物的质变过程。3、阴阳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4、阴阳转化的形式,可分为渐变和突变。(六)阴阳的自和平衡(五)阴阳的相互转化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防治归纳药物的性能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就人体而言,躯壳为阳,内脏为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就腹背而言,背部为阳,胸腹面为阴。就肢体的内外侧而言,四肢的外侧面为阳。内侧面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可见人体结构都存在着对立、互根的阴阳关系,都可以用阴阳学说加以分析和认识。因此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人体的生理活动,可以广泛地运用阴阳学说加以说明。兴奋作用属阳,抑制作用属阴;精微物质属阴,内脏能量属阳;气属阳,血属阴。(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组织损伤,以及机能障碍的过程。阴阳学说不但可以对病理过程进行分析,还可以对引起病理过程的邪正双方加以说明。病邪可以分为阴邪和阳邪两大类。风、暑、热邪为阳邪,寒与湿邪为阴邪。人体的正气,又有阴精与阳气之别。在邪正斗争的胜负过程中,机体阴阳失调会产生偏盛、偏衰、互损、转化、格拒、亡失等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阴阳偏盛: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亢过盛,对另一方制约太过所导致的病理变化。“阳胜则热”,是指在阳邪作用下,机体呈现出机能亢奋,产热过剩的病机,临床表现为一系列实热征象的病证。“阳胜则阴病”,是指阳胜的状态下对阴的制约过度,使阴呈现功能减弱的病理状态。“阴胜则寒”,是指感受阴邪,体内机能受到阻滞而障碍,呈现出阴偏盛的病机,临床表现为一系列实寒征象的病证。“阴胜则阳病”,是指阴胜状态下对阳的抑制过度,使阳呈现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2、阴阳偏衰:是指阴气或阳气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无论是阴或阳不足,无力制约对立的另一方,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对偏亢。“阳虚则寒”,阳偏衰是指体内的阳气虚损,推动和温煦等功能下降,以及阳对阴的制约能力减退,导致阴的一方相对偏盛的病理状态。“阴虚则热”,阴偏衰是指体内的阴气亏虚,滋润及抑制作用减退,以及阴对阳的制约作用下降,导致阳相对偏亢,产热相对过剩的病理状态。阴阳偏盛,属于实性证候。阴阳偏衰,属于虚性证候。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3、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而引起另一方逐渐不足的病理变化。包括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两方面的病机。阳损及阴,是指阳虚到一定程度时,无力促进阴的化生,使阴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阴损及阳,是指阴虚到一定程度时,不能滋养于阳,使阳亦随之化生不足的病理过程。4、阴阳转化:是阴阳失调所表现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也可以转化为阳证。寒证转变为热证;热证转变为寒证。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阳胜则热——实热证阴阳偏盛“邪气盛则实”阴胜则寒——实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阴阳偏衰“精气夺则虚”阴虚则热——虚热证阳损及阴阴阳互损阴阳两虚阴损及阳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疾病的诊断,
本文标题:中医学哲学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5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