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创新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
(五)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创新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1.成功引进集成光电子领域孙洪波教授学术创新团队在集成光电子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我们探索了以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核心的团队引进模式,经过几年的建设,已逐渐显现了团队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孙洪波是吉林大学八七级半导体化学专业学生,先后在日本德岛大学、大阪大学从事超快光子学研究,在光子晶体、纳米微机械、三维光存储等领域颇有建树,他是超精细激光加工领域的标志性符号“纳米牛”的作者,曾获日本光科学与技术显著贡献奖,获日本21世纪先驱研究计划(相当于我国的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大阪大学建立了实验室,发表的相关论文已经被SCI论文引用近三千次。为了加强平台的研究力量,学校于2004年12月引进孙洪波为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并任命其为“集成光电子学科技创新平台”主任。引进以后,孙洪波教授于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获日本国家级奖励—日本文部大臣表彰(获奖人为吉林大学教授身份)。为了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平台主任在学校的支持下,积极联络,按照平台发展需求的构架,组建了一只由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意大利、香港等八个国家和地区、在各个专业方向上表现了良好业绩和发展势头的中青年学者组成的学术创新团队,目前整个团队由客座教授3人、学术带头人5人,学术骨干8人组成。团队引进使平台实现了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零”的突破,相继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863”计划项目3项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项资助,2007年,团队获得“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也正是由于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以平台为主要依托之一的集成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7年国家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2.成功引进古植物学与地层学领军人物孙革教授我校引进的著名古植物学与地层学家孙革教授,为我国古植物学与地层学研究,特别是早期被子植物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孙革教授于2001年被聘任为我校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主任,他率领课题组首次在我国辽西地区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确认“古果属”为水生草本植物,提出“被子植物起源的东亚中心”假说,推动了我国及全球被子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其成果曾两次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其中《古果科—一个基本被子植物的新科》论文于2002年5月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先后入选美国《发现》(Discover)杂志“2002年百大科学新闻”,并被评为“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一),该研究成果于2004年获得了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一等奖。孙革教授还于2005年获得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在孙革教授的积极努力下,学校于2008年组建了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第一个重点开展东北亚地区生物演化与环境研究的部级实验室,是我校在地学、生物学以及考古学领域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首次尝试。同时,孙革教授还为“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实验室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德两国古生物学和地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中德两国地学家合作研究的开放性的平台。
本文标题: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创新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