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阳光灿烂的日子》分析
电影改编自王朔《动物凶猛》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以文革为背景,谈青春、谈成长的作品。导演姜文在影片里表达了对青春的恍惚和留恋,对青春骤然消失的怅惘,更多的是对青春及那个时代的讴歌。景别景别的选取直接决定影片的风格。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往往强调影片的戏剧性,所以他们的电影一般都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别来突出戏剧性,把观众带入波澜曲折、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而第六代导演则追求客观、生活化的电影表达,所以他们多用全景、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削弱影片的戏剧化倾向,把观众带入朴实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的非戏剧化情境。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有大量的小景别的运用,特别是特写。特写镜头的优点是可以突出重点,从而给观众以鲜明的印象。《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回忆式的的、极具主观化和风格化的作品,所以姜文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强调和渲染自己的情感、情结和激情。这部电影结构的主线是马小军和米兰爱情关系的一步步发展,影片对于这一系列剧情的描述,都是通过特写镜头来完成的。刚开始,在“初遇‘画中人’”的段落中,马小军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房间里玩耍,不经意间看到墙上挂着的大幅照片时,导演用了几个特写来刻画“画中人”好的面容。这里特写的运用不仅突出了“画中人”的美丽,更表现了此时马小军就如同触电一般,被画中人”深深吸引,说明画面中米兰的形象在马小军心中深深扎根,并被无限放大。之后,在“遭遇“画中人””的段落中,导演没有让马小军一下子就看到米兰的真实样貌,而是让马小军躲在了床底下,只能看到米兰的局部身体。这个段落中一个重要的特写镜头运用,就是当米兰走到床前坐下时,马小军看到米兰脚上拴着的钥匙脚环。这是个极为重要的物件,马小军在与米兰直接照面之前都靠这个物件来辩识米兰,也可以说脚环就代表着马小军心中的米兰形象,是马小军的精神寄托。再后,在马小军被抓到派出所训话的段落中,本来耷拉着脑袋聆听训话的马小军在看到一个拴着脚环的女孩的脚的时候,立刻被牵动了思绪,心中爱情的火焰油然而生,使得他忘了身在何方。当马小军面对面遇到生活中真实的米兰时,导演也是用一个特写镜头来交代:马小军俯身去捡掉在地上的火柴。正在这时,一个拴了脚环的脚从马小军眼前闪过,马小军立刻从脚环认出了这就是那个“画中人”。诸如这样的段落还有马小军从唐山奔丧回来后,看到米兰和刘忆苦已经很亲密地在一起了。马小军一边听着米兰和刘忆苦暧昧的情话,一边瞪着自行车踏板上米兰脚上拴着的脚环,心中百感交集。最后,在影片第二个高潮来临的时候,马小军用强暴米兰这一行为宣告了自己与米兰的彻底决裂。在这个段落中,导演首先表现的是马小军将米兰按在床上,然后扯断了米兰脚上的脚环,将其摔在地上。用脚环落地的特写和声响来强调脚环,表现了马小军与米兰关系的彻底结束和马小军与过去生活的告别。影片中特写镜头的使用有力地表现了马小军对于米兰的爱情和影片的主题。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传媒艺考课堂”或加微信“W384986689”说明“艺考生”角度拍摄角度是影视视听语言中的重要一环。角度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表现不同的含义。中国的新一代导演偏向于纪实的平等的视角,水平拍摄的画面,可以给人客观真实的感觉。而姜文偏爱有主观表现色彩的仰拍或俯拍,通过仰拍或俯拍得来的画面,主观意识较强,可以让人从中感觉到崇敬、激昂抑或是悲悯、怜惜等情绪。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拍摄角度的作用同样突出。例如在影片中通过仰角拍摄毛主席的雕像,拍摄起飞的飞机,拍摄“老莫”餐厅的大楼等等,表现了青少年时代的马小军理想主义的崇拜。尤为突出的运用有两处“吹避孕套”段落。这个段落说的是马小军在家中玩要时用自己偷偷配的钥匙打开了父亲的抽屉,在翻父亲东西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父亲藏在柜中的避孕套。马小军兴致勃勃地玩起了避孕套。在这个段落中导演可以选择的拍摄角度有三个:正面角度、侧面角度和背面角度。如果用前两个角度来表现这个事件,得到的效果是事件不断积累,不断加强、上升。而用背面角度来表现,则会营造一种悬念感。这里除了一些常规的表现作用外,更表现了马小军心中青春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萌芽。“遭遇‘画中人”段落。这个段落说的是马小军在某一次来到“画中人”米兰的房间时,遇上米兰突然回家,情急之下马小军只能慌张地躲到床底下,并看到了米兰换衣服的过程。这个段落里面导演是在床底下通过低角度模拟马小军的主观视线来拍摄外面的情景。这是一个别具匠心的角度,在这个角度的表现下,外面的世界变得与众不同。首先,摄像机的低角度会使得画面当中的米兰动作变得夸张,这与马小军心中米兰的淑女形象不符。其次,通过低角度加上广角拍摄,会使得米兰的形体发生形变。画面中的米兰看似非常肥胖,与照片中我们看到的那甜美的样貌有所不同。这两点其实也预示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再次,这个角度是属于少年的角度,是少年看待世界的角度。在这个段落当中,除了反映马小军的镜头外,其余镜头都是通过床下的低角度拍摄完成。由于机位设在床下,床沿的横框在画面中造成了遮挡,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外面米兰走来走去的腿,米兰的其他动作和体态只能通过我们的想象来构建。这其实就非常类似少年看待异性与世界的态度:害羞、主观、片面。这是少年马小军第一次看到异性时的视角,也是马小军第一次看到世界时的视角。最后,作为观众,我们与马小军的视线合二为一,马小军看到的就是我们看到的,我们似乎与少年马小军一同置身于床下,呼吸着马小军的呼吸,紧张着马小军的紧张,幸福着马小军的幸福。运动现代商业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影像的运动性。固定画面如果过多可能会让观众失去耐心,而运动画面的使用则能提起观众的兴趣。运动也是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重要视听特点。场面调度理论将影视当中的运动分为画面内的运动(被摄物体的运动)与画面外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很多被摄物体都呈现出了动态。比如在影片的第一个段落“送父出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街头狂奔的孩子,飘舞的红旗,兴高采烈的人们、奔驰的坦克、穿入云宵的飞机等等。这些运动着的人和物件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向我们传达了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与革命情怀。在这个段落中我们还看见了许多摄像机的运动,这些运动赋予了那些静止的物体以生命。《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视听表达如影片的第一个画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蓝天,随着摄像机的缓运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高举手臂的毛主席雕像,这时镜头一边向前推,一边做向上的摇动。雕像本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在这个画面中,通过这种特殊的运动表现,使得本无生命的雕像一下子“活了”。影片的“胡同斗殴”段落是整部电影中少有的直接对于暴力的刻画。在这个段落中,被摄物体(人)在运动,摄像机也在运动。人与摄像机同时运动,使得整个斗殴场面真实、刺刺激、暴力感十足。导演将现实生活当中较为血腥的暴力场面拍出美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的盛宴与狂欢。光布光在电影中的作用主要有三:曝光作用、造型作用、戏剧作用。作为影视视听语言中的要素“光”,在影片《日光灿烂的日子》中是叙事的主体与核心。影片的开头是姜文的独白,是姜文对于曾经的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回忆,这段回忆首先是从“光”开始的——“那时候好像水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们,日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姜文为了很好地诠释“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一王题,在拍摄室外场景时多选择在大睛天阳光充足的时候,使得全片一直笼罩在一片金黄、灿烂、温暖与辉煌的光芒中。在拍摄室内场景的时候,姜文也多用高瓦数的聚光灯来为室内照明,使得室内场景与室外场景一样,也呈现出金黄、温暖、灿烂的效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可以表现人物情绪。比如在“初遇画中人’”段落,高瓦数聚光灯的照明使得环境空间感、层次感突出,这种照明将屋内空间划分成了光线明暗对比强烈的几个区域。少年马小军手持着望远镜在这个空间内摸索着前行。他时而暴露在阳光下,时而穿行在阴影中。光线明暗的变化表现了少年马小军在见到“画中人”前后不同的心境,也表现了马小军生命意识的觉醒。二可以美化人物。比如在“再见“画中人””段落,马小军在米兰的床上拾得米兰掉落的一根头发。头发本是细小之物也并无光彩,可是导演却让这根头发迎上了金色的阳光。头发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了金色的光芒,这光芒照射着“画中人”的美丽,同时也表现马小军心中爱情的浪漫、美好和诗意。同样,在“为米兰冲头发”段落,阳光照射在从壶里流出的水形成散射,光芒四射;米兰的头与脖子也沐浴在阳光中,特写镜头里可以看得见,米兰脖子上的线毛在阳光的照射下也在闪烁,这无疑是对一个女孩最好的赞美与歌颂。音乐作为影视视听语言中听觉元素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在影片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音乐的运用用尤为出色。姜文对于那段时光的回忆不光有灿烂的阳光,还有动听的音乐。在影片中,音乐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音乐表现回忆。在影片开始阶段的回忆段落,背景音乐是《远飞的大雁》,悠扬的音乐声立刻把我们拉回了那个充满阳光与汗水的年代。在影片当中也穿插了大量的“文革”歌曲,如《美丽的鲜花在开放》《金色的炉台》等等。这些音乐都富有时代感,象征着那个时代人心的纯洁与善良。而大量的革命歌曲的使用,如《革命风雷激荡》《国际歌》等,渲染了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理想主义与革命情怀音乐表现主观情绪。在影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乡村骑士》。这段音乐选自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歌曲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收尾。这首《乡村骑士》在电影中就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马小军心中那最美好、最纯洁、最神圣的爱情。这首乐曲伴随着马小军心中爱情的萌芽与发展,直到凋谢。马小军每次看到画中米兰的形象时,音乐总是悄然响起;马小军在米兰家周围守候米兰出现时,音乐会响起;马小军与米兰在一起时,无论快乐或是忧愁,音乐会响起;马小军与米兰决裂后,迎来独自一人的生活时,音乐也会响起。这段音乐是马小军内心最好的写照,或者说这首音乐就是马小军内心的音乐,它属于马小军,属于那些有米兰气息的夏天音乐表现意境。在影片结尾部分,当中年马小军们坐在豪车里,行驶在长安街上的时候,客观环境的声音慢慢消失,一首藏族歌曲悠然而至。女主唱的声音犹如天籁,将我们拉到了蓝天白云的青藏高原,那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片净土。歌曲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意境。色彩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心理与生理上的不同反应。现代电影多在后期对于影片整体或某些段落进行统一调色,以展现影片主题或某些情节。姜文导演对影片色彩的处理集中体现在了对影片当中色调的把握上。《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的主要色彩构成是红色和绿色。红色是热血的颜色,是革命的颜色,影片当中的红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理想主义与革命情怀;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青春的颜色,影片当中的绿色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觉醒与生命意识的萌芽。更重要的是,红色与绿色都是那个时代的颜色,都是阳光下最灿烂的颜色。《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彩色电影,但是影片的结尾部分却是以黑白片的形式出现,使观者为之一震。黑白的影像是中年马小军们现实生活的写照,与过去彩色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导演对于逝去日子的赞美和怀念。再者,黑白两种颜色并非现实中的真实色彩的构成,这里用黑白片的形式反映当下生活,也使得影片上升到了一个意象化的、哲学的高度。
本文标题:《阳光灿烂的日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8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