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血流感染相关标本的采集
第一节血流感染相关标本的采集血液作为无菌标本,血液培养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培养检测可以为临床进行血流感染和其它部位感染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快速、准确的血培养检测结果,对临床的治疗和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临床采样指征:1.菌血症:患者出现下列指征:①发热(≥38℃)或低温(≤36℃);②寒战;③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或减少(计数4.0×109/L);④呼吸频率大于20次/min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⑤心率大于90次/分钟;⑥有皮肤黏膜出血;⑦昏迷;⑧多器官功能障碍;⑨血压降低;⑩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升高。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又不能排除细菌、真菌血流感染的,就应进行血培养。尤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刻进行血培养:(1)医院获得性肺炎。(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血管导管大于48小时。(3)有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2.感染性心内膜炎:凡原因未明的发热,持续在1周以上,伴有心脏杂音或心脏超声发现赘生物,或原有心脏基础疾病、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患者,均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带有血管内导管超过1天或者拔除导管未超过48小时,出现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不能除外由血管内导管引起感染可能的,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二、标本采集:1.菌血症:1)采血时间:①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内采血。②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培养标本;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常伴有定植菌存在。2)采血器具:采用商业化的真空血培养瓶,如果血培养瓶的储存温度为2-8℃,应先将血培养瓶在室温放置30分钟左右,平衡至室温再采血。同一部位采集两瓶血培养时不建议更换针头。3)采血次数、血培养瓶选择:对于成人患者,应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每个部位应需氧和厌氧培养各一瓶(双侧四瓶)。对于儿童患者,应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双侧两瓶),分别注入儿童瓶,厌氧瓶一般不需要,除非怀疑患儿存在厌氧菌血流感染。4)采血量:采血量是影响血培养检出阳性率的重要因素,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血培养阳性率。成人每次每培养瓶应采血8-10ml注入成人瓶;婴幼儿根据孩子的体重确定采血总量,每培养瓶(儿童瓶)采血2-5ml。5)皮肤、血培养瓶消毒:为减少皮肤、培养瓶口等对血培养造成的污染,在穿刺前,应对皮肤和培养瓶口进行消毒并充分干燥,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机率。①培养瓶消毒:取掉瓶顶部保护性弹性盖帽,用70%酒精或碘伏消毒,待自然干燥后方可采血;②皮肤消毒: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然后用一根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最后用70%酒精脱碘。6)血培养瓶接种:将采集的血液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血培养瓶中,血培养瓶接种顺序:①用注射器采血时,先厌氧瓶再需氧瓶;②用真空采血系统采血时,先需氧瓶再厌氧瓶。避免采血管内空气注入厌氧血培养瓶。避免在静脉留置导管连接处(如肝素帽处)采血标本,避免标本污染。2.感染性心内膜炎1)建议在经验用药前30分钟内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外周静脉血培养标本。如果24小时内3套血培养标本均为阴性,建议再采集3套血培养标本送检。2)怀疑左心心内膜炎时,采集动脉血提高血培养阳性率。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为保留导管和不保留导管两种情况。1)保留导管:分别从外周静脉和导管内各采取1套血培养标本,在培养瓶上标注采集部位,送往微生物实验室,同时进行上机培养。2套血培养检出同种细菌,且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标本报阳时间比来自外周的血培养标本报阳时间早2小时以上,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不保留导管:在外周静脉采集2套血培养标本。同时,通过无菌操作剪取已拔出的导管尖端5cm放入无菌容器中送检。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培养出同种同源细菌,且导管尖端血平皿的菌落计数超过15CFU有意义。三、标签和申请单:每套血培养瓶上标签应有唯一标识号或条码,并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和部位。如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的标本,申请单除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外,一定要注明疑似诊断。四、标本运输: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者,应置室温暂存。血培养瓶接种前后都禁止放冰箱。运送的装置要足够安全,避免血培养瓶的运送过程中因碰撞发和破裂。五、实验室拒收标准:由于血培养标本采取不易,且血流感染患者往往病情急重,实验室应尽可能接受血培养标本,并尽快进行培养检测。除非以下几种情况:血培养瓶破裂、渗漏;血培养瓶内注入非无菌标本。
本文标题:血流感染相关标本的采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1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