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电子信息企业“节能减排与合理避税和电子基金申报实务”
第一篇节能减排形势与应对方略第一部分节能减排是基本国策第一节我国能源资源储量有限,不足以支撑现代化的进程1、能源储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油气资源紧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勘探程度低。2004年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世界总储量的12.4%、1.4%和1.2%。(1)煤炭资源储量情况。根据赋存条件,煤炭在我国各种能源资源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尽管能源进口量在增加,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仍是建立在国产能源基础上,而煤炭资源占全国常规能源探明储量的90%以上。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炭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方面仍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的各种能源资源中,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剩余可采储量仍然不多。目前掌握的煤炭保有探明储量仅1431亿吨,如果按照目前每年20亿吨的开采速度,已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仅可继续支持不到70年。而且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形成“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极不一致。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河南南部、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拥有全国近70%保有储量,是我国煤炭开发的重点。但受地域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很难形成与资源量相适应的开发规模。(2)石油资源储量情况。我国常规石油可采储量约为212亿吨,仅占全世界石油可采资源量的3.3%。与世界石油资源赋存条件相比,我国石油资源赋存条件较差。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石油勘探成本会进一步提高,资源增储难度加大,但加强新区、新领域的勘探后,我国石油高峰年产量尚可维持一段较长时期。(3)天然气资源储量情况。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正在上升。我国常规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23万亿立方米,但我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16%左右)较低。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储量增加迅速,有较大的增储上产潜力。目前气源、输送等问题对于天然气开采有着较多的制约作用。(4)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情况。世界上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国家在能源资源利用上,一般都优先考虑开发本国的水能资源,而我国目前的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依然很低。总体来看,我国水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2亿千瓦,年发电量24740亿千瓦时。截至2005年底,已开发装机容量约1.17亿千瓦,年发电量3963亿千瓦时,仅占技术可开发的水力资源的21.7%;若以电量计算,其开发率约为16%,低于世界19%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应加快水能利用步伐,目前制约我国水能开发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剩余水利资源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成本会显著上升。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可再生能源资源品种多,分布广,数量丰富。我国2/3国土面积太阳能年辐射量超过6000兆焦/平方米(200瓦/平方米),年日照数大于2000小时,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我国陆地上离地面10米高度层上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风能可开发利用量有7.5亿千瓦。小水电资源量为1.2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丰富,目前农作物秸秆年产量有7亿吨,可用作能源的约占50%,为3.5亿吨,薪材合理年开采量为2.2亿吨;各种工农业有机废弃物通过技术转换成沼气的资源潜力有310亿立方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增加。我国有几千公里的海岸线,有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各种海洋能资源。目前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有效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分散、能源密度低、开发成本高等。(5)核电资源储量情况。我国铀矿资源可采储量有限,铀矿储量对我国核电发展仅近期有富余、中期有保证。从全球范围来看,铀矿资源可供给潜力较大,目前的探明储量为320万吨铀,资源量明显优于主要的常规化石能源。如果快中子反应堆技术基本实现商业化,铀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将被大大提高。目前,无论是从技术、资源、资金、人才还是地理等方面,我国都已具备加快发展核电的条件。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装机容量共676万千瓦,在建的共520万千瓦。但从核电在电力中的比重来看,核电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的比重不到2%,世界上核电在整个发电量中平均的比例是17%。按照规划,在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预计将占我国电力装机的4%。(6)煤层气资源储量情况。我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7万亿立方米。其中,1500米以浅的地质资源量2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根据我国煤炭部门的研究结果,到2010年我国的煤层气可开发利用规模达到50亿立方米以上。目前,受资源禀赋、开采技术、输送能力的制约,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总体来看,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是比较丰富的,我国常规能源探明技术可开发资源总量超过8230亿吨标准煤,探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1392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能源资源总量的10%。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能资源和煤炭探明储量分别居于世界第一和第三位,但人均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石油和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14%。此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于能源的清洁生产和使用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2、能源供给能力存在一定程度制约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条件表明我国的能源资源不可能做到“按需供给”式的理想供应体系,此外,能源资源的实际保障能力还将受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长距离输送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制约,能源供给能力的有限性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制约我国的产业发展。(1)煤炭供给能力情况从水资源、环境、安全以及地质赋存条件等几个方面来看,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①我国煤炭资源高度集中,但受资源赋存条件较差、地域条件的限制,符合大型、特大型煤炭矿井开采的资源更加有限。如何实现机械化安全生产,大规模提升我国煤炭工业水平,是未来煤炭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主要障碍;②煤炭资源集中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些区域大都是我国重点水土保持区,加大对煤炭资源开发力度的限制;③高硫煤炭资源占有相当比例,未来我国产出煤中含硫总量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开采、利用面临着环境保护方面的制约;④我国煤矿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工作环境恶劣,影响着煤炭企业正常生产和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⑤逆向布局导致能源运输“瓶颈”加剧,煤炭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性的特点将使“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格局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方面会增加我国本来已经十分紧张的运输压力,另一方面会增加煤炭的使用成本。在允许的环境容量范围内,考虑运输成本和外贸补充的因素,我国煤炭资源每年开发规模存在一定程度的上限,主要决定于环境、生态和安全等因素。我国有约50%的国土区域没有进行详勘,在目前资源供应紧张的大环境下,能源工业企业效益好转,从客观上也为未来几年加强煤炭资源勘察、提高煤炭资源量提供了驱动力。(2)石油和天然气供给能力情况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能力主要受资源量的影响。我国常规石油资源总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目前探明程度还不高。储量的增长将继续推动石油产量的上升。如果以目前的趋势生产,石油产量将在2020年前后达到2.3亿吨左右的高峰,但之后会快速下降到2050年的1.6亿吨左右。根据有关分析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对外原油依存度将分别增至50%和60%。积极发展石油替代技术,包括生物质能源、煤、天然气等,可增大国内液体燃料的供应,使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最大不超过60%。我国天然气资源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未来20年我国将经历一个天然气工业较快发展的时期,储量和产量均将较快增长。2010年产量预计为800~1000亿立方米,2020年产量预计1200~1500亿立方米。但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构成比例很小,2005年为2.8%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4%,需求增长较快,需要积极扩大国外管道和液化天然气(LNG)供应。目前我国面临的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争端尖锐复杂,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不断攀升。(3)水电供给能力情况尽管我国水电资源比较丰富,目前还要开发大约50个水电站的资源,但开发利用受到很多约束:来自国内外的生态、环保呼声一直很高;水电开发常常涉及到移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些水电站的开发还涉及到国际河流争端,如不尽快开发就会受人制约或陷入被动;另外,水电的厂址选择和前期工作时间较长。(4)核电供给能力情况当前,我国核能的开发利用正处在积极发展阶段,但也受到技术人才,国内资源储量、安全和环保等多方面的约束。解决国内常规资源供给能力和需求之间的剪刀型差距,一方面要求我们考虑加快融入世界能源体系的步伐,通过利用全球性的能源资源取得能源平衡;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加强能源技术进步,包括非常规能源,从需求和国内供应能力两方面共同努力。3、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能源需求超常规增长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上发达国家向我国的产业转移,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以及我国汽车、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近几年,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都出现了高速增长,部分产业增长近于失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导致能源供需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例如从煤炭的消费结构来看,电力、冶金、建材和石化等四个行业合计消费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从2000年到2005年五年时间就增加了6.5个百分点。从电力行业的消费结构来看,2005年新增工业用电的近70%来自于化工、钢铁、有色、水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高耗能行业超过国内实际需求的过快发展,不仅耗费了大量能源,还导致其中很多产品供求失衡。2006年,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当年出口平板玻璃2.64亿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32.8%;出口水泥3613万吨,比2005年增长63.8%;出口铝材124万吨,比2005年增长74.3%。国际市场上钢铁需求快速增长,并且价格高于国内,在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钢铁出口增速继续加快,2006年我国出口钢材4301万吨,比2005年增长110%,但产量的剧增和出口的增长并没有使长期困扰钢铁行业的结构性矛盾得到缓解,优质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我国目前大量出口以矿产资源和高耗能为基础的产品,甚至直接出口能源资源,也是造成国内能源供需紧张的原因。2006年,我国出口煤炭6323万吨,焦炭1450万吨,原油及成品油2869万吨。第二节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目前,我国包括能源开采、加工和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的能源系统总效率约为11%,比发达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2004年我国的电力、钢铁、石油加工、水泥、合成氨、乙烯6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能耗加权平均值)高17%。据有关研究,2005年能源成本在GDP中的比重,中国为13%,日本超过3%,美国约为7%。与能源利用效率低相伴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排放污染严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丰富的、低成本的国内煤炭资源有助于降低对国外能源供应的依赖性,使能源体系减少发生供应中断、价格暴涨的可能性。然而,在以煤炭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也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要实现依靠煤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矛盾。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污染中国空气的主要原因。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了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居于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九十年代中期酸雨区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此外,可吸入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等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能源相关的空气污染造成了中国严重的卫生和生态环境恶化。研究表明,国内高发的过早死亡和普遍使用煤炭造成的室内外大气污染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大气中二氧化硫聚集造成的酸雨增加会延迟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并危及水生生物,危及中国约1/3的国土面积的土地。世界银行研究得出,据保守估计,大气和水污染共导致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8%的损耗。估算的损失包括了由于城市和室内空气污染所引起的健康
本文标题:电子信息企业“节能减排与合理避税和电子基金申报实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