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物流管理第二章物流系统第二章物流系统学习目标1、了解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特征;2、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物流系统的构成;3、阐述物流系统性要求的理由。基本概念系统、系统工程、物流系统、物流系统评价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是现代物流管理学科的核心问题。第一节系统的概念一、系统的定义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二、系统的一般模式输入、处理、输出是系统的三要素。二、系统的一般模式系统的一般模式可用图2-1表示。第一节系统的概念三、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但该有机集合体的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简单叠加。系统是具有统一性的一个系统总体。即使是把那些单个功能并不优越的要素经系统组合起来,但形成的系统总体却可以具有优越的功能,也可以产生新的功能。三、系统的特征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只有相对于构成它的要素面言才是系统,而相对于由它和其他事物构成的较大系统,它却是一个要素(或称子系统)。2、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必须存在某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特定“关系”,即有机联系的整体才可称为系统。三、系统的特征3、目的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这种目的是人为的。系统的功能是为系统目的服务的。4、动态性系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系统就是在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中生存和发展,人们也是在系统的动态发展中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三、系统的特征5、环境适应性环境是存在于系统之外、与系统有关的各种要素。可以把环境理解为更高一级的系统。系统是不能脱离环境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与环境发生各种联系,同时,也受到环境的约束或限制。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功能的变化,甚至可能改变系统的目的。系统应具备自我调节以求适应保全的能力。系统的这种能力就是环境适应性,也可称为“应变能力”。第一节系统的概念四、系统工程系统概念的出现,不再把事物看成是孤立的、不变的,而是发展的、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现代科学技术把系统的概念应用具体化,建立了通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定量地处理系统内部的关系等一整套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工程科学。系统工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我们的工作在一定期限内收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系统管理理论和运筹学模型。第二节物流系统的构成一、物流系统的总体框架物流系统,是指由各个相关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的一个整体。其总体框架如图2-2所示。一、物流系统的总体框架1、物流硬件系统(1)基础设施:公路、铁路、航道、港站(港口、机场、编组站)。(2)运输工具:货运汽车、铁道车辆、货船、客货船、货机、客货机。(3)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装卸搬运机具、仓储货架、托盘、货箱、自动化设施。一、物流系统的总体框架2、物流作业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如图2-3所示。一、物流系统的总体框架3、物流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如图2-4所示。一、物流系统的总体框架4、物流信息系统(1)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2-5所示。一、物流系统的总体框架(2)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2-6所示。第二节物流系统的构成二、物流系统的功能物流系统与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输出、处理(转化)、限制(制约)、反馈等功能。1、输入通过提供资源、能源、机具、劳动力、劳动手段等,对某一系统发生作用,这一作用被称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物流系统的输入内容有:①各种原材料或产品、商品;②生产或销售计划;③需求或订货计划;④资源;⑤资金;⑥劳力;⑦合同;⑧信息。二、物流系统的功能2、输出物流系统以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手段和功能,在外部环境一定的制约作用下,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必要的处理(转化),使之成为有用(有价值)的产品,或实现位置转移及提供其他服务等,这些被称为物流系统的“输出”。物流系统的输出内容有:①各种物品的场所转移;②各种信息报表的传递;③各种合同的履行;④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二、物流系统的功能3、处理(或转化)物流系统本身的转化过程,即从“输入”到“输出”之间所进行的生产、供应、销售、回收、服务等物流业务活动,称之为物流系统的“处理(或转化)”。物流系统的处理包括:①各种生产设备、设施(车间、机器、车辆、库房、货物等)的建设;②各物流企业进行的物流业务活动(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③各种物流信息的数据处理;④各项物流管理工作。二、物流系统的功能4、限制、干扰外部环境因资源条件、能源限制、需求变化、运输能力、技术进步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物流系统施加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被称之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限制”或“干扰”。对物流系统的限制、干扰因素主要有:①资源条件;②能源限制;③资金力量;④生产能力;⑤价格影响;⑥需求变化;⑦市场调节;③仓库容量;⑨运输能力;⑩政策性波动。二、物流系统的功能5、反馈物流系统在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中,由于受系统内外环境的限制、干扰,不会完全按原来的计划实现,往往使系统的输出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当然,也有按计划完成生产或销售物流业务的),所以,需要把“输出”结果返回给“输入”,这被称之为“信息反馈”。物流系统的反馈内容主要有:①各种物流活动分析;②各种统计报表、数据;③典型调查;④工作总结;③市场行情信息;⑥国际物流动态。第二节物流系统的构成三、物流的系统性1、物流本身是一个系统;2、物流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如果只重视一个方面,忽略另一方面,就会产生不协调。3、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本身也要求统一性和整体性。4、物流外围条件的系统要求。物流并不是某一个环节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第二节物流系统的构成三、物流系统的特征1、复杂性(1)物流系统的对象异常复杂。(2)拥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庞大的设备,而且种类各异。(3)物流系统的关系复杂。系统结构要素之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4)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极为密切和复杂。三、物流系统的特征2、动态性(1)物流系统联结多个生产企业和用户,随需求、供应、渠道和价格的变化,系统内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难以长期稳定。(2)物流系统信息情报种类繁多,数据处理工作量大,而且信息流量的产生不均匀。(3)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畴,本身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同时,物流系统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主要处于流通环境中,因此,它必然受更大的系统如流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制约。三、物流系统的特征3、广泛性物流系统涉及面广、范围大,既有企业内部物流、企业间物流,又有城市物流、社会物流,同时还包括国际物流,物流系统几乎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第三节物流系统评价一、物流系统评价的目的物流系统评价是指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建立物流系统的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并从中选择出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优系统方案的过程。物流系统评价的目的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的前提下,从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和费用方面,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考核其满足程度,借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过修改后建立或改进物流系统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物流系统评价的目的常用的评价方法是系统的价值分析。系统的价值是系统的功能与所支付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价值(value)=功能(function)/费用(cost)简记为:V=F/C第三节物流系统评价二、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1、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因此,评价的质量影响着决策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必须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必须弄清资料是否全面、可靠和正确,防止评价人员的倾向性,并注意人员的组成应具有代表性和独立性。二、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2、要保证评价的整体性物流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和要素构成,如果每个子系统的效益都是好的,那么,整体效益也会比较理想。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子系统效益是好的,但从全局来看却不经济,这种方案理所当然是不可取的。反之,在某些情况下,从局部看某一子系统是不经济的,但从全局看整个系统却是较好的,这种方案则是可取的。我们所要求的是整体效益化和最优化,要求局部效益服从整体效益。二、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3、要坚持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建立物流系统指标体系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先进合理,坚持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既要可行又要可比。可行性主要是指指标设置要符合物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要求,在具体指标的确定上,不能脱离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而确定一些无法达到或无法评价的指标。可比性,主要指评价项目等内容含义确切,便于进行比较,评出高低。二、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4、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坚持量化原则这是对系统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的前提。在对物流系统进行评价时,应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定量分析为主。既要反映物流系统实现功能的程度,又要确定其量的界限,争取对系统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从而确定最优方案。第三节物流系统评价三、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指衡量系统状态的技术、经济指标,它既是系统评价的基础,也是所建立的物流系统运行和控制的信息基础。(一)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1、物流生产率物流生产率指标是指物流系统投入产出转换效率的指标。三、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物流系统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能源和技术等,各项投入在价值形态上统一表现为物流成本。物流系统的产出,就是为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提供服务。物流生产率指标通常包括实际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行为水平、成本和库存五个方面的指标:三、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1)实际生产率。指系统实际完成的产出与实际消耗的投入之比。(2)资源利用率。指系统需要的投入与实际投入之比。(3)行为水平。指系统实际产出与期望产出之比,也就是对系统各生产要素工作额完成情况的评价。(4)成本。物流系统的各项投入在价值形态上统一表现为物流系统成本。(5)库存。指物流系统劳动占用形式的投入。库存的数量与周转速度是体现物流投入产出转换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三、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2、物流质量(1)物料流转质量。物料流转质量是对物流系统所提供的物品在品种、数量、质量、时间和地点上的正确性评价。①品种和数量的正确性;②质量的正确性;③时间的正确性;④地点的正确性。三、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2)物流业务质量。物流业务质量是指对物流系统的物流业务在时间、数量上的正确性以及工作的完善性的评价。①时间的正确性,常见的指标有对订单的反应时间、发货故障平均处理时间等。②数量的正确性,常见的指标有采购计划完成率、供应计划完成率、供货率等。③工作的完善性,常见的指标有对客户问讯的响应率、用户特殊送货要求满足率、售后服务的完善性。三、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二)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建立物流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建立物流系统的目标体系。第二,根据目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考虑各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修改评价指标体系。1、运输2、仓储小结和学习重点●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特征;●物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物流系统性要求的理由;●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第三章
本文标题:02第二章物流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