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看法
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看法自打我们有意识起,世界就变的具有可知性,具有物质性。而且这些物质不会随着人内心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中的花草鱼虫、山川湖泊都是物质的,生活中充满了物质,所有可视可触及的、不可视而又真实存在的物质,像风、空气、电磁波等等。我们在物质中生存,依靠物质而存在。地球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生命的存在,而随着时间发展、慢慢有了生物、有了海洋,有了人类的摇篮,到现在,回头看看,周身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绚丽多彩的灯光,形形色色的人们,物质社会的神奇之处也就在此。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目前为止比较规范且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总结:“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就像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是发展的,河流是奔腾的,时间也是一去不复返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螺旋式上升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静止也是相对静止,需要有对照系,即使我们坐着,移动不动,对于凳子,我们是静止的,而对于窗外经过的人,看见了而又消失不见,静止时特殊的运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固有的,不随着外物改变而变化。既然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就要以冷静、清醒、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这种智慧叫冷慧;既然人的意识、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那么应以热烈的情感,创造世界的精神投入实践和生活,实现理想,成全自我这叫热慧。唯物主义给人的是冷慧,物质世界不相信眼泪。唯心主义给人的是热慧,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统一了起来,其所给予人的启迪就是冷慧和热慧双举。既然世界是物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要顺应物质世界,要在物质世界面前顺从而不违逆,谦虚而不狂妄,敬畏而不玩世,这叫顺德。既然物质是运动不息,健动不止的,人就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开物成务,这叫健德。既然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那么人就应顺健相资。《周易》中乾卦的本质是“健”。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本质是“顺”。“坤,顺也”(《周易·说卦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不需要上帝之手推动,这叫“自己运动”。“自己运动”就是自因自本,这一宇宙本质所启示与人的价值理念就是“自由”,人应以自由为至高价值。同时,物质运动又有时空秩序,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范围,有自己的时间顺序,不能随便越过时空秩序,这启发人要有所节制。节制为古希腊四大美德之一。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因而人要把自由和节制两种价值结合起来。物质运动在时间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有限中包括着无限,无限体现在有限之中。因此,人应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追求无限,在瞬间中追求和体验永恒。上天之道,於穆不已,人要不断奋斗,在奋斗中提升自我。不应为个体生命在时间上的短暂性和不可重复性而悲观,要认识到有限中有无限,在有限的生命时间中实现永恒价值,追求不朽。离开无限的生命是缺乏意义的空虚的;离开有限生命追求无限和不朽不仅不实际,而具有否定人生,结束生命的危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舍静,静中含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这一哲理启迪人们应当兼具两种精神境界,即奋斗境界和静穆境界。奋斗境界由物质的运动属性下惯于人而得。上天之道,於穆不已,人要不断奋斗,在奋斗中提升自我。静穆境界是由物质的相对静止属性下贯于人而得。它要求人要静穆恬淡,怡然自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静穆之境也。奋斗境界中的人如战将,静穆境界中的人如仙佛,各有胜场。前者如鲁迅、毛泽东之人格境界即是,后者如陶渊明、朱光潜、沈从文之人格境界即是。于是,我们应该坚持“天下无心外之物”,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事物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曲折性,我们不能奢望以后的路能够一帆风顺,要善于洞察和发现物质发展的可能性,估计其困难程度,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科学进展)世界科技发展史表明,历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都是基于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其科学源头通常是新现象的发现、新概念的提出和新理论的创建。19世纪末物理学中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和物理学晴空上的两大“乌云”(以太漂移和黑体辐射问题所存在的困难)是20世纪新的科学革命到来的先兆。20世纪诞生了两大科学理论,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出现了宇宙大爆炸模型、物质结构夸克模型、全球大地构造板块模型以及遗传基因DNA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四大科学发现;拥有了六大技术发明,即空天技术、信息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继18世纪蒸汽时代、19世纪电气时代之后,我们进入了20世纪信息时代。20世纪的新科技革命不仅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先进而高质量的物质条件,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还对人类的传统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人类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使人类更加重视创造性思维,更加富于创新精神。21世纪的科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与生机。物理学中相对论的局域性与量子力学的全域性之间的不协调问题,生物学中遗传与进化的统一问题,脑与认知科学中脑知识结构和本质问题,自然界中宇宙、物质和生命的起源问题,是人类带进新世纪的四大科学难题。有科学家预言,建立统一的宇宙理论,发现包容一切的科学理论,可望在今后的一百年内变为现实。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据中国科学院组织多名院士和专家的研究,未来可能发生重大突破的科技领域有以下六个方面:基本科学问题、能源与资源领域、信息网络领域、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农业领域、人口健康领域。上述任何一个领域的突破性原始创新,都会为新科学体系的建立打开空间,引发新的科技革命。而上述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都有可能引发新的产业革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未来科技的发展可概括为三句话:信息科学技术方兴未艾,新能源、新材料迅猛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后来居上。总而言之是从信息时代走向生物时代,走向科技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实现中国梦,要靠科技创新发展作为支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矢志不渝,前赴后继,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屈辱、奋斗与辉煌的历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科技成就。我国科技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快我国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技术发展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便捷工具,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保障,高素质人才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智慧源泉,改革开放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宽松包容的政策环境,创新创业正越来越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把科技创新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普及到亿万人民群众中去,让大众充分地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并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中,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公平发展、改善生活的机会。民生改善是中国梦最重要的诠释。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技梦托起民生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世界物质性)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1)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根据以上探究,我们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具体事物,要从哲学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性。世界的物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这个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概括地说,就是认为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照其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个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前提,是整个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基石。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劭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的本质含义:第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二,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第三,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②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社会的物质性表现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工作中,我们对客观的事物一定要去认真对待,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意愿而去掩盖它、改变它。也不能因为我们以前的固有思维、固有印象,而去否定一个事物在改变的事实。比如我们这次考核班子,给我的感触就比较大。因为我们以前通过下基层、或者互相交流,对各个单位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但是我们不能将这种主观的东西带到工作中,要客观的去认识、去评价。
本文标题: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6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