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素描
我下资源网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做下去!·············我下资源网创新是把技术变成钱,发明是把钱变成技术。——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红杏闹春”还是“山雨欲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素描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宣布,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新闻立即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其实,这不过是冰山之一角。早在1995年,上海贝尔实验室、IBM中国研究中心就已经在中国成立,从而掀起了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热潮,SUN、宝洁、杜邦、联合利华、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日立、松下、诺和诺得、罗克威尔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相继在中国设立研究机构或实验室,而微软中国研究院和Intel中国研究中心的设立更是将这一热潮推向了顶峰。瓜熟蒂落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使这一地区的经济陷入了无底深渊,人们在反思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典型的东亚经济模式的同时,不禁将目光投向了美国,人们豁然发现:美国经济自1990年第四季度起,已经连续7年保持低通货膨胀、低失业、高经济增长的势头。就在世人都在研究美国“新经济”之谜的时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一番话让人茅塞顿开:这一切都来源于美国在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方面所做的努力。“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ewledge-basedeconomy),简称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下,R&D作为生产知识和将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为了建造知识经济的大厦,使自己在知识社会中更有“底气”,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各种政策,抛出种种计划,竭力提高本国的R&D能力,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也不惜花重金投资于R&D。据统计,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每年用于R&D的投资支出,占其销售额的比例平均在10%以上。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R&D国际合作也如火如荼:美国和俄罗斯在空间探索方面开展了最强者之间的合作;德国西门子与日本东芝、美国IBM联合开发256兆位芯片;日本和美国在REELWORLDCOMPUTING(RWC)项目中达成协议,允许两国政府的实验室交换光电技术方面的最新发现;中国政府经过不断努力,终于使欧盟同意将投入达150亿美元的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对中国全面开放;中国和俄罗斯也成立了“中俄高技术中心”,积极加强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在R&D方面的国际合作使R&D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加上跨国公司本身经营战略和R&D投资的全球化,与中国特定的区位和环境结合,使近年来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投资不断升温。中国正成为跨国公司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的一块炙手可热的风水宝地。我下资源网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做下去!·············我下资源网跨国公司(主要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市场经过了三个阶段:出口产品、技术许可和创建合资企业。在前两个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投资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投资开始于合资企业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的建立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在80年代并没有显著的增长,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打消了跨国公司的顾虑,此后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兴办合资或独资企业,努力实现生产和销售的当地化。此时,一些合资企业内部开始设立技术开发部门,主要进行产品本地化工作,消化母公司的相关技术。随着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增加,在华业务迅速膨胀,跨国公司纷纷要求成立投资性控股公司,以便对在华企业和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中国政府及时满足了这一要求。1994年5月,日本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第一家获批准设立的投资性控股公司。其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投资性控股公司:1994年10月,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4年10月,松下(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4年10月21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年,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年,摩托罗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年,IBM(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6年10月,朗讯(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这些控股公司通过将其在华企业的股份转让给控股公司,把分散的单个企业统一为一个集团,实现资金、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达到投资管理本地化的目的。因此有人说,跨国公司在中国从此有了“头脑”。随着投资性控股公司的成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进入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根据其对中国市场潜力的判断、对中国研发环境的分析以及其经营和研发全球化的综合考虑,跨国公司觉得有必要在中国建立专门的R&D机构,实现R&D当地化,为控股公司和其在华企业提供科技武装。我下资源网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做下去!·············我下资源网中国的市场和环境也为跨国公司的这一考虑提供了条件。首先是市场潜力巨大。1996年,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和郎讯董事长麦金先后造访中国,分别留下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预测——前者预言“中国将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计算机市场”,后者则认为“中国和美国将是最大的两个市场”。“只要整个中国每秒多拍500张相片,便相当于多了一个与日本或美国相等的市场”,中国的市场潜力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优厚。但是,要在这个市场上取得成功并不容易,激烈的竞争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拿出他们最新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在信息产业方面。INTEL的奔腾Ⅱ型计算机芯片在中国的发布日期与美国相差1.5年,到1999年2月它的奔腾Ⅲ推出时,中国几乎与美国同步。这样,在中国当地设立研究机构,当地开发当地生产,缩短产品周期就成为跨国公司争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利剑。另外,中国巨大的市场也有自己的特点,并不能一味照搬外国产品和技术,产品的当地适用性也要求跨国公司R&D投资的当地化。其次,中国市场已经具备了人才条件。在美国,科技人才中有1/10是华人,有近1/8的科研成果出自华人。毫无疑问,中国人的才智是世界一流的。为什么不到中国本土去设立研发机构?毕竟,哪里有成百上千倍这样的人才。最近,某大公司惊奇地发现——并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掌握了一种高质量洗衣粉的生产技术,其设备成本只有该公司同类设备成本的1/5。这样的例子还不少,于是以世界500强为主力的跨国公司开始到中国来淘金。另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优势。比如,地理位置良好,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而且廉价,等等。情形如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跨国公司自1992年开始的大规模投资,1995年进入回收期,丰厚的利润、增长潜力极高的市场、稳定的投资环境,坚定了大跨国公司长期、大规模占领中国市场的决心,大规模针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也随之展开。1994年,北方电讯率先投资成立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信研究开发中心。1995年,贝尔实验室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同年,IBM(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不久,IBM中国研究中心也随之成立。1996年起,知名跨国公司掀起了在华独资建立R&D机构的热潮,日用品行业的巨头美国宝洁、杜邦、联合利华,德国巴斯夫、汉高,通讯巨头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日本日立、松下、三洋、富士通,精密仪器制造商罗克威尔等相继在华建立研究院、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实验室,或宣布大型R&D投资计划。而微软中国研究院和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则将这一热潮推向了顶点。目前,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独资研究中心或技术开发中心。这是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最成熟、最高级的形式,它们与跨国公司总部联系紧密,而与其在中国的企业联系则相对较弱,主要任务是研究公司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已经有部分500强企业采取了这种形式。第二种形式是在具体业务部门或合资企业内部设立研发部门。这类研发投资经历了从消化吸收到技术创新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技术的本地化,将国外成熟技术根据本地市场的需求特点、原材料特点等进行技术改进,以实现生产的本地化;后一阶段,主要是在国外提供的设备、技术基础上研究开发新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目前,大部分500强在华独资合资企业内部的技术开发部门已经完成了消化吸收过程,进入了创新开发阶段。第三种形式是与中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究中心。一般采取以下方式:项目委托;联合研究与开发;建立培训中心;建立联合研究中心。这种形式一般为初级形式或是穿插在另外两种形式之中,其显著特点是中外合作进行研发工作。我下资源网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做下去!·············我下资源网从行业来看,跨国公司的中国研究机构集中在两个行业:日用品行业和信息产业。而又尤其以信息产业为热点,它包括通讯行业和计算机行业,代表着未来高技术的发展方向,影响也更大。从国别和投资形式看,以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典等国为母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比较积极,多采用建立研发机构的形式,而以日本和韩国为母国的企业更倾向于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建立研发部门,或者建立技术开发公司,这与各自的研究能力和它们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有关。应该说,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还处于初建或实验阶段,微软中国研究院只有70人左右,IBM、SUN的研究机构只有30人,松下、诺基亚甚至只有几个人,而IBM在全球的研究与开发人员超过3000人。但是,它们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例如微软公司计划在两年内将其研究院编制扩大一倍,届时研究人员将达140人。意欲何为人们听到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的第一反映,肯定是它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和它到中国来干什么,后一问题就是动机问题。对世界各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国外进行R&D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种目的:其一,充当获取技术信息的窗口。在国外技术发达国家或自己遇到较强竞争的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实际上是为了在国外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上设立据点和信息窗口,借此可以正确判断前沿技术发展的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加快自己开发新技术的效率,同时也为评估国外技术的价值,购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供方便。显然,中国并不是技术领先国,世界500强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首先是发挥信息窗口的作用,了解中国市场技术动态,了解他们在中国的对手,也就是中国的民族工业和国内企业。只是在很小程度上,为自己长远的技术战略和全球战略服务。我下资源网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做下去!·············我下资源网其二,占领当地市场。设立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可以直接获得海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为跨国公司或在海外的生产制造子公司及时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当地原型产品或先进的工艺技术,占领海外市场。研发机构作用使得跨国公司在当地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具有定位准、反应快、周期短等特点,将大大增强跨国公司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这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R&D的又一重要目的。其三,寻求短缺的研发人才。研发人才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随着国际竞争的白热化,对高质量研发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据估计,未来5年中,全球信息产业技术人才缺口将达50万。而人才培养需要较长的周期,且供给的数量、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研发人才缺口因而成为很多跨国公司面临的问题。与学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只能部分解决这一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和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而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在世界范围内网络人才则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显然是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所追逐的重要因素。其四,建立全球研发网络。形成全球研发网络的目的,一是实现无间断研究。网络将全球连成一体,分布在全球的研发机构可
本文标题: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素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