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郭岱君重看抗日战争--(Stanford)
0重看抗日戰爭顛覆你我的抗戰史郭岱君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12006-2009蔣介石日記在胡佛檔案館開放。每天寫日記1915-1972年,•日記+每週反省+每月反省+每年反省•數量龐大、內容豐富黃仁宇:蔣介石日記有極大的史料價值,姑不論其對二十世紀中國的巨大影響,“僅以其資料之雄偉與完整,已是世間難得,使得所有關心中國現代史的人拭目以待。”蔣日記帶動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風潮,使國民黨/國民政府研究更上層樓。新檔案、新視野、新詮釋--重新檢視二十世紀中國。新檔案、新視野:蔣介石日記5蔣介石一生最重要的幾個問題,得到初步較合邏輯的解釋。•如何在孫中山先生過世後迅速崛起?•“中山艦事件”真相究竟如何?•四一二清黨的內情究竟如何?•他是否決心抗戰?為什麼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他為什麼那樣痛恨共產黨?•他與史迪威爭執究竟孰是孰非?•內戰為何失敗?•為什麼失去大陸的國民黨到了臺灣卻能創造臺灣經濟奇跡?•吳國楨、孫立人、雷震案是否有不為人知的內情?•退出聯合國的考慮為何?•……日記全面開放,為深入理解二十世紀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及領導人物,打開了一扇窗戶6重看抗戰史蒋介石究竟抗不抗日?貧窮落後、四分五裂的中國如何抗日?憑什麼打敗日本?(“蘇武與屈原?”)究竟是誰在抗戰?國民政府對二戰究竟有沒有貢獻?中華民國與抗戰有何关系?7這個仗怎麼打!(1)中日國力懸殊,中國無力抗日“這個仗怎麼打!”汪精衛、孔祥熙、于右任、居正、胡適、蔡元培、傅斯年(低調俱樂部)“中國不是日本對手,日可三日亡中國。”“中國軍隊有敗無勝,自在意中。”(2)中國不是統一的國家(南京國民政府僅統治6個個半省)(3)軍閥盤踞,各有所謀寧粵對峙(汪精衛、孫科、鄒魯、陳濟棠)(4)江西蘇維埃政權內外交相逼迫,中國“處於腹背受敵、內外夾攻的境地,…在戰略上理論上說,都是居於必敗之地。”8中日國力懸殊日本:近代化工業基礎,優秀的軍校教育系統,軍人地位崇高。有完整的作戰行動計劃、戰術、行動準則發展、作戰紀律、訓練、軍事化組織、裝備精良。輜重後勤部隊。中國:貧窮落後、四分五裂、無統一政令、無中央指揮系統、無徵兵制、無後備制度、武器落伍、五花八門、紊亂無章。1937年1月軍委會參謀本部“民國二十六年年度作戰計劃”,提出兩個應變方案:甲案:長期作戰,如果環境許可,長期抗戰消耗日軍實力,主力放在平漢路沿線,一旦失敗立即遷入預設陣地防線充實戰力,再啓攻勢駆逐日軍。乙案:阻敵入侵,於固定時間內消耗敵軍。從山東半島到長江下游,南抵杭州灣要阻止敵人登陸;華北方面由長城以北攻擊日軍,並設法挺進東北。9中國:守勢戰略1937年7月蔣介石廬山軍官訓練團訓話:對日作戰有4個可行的戰略方案,最佳選擇是以守為攻,次要方案是要點築壘防禦,再次為要點拚死防守,最後以游擊戰與非正規軍拖住日軍。中國最大弱點:缺乏火炮。全國200個師只有少數幾個師有炮兵,最大口徑才75公釐,火力弱,射程短,破壞力低。以1937年在上海作戰的廣西21集團軍山炮營為例,射程僅1200碼(約1080公尺,1公里)而日軍野炮射程有8000碼(7200公尺)。何應欽:中日軍隊作戰力4:1美國:5:110中倭之戰絕無取勝之道也“中日必將一戰,…倭所要我者為土地、軍事、經濟、與民族之生命。”但中日實力懸殊,“倉促應戰,必是自取敗亡。”(1931-10-07)“此次對日作戰,其關係不在戰鬥之勝負,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長,與夫國家人格之存亡也。…。徒憑一時之興奮,不具長期之堅持,非惟於國無益,而且反速其亡。”(1931-10-07)需要時間備戰,忍痛、忍辱,苦思良策。11悲觀、矛盾“自從九一八,經過一二八,以至於長城戰役,中正苦心焦慮,都不能定出一個妥當的方案來執行抗日之戰。…只有忍辱待時,鞏固後方,埋頭苦幹。”今日惟有「躬鞠盡瘁,死而後已…萬一不測,當見危授命,特書此為遺囑」。(1931-09-28)“雖無戰勝之理,然留民族人格與革命精神於歷史。...與其不戰而亡,不如戰而亡國,以存我中華民族之人格。(1931-10-24)“與其坐而待亡,不如抵抗而亡,以留中華民族光榮歷史最後之一頁。”(1933-03-20)汪精衛:“戰既不能,不戰亦不能。”怎麼辦?“當再思之,籌之。”12攘外必先安內“不先剿共滅匪,則不能禦侮;不先平粵,則不能攘外。”1931年11月國民黨四全大會:“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禦侮,未有國不能統一而能取勝於外者。故今日之對外,無論用軍事方式解決,或用外交方式解決,皆非先求國內之統一。”“攘外”:日本“安內”:共產黨。但1934年後,“安內”的對象除共黨外,特別指的是雲、貴、川的地方實力派。13持久戰:在久而不在一時1932年1月28日,“決心遷移政府,與之決戰。”(遷都洛陽)1933年1月24日:“倭寇之目的敵,實在美、俄;如其果與我國大規模作戰,則其無的放矢,雖勝必敗,此為其最大弱點。吾唯有與之持久戰鬥耳!”1933年4月12日蔣指出:“我們現在對於日本,只有一個法子,就是作長期不斷的抵抗。他把我們第一線部隊打敗之後,我們再有第二、第三等線的部隊去補充;把我們第一線陣地突破以後,我們還有第二、第三各線陣地來抵抗。這樣一步復一步的兵力,一線復一線的陣地,不斷地步步抵抗,時時不懈,這樣長期的抗戰,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年、五年,我預計國際上總有新的發展,敵人自己國內也一定有新的變化。1933年7月20日,“此時唯有以時間為基礎,與敵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時也。”14期待國際情變化期待國際情勢變化(1)期待日本內部變化:1936-02-26:“倭東京兵變,佔領內閣,刺斃首相、財相、內大臣等六人之多。敵國內變,資我以復興之機。02-29:“倭寇此次政變至少可與我以三個月猶豫準備之時間,故六月以前可以儘量準備與外交之運用也。”(2)期待日俄開戰“倭寇政變之新成分促成倭俄戰爭,可使其關東軍向我挑戰而不待中國問題解決之後乎?”(1936-02-29)“尤以對俄問題處理為難,蓋國之禍患有隱有急。倭患急而易防,俄患隱而叵測也。”(01-01-1938)(3)等待歐美列強的變化:“列強對日本逐漸顯露稱霸遠東的野心,已有戒心。一旦大戰興起,我將不致孤軍奮戰。”1936年俄、外蒙前互助條約、英俄簽訂借款協議15大戰略逐漸有眉目德國顧問:塞克特(HansVonSeeckt)、法肯豪森(AlexanderVonFalkenhausen)、蔣百里以西北、西南為最後根據地“大戰未起之前,如何掩護準備,使敵不加注意,其為經營西北與四川乎?”(1933-8-17)1933-1934年,蔣走遍西北、川、滇、黔,尋找抗戰根據地。陝西、甘肅、新疆、寧夏、四川、雲南、貴州,考慮西安、洛陽,最後決定以四川為最後根據地,以川、滇、黔未腹地,以重慶為陪都。1935年1月塞克特:「中國國防行動準則」“在紅軍及廣東、廣西反中央勢力能壓制時,也就是專心對付日本,對付一個外來的敵人的時候”。16對日謀略--藉剿共以收復西南爭取時間備戰:國防建設,準備遷都西北(長安、洛陽、西安);1934:以西南為根據地(四川)•“看穿日本詭計,….日本所以在華北挑釁,是就是因為害怕四川、雲南、貴州三省統一,成為中國復興基地。”•地方軍閥盤踞,各有所謀。“藉剿共以收復西南”•攘外必先安內:“要以剿匪為掩護﹐建立西南根據地。”“若為對倭計,以剿匪為掩護抗日之原則言之,避免內戰,使倭無隙可乘,並可得眾同情,乃仍以親剿川、黔殘匪以為經營西南根據地之張本,亦未始非策也。當再熟籌之!”(1934-12-29)17收回四川:開始備戰1934年8月四川督軍劉湘求助於蔣,雙方達成合作協定;12月,蔣任命劉湘為四川省主席1935年1月正式收回四川省“川、滇、黔得以統一,完全入於中央範圍之中,國家地位與民族基礎皆能因此鞏固也。”(1935-06-30)“以和日掩護外交,以交通掩護軍事,以實業掩護經濟,以教育掩護國防,韜光養晦乃為國家唯一自處之道乎。”(1933-07-04)18韜光養晦,爭取時間備戰“韜光養晦,爭取時間備戰”。“孤注一擲,一敗之後將永無復興之望了。因此,我們現在對於日本只有一個法子,就是做長期不斷的抵抗。…若是能抵抗三年五年,我預料國際上總有新的發展。敵人自己國內也一定有新的變化,這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有死中求生的一線希望。”(1933-04-12)“以和日掩護外交,以交通掩護軍事,以實業掩護經濟,以教育掩護國防,韜光養晦乃為國家唯一自處之道乎。”(1933-07-04)1933年5月31日塘沽協定“我屈則國伸,我伸則國屈。忍辱負重,自強不息,但求于中國有益,於心無愧而已。”(1933-06-03)1935年6月10日何梅協定“茹苦負屈。含冤忍辱,對外猶可,對內猶難,何黨國不幸,使我獨當此任也!”(1935-11-6)19有了根據地,不戰則已;戰,則必勝!1935年後,日積極在華北挑釁1936-1-15:“直到去年,我親自督率軍隊不斷追剿,....一面將不統一的川、滇、黔三省統一起來,奠定我們國家生命的根基,以為復興民族最後之根據地。日本看到這種情形,非常不安,以為這三省如果統一起來,中國便有了復興的根據地,從此,不但三年亡不了中國,就是三十三年也打不了中國,這就是日本將來的致命傷。...他的手段,就是要使我不能安心駐在四川來指揮一切,...盡其所能向我們挑戰,使華北局勢突然惡化,逼我離開四川,來應付華北的危局,以遂其破壞川、滇、黔三省統一的陰謀。...我無論如何,駐在四川不動,...無論情勢如何危急,無論敵人如何阻撓壓迫,只好忍辱負重,必須完成川、滇、黔的統一,然後我們政府和國民才有禦侮復興的根據地,國家民族的生存,才有最後的保障。...。現在,我可以負責告訴大家:我決不怕戰爭,不過,我要作有計畫、有準備的戰爭,我們和日本不戰則已,戰,則必勝!”20整軍備戰•塞克特、法肯豪森重整/訓練中國軍隊•修訂陸軍法典,將步兵兵器標準化;•設立兵工廠,擴充空軍的飛機;•公佈兵役法,開始徵兵;•派宋子文、孔祥熙、蔣廷黻分赴美、英、蘇等國,爭取外交支持•積極在各省修建公路、完成浙贛、粵漢鐵路、改革幣制…•新生活運動計畫以6年時間,裝備80個德械師,1936年9月26日:“三年之內,倭寇不能滅亡中國,則何患其強迫,但此時尚不可不隱忍耳。”西安事變打壞了一盤好棋!211935年8月20日法肯豪森提呈“應付時局對策”建議書(一)決心長期抗戰,中途不能退縮。“意志”和“決心”。“民意即是造成抵抗的意志,...,若領袖無此意志,則人民亦不肯出而抵抗。”(二)在野略用兵上應採守勢且在內線。“我主要威脅在東、北兩方面,我作戰部隊,應集中於徐州、鄭州、武漢、南昌、南京區內,由該區可以速向各方集中。當前我軍主力多集中於南京西部,對抗戰初期作戰頗為不利,此因(1)前方抵抗不大,苟延至決戰地帶數百公里之後,則精神不振、戰力必減;(2)沿海迅速失陷,國外輸入斷絕,川省工業未能建立,陸軍所需戰具,迅速告馨,絕無戰勝希望。避免國軍在沿海地區被殲滅。西遷(四川)。(三)持久消耗戰:以空間換取時間,等待國際情勢變化。22法肯豪森建議中日之戰必不可免,建議國民政府必須做好應戰的準備。一旦日本對華發動軍事攻擊,華北地區首當其衝,長江流域各海口也將受到侵犯。因此,他贊同蔣委員長的見解,以長江一線為未來抗日戰爭的主戰場,自長江下游寧、滬,中游南昌、武漢,到上游之四川,建立層層防禦體系,作為未來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在四川建立抗戰根據地。因此,國民政府應盡快在四川實現工業化,以便為中國的抗戰提供源源不斷的戰爭物資。建議應開辟西南外運交通線,修建由重慶經貴陽通昆明之鐵路,使能經滇越路與國外聯絡,以獲得抗日外援。(此後抗日戰爭戰局的發展基本印證了法肯豪森的設想。)整編軍隊:計劃在6年之內整編60個德械師,施以德式軍事訓練,配備德式裝備,並成立若干炮兵團與裝甲旅。231936年確定抗日大戰略1936年6月,蔣介石對英國財政專家李滋羅斯(FredericLeith-Ross)表示:中日戰爭爆發後,將在沿海地區做“可能的最強烈的抵抗”,然後逐步向內陸撤退,最後在西部某省,
本文标题:郭岱君重看抗日战争--(Stanford)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24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