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杭州师范大学预防16级-健康教育学期末复习整理
16级预防医学专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二、填空题(共10分,每格1分);三、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四、判断是非题(共10分,每小题1分);五、简答题(共25分,每小题5分);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每小题10分)1.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健康相关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和艺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目的是促进人群的健康和福祉。2.健康教育: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地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健康教育既是引导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行为而设计的学习机会,也是帮助人们达成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其核心是健康行为的养成。3.健康素养:是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4.健康促进:(WHO)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共治。5.增权:是指人们增强对决定他们生命事件掌控力的过程,即有能力对决定自身健康的问题做出明智的选择,即“自主自律健康行为”中的“自主”。6.健康共治:是指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整个政府和全社会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为了健康和福祉共同采取的行动。7.行为:是指在内外环境刺激下有机体为适应环境所产生的反应,也是有机体为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作出的反应。8.行为的社会化:是指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适合于该社会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文化公认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9.人生准备阶段:从胎儿到青年期(18-20岁)。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机体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都很迅速,生理和心理都较稚嫩而脆弱。此期可细分为围生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10.健康行为: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主要被当作行为目标或“导航灯塔”存在,使人们能以渐进方式努力实现有利于健康的行为。11.危害健康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其主要特点有危害性、明显性和稳定性、习得性,可分为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四大类。12.自觉易感性:指行为者在对疾病的发病率、流行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可能性的判断,其尺度取决于个人对健康和疾病的主观知觉。13.自觉益处:也称有效性,是指行为者对采纳某种健康行为或放弃某种危险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罹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能否有效预防该疾病或减轻病痛及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14.自觉严重程度:指行为者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暴露于某种健康危险因素或对已患疾病不进行控制与治疗可导致后果的感知。首先是对疾病生物学后果的判断,其次是对疾病引起社会后果的判断。15.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是指行为者对自己成功实施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即对自己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地采取一个能达到预期结果的行动。16.社会网络:是指特定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这种联系的特点可以影响社会网络成员的行为。17.创新扩散:创新扩散是一项创新(新观念,新事物和新实践)经由一定的传播渠道,通过一段时间,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并逐渐为社会系统成员所了解和采纳的过程。18.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19.传播模式:是指为了研究传播现象,学者采用了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来对复杂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以求解释和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传播的本质)。20.健康传播: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是应用传播策略告知、影响、激励公众,促使个人及群体掌握信息与知识、转变态度、作出决定并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活动。21.传播效果:指传播过程对受传者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具体讲,指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常体现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22.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直观的传播现象。人际传播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23.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大众媒体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大众传播社会信息的过程。(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等,通过大众传播向人们迅速、大量地提供信息,倡导健康的生活观念,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24.组织传播:又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之间或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组织传播是以组织为主题的信息传播活动。25.自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是人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前提和生物性基础。如自言自语、独立思考、批评和自我批评等。26.健康教育诊断:指在面对人群的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确定或推测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资源可得情况的过程,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27.倾向因素:是指个人从事某项行为之前,已经存在的影响因素或前置因素,即发生某种行为的理由,包括个人的知识、态度、信念、价值挂念,以及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家庭收入、职业等人口学特征。28.促成因素:是指有助于实现行为改变的因素,即促使个人某种行为得以实现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行为,或间接地通过环境影响行为,包括实现某种行为所需要的资源及技能。提供必要的行为改变的技能支持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29.强化因素:是指影响行为持续或重复的因素,如对良好行为形成后的奖励、奖金,如家庭支持、重要的让人行为规范,以及其他的社会益处。30.一级目标人群:计划直接干预的人群,是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如青少年控烟项目中能够,青少年为一级目标人群。婴幼儿保健教育计划中一级目标人群为其亲属或监护人。31.二级目标人群:指对一级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有直接、重要影响的人群。如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亲属、朋友、同事或单位行政领导。33.三级目标人群:对项目有支持作用或重大影响的人群(或能激发、教育和加强一级目标人群行为和信念的人),如行政决策者、项目资助者或其他对计划实施有重要影响的人。34.同伴教育:指同伴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一般由经过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向同伴讲述自身的经历和体会,或充当积极的榜样角色,通过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和学习者进行交流,以唤起共鸣,激发情感,共同采纳有益健康的行动。)35.健康教育干预:是健康教育项目中为促使目标人群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而设计的有机组合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36.社会营销:是使用市场营销的原理与技术来影响目标受众,使他们为了个人、群体或整个社会的利益而接受、拒绝、调整或者放弃某种行为。构成要素“4p”:产品、价格、地点、促销。37.健康教育评价:是对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措施、过程和效果等进行评估的过程,可帮助确定项目的先进性、合理性,帮助督导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质量并达到预期目标。评价标准包括有效性、适当性、可接受性、效率、公平性,内容包括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结局评价、总结评价。38.形成评价:对教学活动执行过程的评价,用以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缺陷。39.健康社区:是指通过社区健康促进,使个人、家庭具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区创建良好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达到创建具有健康人群、健康环境的健康社区。40.健康工作场所: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合作,在充分考虑心理、生理和社会关系等资源后,采取的持续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福祉以及工作场所可持续性的过程。41.医院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和能促进病人或群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政策、法规、经济及组织等社会支持的综合。1、健康行为理论分为哪两类?请简述健康教育学的研究范围。P3-4健康行为理论可以分为行为解释理论和行为改变理论。研究范围:(1)了解健康行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2)找出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3)探讨健康行为的干预成效。2、请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P(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决策者观念的转变,促使其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条件;(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实现观念与职能的转变;(5)开展全民健康教育。3、请简述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P12:《渥太华宪章》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五个主要活动领域:(1)制度健康的公共政策;(2)营造支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4、请简述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1)健康促进对行为的作用比较持久,有时带有一定的约束性;(2)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生活的各方面;(3)强调疾病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4)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先到和基础;(5)健康促进融客观的支持和主观的参与于一体。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卫生工作中有何作用?(1)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2)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4)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6、人生准备阶段有何特点?p24机体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都很迅速,生理和心理都较稚嫩而脆弱。可细分为围生期、婴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1)围生期: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新生儿父母。(2)婴幼儿期: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包括孩子父母、托幼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3)儿童期: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儿童、其父母、学校领导和教师等。(4)青少年期: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主要对象包括青少年、其父母、学校领导和教师、社区领导和成员等。7、请说出团体健康行为的标志。P28(1)目标明确;(2)全体成员都积极支持、参与团体的目标行为,并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3)团体的决策者积极参与和组织对健康相关行为的选择、策划、实施、评价和激励活动。8、请说出促进健康的行为定义和主要特点。P28促进健康的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主要特点包括:①有利性;②规律性;③和谐性;④一致性。9、请说出危害健康的行为定义、主要特点和分类。P28危害健康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危害健康行为的主要特点有:①危害性;②明显性和稳定性;③习得性。危害健康的行为可分为4大类:(1)不良生活方式;(2)致病性行为模式:①A型行为模式,②C型行为模式;(3)不良疾病行为;(4)违规行为。10、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P39(1)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高健康认知水平,采取促进健康的行为创造了物质条件;(2)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物质生活也导致一些不利健康的行为发生、发展;(3)经济发展带来的具体经济活动的变化导致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相应变化并对健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4)社会成员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善可以减少疾病经济损失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1、请简述健康行为生态学观点的核心内容。P43(1)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发展受到多个水平的因素的影响:个体内部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公共政策因素、物理环境因素。(2)在这些因素和水平间存在相互联系,个人的行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3)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在多个水平实施干预取得的效果最佳。(4)多个水平的行为干预活动需在多个人群中方易实施。
本文标题:杭州师范大学预防16级-健康教育学期末复习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25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