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对平衡思想的认识与思考摘要:平衡不仅涉及在众多学科中,也体现在太极、大学、中庸等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从古至今,平衡思考都是一种大智慧,它可以让人们处于一个极占优势的地位。在管理中,平衡这一要素也显得格外重要,目标平衡、发展平衡、控制平衡、核心竞争力平衡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同时,能合理运用平衡思考技巧对管理者或被管理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平衡;中庸之道;平衡管理中图分类号:b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一、中国文化中的平衡思想平衡时对立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相互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平衡”的解释。平衡是宇宙的普遍现象,因而平衡被渐渐引入到了哲学范畴。平衡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依附于物质和运动之中,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态。平衡对于事物的运动及存在至关重要,保持运动中的平衡状态时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人是太极民族,相信宇宙万物,都由太极生成。太极是一种阴阳既分的气,中国的太极论,简单明了地指出“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同时肯定“阴阳消长”的变化使中国人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一切求合理,尽量不要走极端。中国人信守“循环往复”的道理,采取“进者退之,退者进之”的策略,推演出“中庸之道”。一言一行,都要在刚柔动静变化作用不息的过程中配合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寻找此时此地的合理方式,合理兼顾常道和变化,以求变得倍到好处。《易经》中说“阴阳对立而并蓄”。《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二、平衡在为人处世中的体现曾仕强将中国人最高明的事情归纳为善用平衡思考法,所以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国人常说“穷则变,变则通”,因而世间无难事,这些都是“平衡思考”发挥威力。正如《曾仕强说中国人》一书中的事例,某甲运用了考虑到了理想与实际的平衡,在找李大人的弟弟帮忙无果的时候依旧再三道谢;李大人的弟弟考虑到了家人与外人的平衡,因为了解哥哥为官之道,所以当甲求助时立即拒绝,然后了解到甲的为人,还是跟哥哥提到了甲的事情;李大人也考虑到了情与理的平衡,最终按照甲的意思,重新审理了案子。从中我们可看出中国人的平衡思考,实在不容易拿捏。某甲、李大人、李大人弟弟的每一言行,真是“差一点都不行”。诸多变数之中,要求实平衡,当然大意不得。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做事慢吞吞,不讲究效率,换个角度来看,为什么会慢,难道凡事都速战速决比较好吗?有句话说“欲速则不达”,中国人在做事迟缓的同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慎重,处处提高警觉,看似“推、拖、拉”,实则“从容不迫”。在缓慢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掌握问题的要点,并且有充裕的时间来处理,使其有条不紊。中国人通常是看得少,想得比较多,经常是“理不易明”,擅长把二看成三,明明只有两种选择,却有办法凭空生出第三种来,富于弹性空间,增加权宜应变的机会。在变化多端酌现象中,发挥质量管理的精神,兼顾两端,寻找合理的平衡点。三、管理中运用的平衡思想的应用平衡管理包括目标的平衡、发展的平衡、控制的平衡和核心竞争力的平衡。其中控制是平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和实际作业的动态适应。企业应该在适应的时候以恰当的形式进行控制活动。控制过多过严或过少过松都可能对员工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例如,2001年,因为企业内外部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导致破产倒闭的安然公司,它曾经是全美最大的能源贸易商,居全球500强第七位的年营业额达1000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一)随机应变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处于一个运动的状态中,一切都在变化中,那么对于突如其来的事情我们该如何做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好好权衡,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只要正心、诚意,以“落实政策”为主旨,依据时空变迁所产生的变数,合理加以调整,以形成有效的对策,才能够具体落实政策的原先需求。我们要平衡思考,随机应变,将事情控制在平衡稳定的状态中。正如一个一个战略性的管理者想要使个体的自身利益和他们不断变化的期望相平衡,他们需要不断审视周围商业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不断重新设计和应用新的契约,人们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行为导致了契约的重新设计和协商趋于复杂,很多公司的倒闭就是由于经理们没能及时的认识到商业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缺乏随机应变的战略,使整个体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二)理不易明做人做事都要按照道理,因为“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是,“理不易明”才是大智慧,因为道理多半是相对的,从这边说,可以说出一大地道理。从那边说,同样可以说出一大套遁理。中国人不方便有话直说,主要是不知道对方会采取什么态度来回应。很多情况下,会有“先说先死”的说法,这时候我们就要平衡思考,讲究理不易明,说出话中有话的话,能够平衡不同听者的心理,做到在先说先死的立场上有话直说。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意思表现很确定明显,可能会掉进别人设的陷阱,尤其当别人问你这样对不对,好不好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表达,委婉含蓄,意思不是那么明确,让问者和听者都感觉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如果只有两种选择,我们要学会将二看成三,找到第三种选择,使事情不往极端方向发展,而是居中,以平衡的状态存在,同时也增加了权益应变的机会。(三)平衡规划任何企业中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企业发展中去,使其利益最大化,是众多学者们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每个企业都有短、中、长期的规划,而这些规划之间的平衡关系,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规模及人数的多少。尤其是管理上的投入,往往不会立竿见影,当期的投入其产出将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审批流程及授权是公后,因此很多组织遇到这样的一些麻烦及问题,即又想完成当期的经营指标,又不愿意放弃企业长期的发展。这些矛盾接踵而至,也非常考验我们的管理者及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所以这时候管理不仅是艺术,更是平衡的过程。因为我们往往希望鱼与熊掌兼得,所以常常不能使这个过程平衡。一旦能够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么问题将迎刃而解。(四)懂得兼顾太极兼顾阴阳,中国入的性格也兼顾正反两方面,甚至正中有反,反中有正,兼顾到许多方面。在实际问题中,我们不要过于固执,看问题角度不要太狭隘,要学会结合,合理兼顾。“物极必反”,我们要学会允执厥中,在处事方法上兼顾多种观点,同时兼顾不同人的感受,兼顾各自的利益关系等等。就像“推、拖、拉”的艺术,只要合理兼顾,既推得合理、拖得合理,又拉得合理,便可以轻松愉快地在和谐的气氛中,获得合理的答案。正如曾仕强认为,兼顾面子和责任是中国管理艺术的两大基石。参考文献:[1]崔晓汉.关于平衡的哲学思考[j].神州,2001(4):64-66.[2]曾仕强.曾仕强说中国人[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3]曾仕强.管理是艺术绝非谋略权术[j].领导文萃,1996(4):109-115.
本文标题:对平衡思想认识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28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