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1/29第一章声现象一、知识概括二、识记巩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2.声音的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340m/s。(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3.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符号Hz。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超声波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听力的频率范围主要应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传播方式传播介质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乐音音调响度音色噪声噪声物理、环保特征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来源及防治途径乐音和噪声声音现象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2/294.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它还跟距声源的距离有关,它的计量单位是分贝,符号dB。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5.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6.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3/29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7.15~40dB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70dB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8.一般只有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9.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做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三、《声现象》问题梳理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的区别。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人不一定能够听到。主要可能的原因有:(1)此声音属次声波或超声波;(2)此声音响度太弱或人距发声体太远;(3)没有传声的介质;(4)非正常的听觉。2.产生回声和听到回声是否是一回事情?产生回声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障碍物就存在回声。但是,有回声时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由于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所以当回声返回的时间不到0.1s时,人就无法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3.音调和响度的区别。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响度是指声音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响度越大具有的声能越多。4.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吗?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传声的介质决定的,跟声波的频率无关,即在同一种传声介质中,超声波、次声波和可听见的声它们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5.声速测距。声速测距可以把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速度公式联系起来。主要有三种题型:(1)利用声速计算打雷处到人的距离,这类问题要注意闪电和雷电是同时产生的;(2)利用回声测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或利用超声波测海深,这类问题要注意声音走了一个来回。(3)利用声音在金属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计算传声时间之差,或测算钢轨或金属管的长度等问题。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4/29四、例题解析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解析:本题关键是弄清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切发声物体都一定正在振动,所以D正确;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故B错;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但是传播速度不同,所以A错;人耳要能听到声音,声音的振动频率必须在人耳的听力范围内,而且要有一定的响度,所以C错。点评:声音现象是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究竟是哪一个物体在振动容易出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是,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体中的声速.人耳要能听到声音有四个条件:正常的耳朵、物体的振动(振动频率在20—20000Hz)、传播介质、一定的响度。例2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解析:控制噪声的措施有三个途径:在发源地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在入耳处减弱。实际中究竟是采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这三个途径进行比对。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发声处减弱噪声,所以A错;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所以B错;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所以C对;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所以D错。例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解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是容易混淆的三个概念:“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其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大小有关,所以A对;“震耳欲聋”反映了响度大,而非音调高,所以B错;“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每一个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所以C对;“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墙传播,即固体可以传声,所以D对。点评:在成语和民间谚语中,有很多关于声现象的物理知识,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等,需要用物理知识判断和理解,在中考中也是经常出现。例4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解析:由于速度不同,两次响声相隔2.5s,但是路程是相同的,设铸铁中的声速为v则:(931m÷340m/s)-(931m÷v)=2.5sv=3912m/s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5/29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知识概括二、识记巩固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采用的单位是摄氏度。摄氏温标,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沸水的温度为一百度,把0到100之间的距离等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摄氏度,记为1℃。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取出读数(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齐平。物态及其变化物质存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的特点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区别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图象汽化和液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升华和凝华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原理液体温度计认清0刻度、分度值、量程会拿、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使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单位温度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6/294.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里面装的是水银,它的刻度范围是35~42℃,最小刻度是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5.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固态物质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物质既无一定的体积,又无一定的形状。6.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本文标题: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0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