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毕业会考化学模拟试题
高二毕业会考化学模拟试题所需相对原子质量:H—1N—14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第1—10题,每题1分,第11—25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1.常温下,不能与O2大量共存的气体是()A.COB.N2C.NOD.SO22.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显无色的是()A.Na2O2B.NH3C.SD.Cl23.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对应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A.硫酸B.磷酸C.硅酸D.高氯酸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A.白磷和红磷B.乙烷和丁烷C.1-丁烯和2-丁烯D.O16和O185.下列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A.NaClB.CO2C.NaOHD.Na2O26.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化纤地毯、三合板、油漆等化工产品,会释放出某种污染空气的气体,该气体是()A.甲醛B.二氧化硫C.甲烷D.乙醇7.与硝酸强氧化性有关的叙述是()A.应避光保存B.浓硝酸通常呈黄色C.能与碱反应D.可与铜反应8.氯气可用来消灭田鼠,为此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溶解于水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9.某金属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55,已知R的离子含有30个中子,23个电子,由这种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A.RO2B.RSO4C.Na2RO3D.RCl10.下列物质的溶液显碱性的是()A.KNO3B.FeCl3C.Na2CO3D.Al2(SO4)311.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A.变深B.变浅C.不变D.无法判断12.把钠放入滴有石蕊的水中,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钠浮在水面上B.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水面上迅速游动C.钠表面有气泡放出D.水溶液变为红色13.过氧化氢(H2O2)被称为“绿色漂白剂”,关于H2O2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H2O2分子中含有O2-离子B.H2O2将有可能替代“漂白粉”C.H2O2是常用的医用清毒剂D.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14.欲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应选用的试剂是()A.稀盐酸B.稀硝酸C.硫酸铜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1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1C1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1B.1:2:3C.3:2:1D.3:4:316.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下列三个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叙述错误的是()A.碱金属的金属性增强B.卤素的非金属性减弱C.氧族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D.三个族的原子半径都增大1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H++OH-=H2OB.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2OH-+H2↑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2I-+Br2=I2+2Br-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2++SO42—=BaSO4↓18.铁和下列物质反应,其中铁能生成+3价化合物的是()①硫②氯气③稀硫酸④硝酸⑤硫酸铜溶液A.②④B.③④C.③⑤D.①③⑤19.下列各组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硝基苯和水B.苯和甲苯C.溴苯和NaOH溶液D.乙酸乙酯和水20.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③蛋壳能否溶于酸④白酒中是否含甲醇A.②③B.①④C.②④D.③④2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是()A.氧化钠B.氧化铝C.三氧化硫D.二氧化碳22.丙烯醛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物质不能发生的反应是()A.加成反应B.加聚反应C.酯化反应D.氧化反应23.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乙烷和一氧化氮不相同的是()A.物质的量B.含有的原子数C.质量D.密度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丝、蚕丝都是蛋白质B.淀粉和油脂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通常都是纯净物C.误食重金属盐类时,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解毒D.福尔马林主要成分是甲酸,由于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保存动物标本25.下列物质间能反应产生氢气,且产生H2速率最快的是()A.锌与2mol/LH2SO4B.锌与3mol/LHClC.锌与6mol/LHNO3D.锌与18mol/LH2SO4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28分)26.(3分)将氨气通入水中,存在的平衡体系为:NH3+H2ONH3·H2ONH4++OH-,则上述平衡体系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27.(6分)在Al2(SO4)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将生成物分成两份,向第一份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另一份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铝是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28.(4分)现有A、B、C、D四种气体:①A为黄绿色。②将A和D混合,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爆炸反应生成物只有B。③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且与B混合有大量白烟生成。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B的电子式为,白烟的化学式为;(2)将A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9.(5分)甲元素的负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乙元素的正一价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填写以下空白:⑴甲、乙元素的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该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是键。⑵与乙元素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金属元素是(填名称)。⑶甲元素的单质和乙元素的最高氧化物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0.(4分)根据下列各有机物回答问题(用编号填写)①CH3CHO②③④CH3COOH⑴属于芳香烃的是。⑵能跟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⑶能跟Na2CO3反应放出气体的是。⑷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31.(6分)已知A是一种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其蒸气的密度为相同条件下的氢气的密度的23倍。A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图所示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D的名称是(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A+C→D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0分)32.(3分)指出使用下列仪器(已清洗干净)和用品的第一步操作:OH(1)石蕊试纸(检验气体);(2)容量瓶;(3)集气瓶(收集NH3)。33.(9分)某溶液中含有SO42—、CO32—、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溶液,分别将这三种离子于同一试管中检验出来。其操作的顺序是:(1)先加入(填试剂名称,下同),若(填现象,下同)可检验出离子;(2)再加入,若可检验出离子;(3)最后加入,若可检验出离子。34.(8分)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1)I、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Ⅱ,Ⅲ,Ⅳ(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A.品红溶液B.NaOH溶液C.浓H2SO4D.酸性KMnO4溶液(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3)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4)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5)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35.(5分)将10.7g的氯化铵和足量的氢氧化钙固体粉末均匀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完全反应后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氨气多少升?若把产生的氨气全部溶解在30ml水(水的密度为1g/cm3)中,所溶液的密度为0.95g/cm3,则此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6.(7分)取标准状况下CH4和过量O2的混合气体840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过量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g。计算:(1)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2)原混和气体中CH4跟O2的体积比。ClCl参考答案一、1.C2.B3.D4.A5.B6.A7.D8.A9.B10.C11.B12.D13.A14.D15.B16.C17.D18.A19.B20.A21.B22.C23.B24.C25.A二、26.NH3·H2OH2ONH327.有白色沉淀生成Al(OH)3+OH-==AlO2-+2H2OAl(OH)3+3H+==Al3++3H2O两性氢氧化物28.(1)HNH4Cl(2)Cl2+H2O==H++Cl-+HClO29.⑴Na+[]—离子⑵铝⑶Cl2+2NaOH==NaCl+NaClO+H2O30.⑴②⑵③⑶④⑷①31.(1)CH3CH2OH乙酸乙酯(2)2CH3CH2OH+O22CH3CHO+2H2O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三、32.(1)用蒸馏水润湿(2)检验是否漏液(3)干燥33.(1)酚酞溶液呈红色OH—(2)稀盐酸有气泡产生CO32—(3)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SO42—34.(1)ABAD(2)装置I中品红溶液褪色(3)除去二氧化硫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4)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5)装置Ⅲ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Ⅳ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四、35.4.48L5.7mol/L36.(1)设原混合气体中CH4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CH4完全燃烧得到的CO2和H2O共80g。则x=0.0075molCH4的体积为mLmolmLmol168104.220075.013剩余气体的体积=mLmLmL3361683840(2)4:1672:168)168840(:168:24OCHVV催化剂Δ
本文标题:高二毕业会考化学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2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