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古代的漕运,就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赋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军储,或作仓储。据此回答1~4题。1.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水运比陆运发达B.封建统治者挥霍无度C.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偏离D.西粮东运,可顺长江、黄河而下2.隋朝大运河的河道,其地理位置最接近春秋时期已开通的运河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3.元朝与隋朝相比,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突出成就是A.重新连接了京杭大运河B.开始了空前的海运C.与欧洲最早实现了直接交往D.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4.隋朝和元朝注意发展大运河交通,国内交通空前发达,共同的目的是A.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业繁荣B.有效统治疆域空前广大的国土C.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促进民族融合和经济交往我国选拔人才的制度,自古至今,经历多次重大转变;由秦代以前的世卿世禄制,到两汉的察举制;再由汉代的察举制演变为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了隋唐,政府的组织日趋完善,官吏人数不断增加,于是选官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科举制应运而生。据此回答5~8题。5.汉朝建立的察举制度,其中察举的含义是A.自上而下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B.通过视察发现人才的制度C.通过选举来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D.通过民主方式选拔人才的制度6.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A.皇帝征召B.乡举里选C.公府与州郡辟除D.举孝廉7.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其中九品的确切含义是A.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B.中央有名望的官员担任的品评官C.中央有关部门对士人评定的品级D.选任官吏时授予的相应官职8.九品中正制发展到西晋以后,中正考评士人,主要看重①才能②家世③品德④门第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重视经济工作,是我党的一贯方针。根据相关知识,回答9~12题。9.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实行过的经济措施不包括A.兴办根据地的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B.30年代中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D.确定土改总路线积极发展农业生产10.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之一是A.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B.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C.学会生产工作站稳脚跟巩固新政权D.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1.1950年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其中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A.保存富农经济B.合理调整工商业C.没收官僚资本D.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③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④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决定的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据此回答13~17题。13.张学良逝世的地点是下图的14.下列有关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在国仇家恨的背景下进行的B.使东北由独立到重新回归祖国C.结束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D.使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15.66年前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6.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于死地,在客观上只会有利于A.中国国民党B.广大中国人民C.中国共产党D.日本帝国主义17.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巴黎公社在很大程度上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高峰和总结。它继承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许多优良传统和经验,吸取和归纳了历次工人斗争的经验和成果,从以往的共和要求,普选运动以及1848年提出的建立社会共和国的主张,发展为夺取政权,改造旧国家机器和建设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机构。据此回答18~21题。18.巴黎公社的最基本经验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依靠工人和农民阶级的联盟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尝试19.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法国无产阶级当时没有本阶级政党的领导B.公社忽视农民的作用,未能建立工农联盟C.公社未能及时向凡尔赛进军,使梯也尔的军事力量得以集结D.法国无产阶级尚不具备取得胜利的客观条件20.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A.废除旧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21.1848年的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和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都属于A.突发性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B.自觉性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C.有纲领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D.有准备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巴尔干、中东、南亚等地区,冲突层出不穷。根据相关历史、政治知识,回答22~25题。22.造成历史上(西)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原东巴基斯坦)位于印度东西两侧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印、巴民族矛盾的尖锐B.几种宗教矛盾的激化C.英国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D.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地域格局23.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与巴勒斯坦的冲突集中表现为A.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民族矛盾B.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贫富矛盾C.美国与苏联之间的争霸矛盾D.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矛盾24.20世纪90年代初期,前南斯拉夫出现激烈的冲突,这是由于A.南斯拉夫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美苏争霸在该地区的加剧C.西方国家冷战的影响D.南斯拉夫自治体制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25.巴尔干、中东、南亚等地区冲突层出不穷的共同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矛盾B.宗教矛盾C.国家利益相悖D.经济长期落后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步骤。据此回答26~30题。26.欧洲的共同体建立的目的是①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②建立自身安全体系③促进西欧各国间密切联系A.①②正确,③不正确B.②③正确,①不正确C.①③正确,②不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27.合并后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A.欧洲煤钢联营B.欧洲经济共同体C.欧洲原子能联营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8.欧共体属于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29.欧共体的出现①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体现②是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体现③是世界经济激烈竞争的结果④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0.列宁说:民族战争可以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反之亦然。下列战争体现列宁观点的是①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②普法战争③第二次世界大战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31.阅读下列材料尚书左仆射权翼说:现今,晋朝虽然衰弱,但始终未犯大错;谢安、桓冲都是江南的伟人,君主和臣子都能和睦相处,内外同心。以微臣的意见,暂时未是南侵的适当时机。苻坚沉默了一会儿说:请各位卿家发表高见。太子左卫率石越说:今年,晋国具福运,若我们攻伐,必遭天殃。而且,晋国拥有长江之险,人民同心为国,暂时未可以攻伐!苻坚回答:昔日周武王伐纣王,逆天命而行,不信占卜之辞。天命距人事太远,难以知道。夫差、孙皓当初能保据江南等地,最终也灭亡。现今我们士兵众多,只要投鞭于长江,便可以断绝流水,又有什么天险可恃呢。石越回答:三国君主大多淫虐无道,故敌国能轻易消灭。现今,晋室虽无大德,但未犯大罪,愿陛下按兵不动,储备粮食,待适当时机才进攻。于是,群臣各说利弊,久久不能作出决定。苻坚说:这事让我自己决定吧!回答:(1)据上文,前秦的大臣多不赞成南下攻伐的理由是什么?(3分)(2)苻坚认为己方的军队有什么优势?(2分)(3)假设你是苻坚,你会派兵南下吗?为什么?(5分)32.以下是关于近代中国铁路的有关材料材料1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筑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材料2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进程。请回答:(1)材料1反映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2)列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筑的铁路干线及主要设计者。(2分)(3)据材料2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4分)(4)目前,我国为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正在修建的重要铁路是什么?(2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53年,美国政府建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对5000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由政府保证其安全。--摘自王万达《现代美国史》材料2由于煤的开采掌握在私人企业中,以及用煤的各种企业之间缺乏协作,因而矿工们--他们是工业金字塔的真正基础--在工资和工作条件方面处于极恶劣的境地,这是一个悲剧。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基础,它是我们全体国民最大的财产之一……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二战后艾德礼的言论材料31984年1月,里根签署了116号国家安全指令,正式批准战略防御计划及与其相关的1984~1989年财政年度数额高达260多亿美元的技术研究经费预算……美国政府为此组织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社会活动家、军事战略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动员了国内的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有关公司及许多理工科大学投入这次研究工作……--陶继侃《世界经济概论》请回答:(1)同属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材料1、2两国在目的和形式上有何不同?(4分)(2)据材料3说明美国对苏政策出现了什么新特点?(2分)(3)比较材料3与材料1、2,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6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题10分,第35题13分,第36题18分,共计41分)34.唐装作为一种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它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从去年起,特别是在上海APEC峰会上亚太地区领导者人人身着五颜六色的唐装集体亮相后,这种中式传统服装首先在江浙一带开始流行。2002年春节前夕,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唐装生意红火,成为消费新亮点。(附唐装图如右)(1)图示的唐代服装有何特点?(2分)(2)唐代服装和今天的唐服有一定差异,但为什么世界各国把我们的今天的传统服装称作唐装?试说明其中的原因。(8分)3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回顾辛亥革命时写道: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那就是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1)材料所说辛亥革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目的的含义是什么?(3分)(2)概述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在这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并就其实践结果谈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5分)(3)简要评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5分)36.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3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