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20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
—1—XX有限公司MS-CARE-01社会责任及EHS手册(1.0版)制订:审批:2020-1-1发布2020-1-1实施—2—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1分级管控依据和范围1.1分级管控目的在对有限公司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1.2分级管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三部分:高温》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分:噪声》GBZ/T229.4-201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DB37/T288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3分级管控内容和范围对有限公司在生产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对职业病危害的健康效应、防护水平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作—3—业场所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制订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方案。1.4分级管控程序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一般分4个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二)实施阶段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各岗位、作业场所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四)制订分级管控措施方案根据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措施分析和风险等级,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编制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方案。工作流程见图1。图1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工作流程图编制分级报告阶段综合考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等级和职业卫生管理质量等级,确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用人单位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作业岗位和作业场所,制定相应的岗位管控措施和综合管理措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量化分级资料整理分析阶段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准备阶段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熟悉分级方法和步骤实施阶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调查岗位接触情况及频次调查劳动强度分级情况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4—2用人单位概况2.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名称有限公司公司性质法人代表成立时间注册资金单位地址占地面积经营范围所属行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运行情况本企业自开工建设至今,生产设备运行良好,生产稳定,其产量和质量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运行期间,公司设置了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了职业卫生专职管理人员,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已建立和初步完善,工人进行了上岗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其中包括相关职业卫生知识;发放了个人防护用品。每年公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查体,无职业病出现。2.2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及周边(2)自然环境概况安丘隶属潍坊市,潍坊地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四季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潍坊市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24.2℃。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5.7℃,1月平均气温在-5.9℃~-0.5℃之间,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1℃,7月平均气温在23.8℃~28.7℃之间。潍坊全市年平均风速3.0米/秒,极大风速为36.2米/秒,风力达12级,于1978年7月9日出现在潍城。—5—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危害程度分析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工作人员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和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物料成分及其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系统分析和检测检验等方法,对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标准规范,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辨识用人单位生产工艺过程中生产环境中、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本单元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评价单元按:机电车间单元、供料车间单元、烧成车间单元三个评价单元进行。3.1.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机电车间单元化水车间反渗透清洗时使用盐酸、氢氧化钠,化水车间各设备等在运转时会产生噪声,AQC锅炉、SP炉使用余热进行运转,这一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和噪声,汽轮发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因此,机电车间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盐酸、氢氧化钠、工频电场。机电车间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见表3-1。表3-1机电车间单元危害因素及其分布情况评价单元工种接害人数(人)工作时间(h)危害因素机电车间单元中控员-汽机工噪声、高温、工频电场锅炉工噪声、高温化水工盐酸、氢氧化钠、噪声(2)供料车间单元石灰石均化棚、辅材均化棚、煤均化棚内各类设备如石灰石取料机、石灰石堆料机、辅材破碎机、辅材堆料机、辅材取料机、煤堆料机、煤取料机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粉尘和噪声的危害;配料站在对各类原辅料进行混合配料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熟料放散过程存在粉尘、噪声;石灰石破碎机运转时产生粉尘、噪声。因此供料车间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供料车间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见表3-2。表3-2供料车间单元危害因素及其分布情况评价单元工种接害人数(人)工作时间(h)危害因素供料车间单元装载机工112粉尘、噪声—6—辅取工粉尘、噪声煤棚工粉尘、噪声辅材破碎工粉尘、噪声调配库底工粉尘、噪声石破工粉尘、噪声石堆工粉尘、噪声石取工粉尘、噪声调配库顶工粉尘、噪声放散工粉尘、噪声调料工粉尘、噪声(3)烧成车间单元生料磨和煤磨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粉尘和噪声;烧成窑的燃料为煤,其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煤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高温和噪声的危害;链斗输送机在输送熟料过程中存在粉尘和噪声的危害;烧成车间内其他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存在噪声。因此,烧成车间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高温和噪声。烧成车间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见表3-3。表3-3烧成车间单元危害因素及其分布情况评价单元工种接害人数(人)工作时间(h)危害因素烧成车间单元生料磨工粉尘、噪声废气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高温、噪声框架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高温、噪声窑、篦冷机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高温、噪声煤磨工粉尘、噪声斜链斗工粉尘、噪声3.1.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用人单位生产工作人员需要倒班,存在夜班作业、单调作业和视屏作业。夜班作业:夜班作业是轮班劳动中对劳动者身心影响最大的作业,若安排不当,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影响较大,会产生“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征”。—7—单调作业,是指那种千篇一律、平淡无奇、重复、刻板的劳动(工作)过程。长期从事单调作业而不适应的劳动者,除产生疲劳症状外,常导致身心健康水平下降、劳动能力与生产能力下降、工伤事故增多、因病缺勤率增高、工人的创造精神受到抑制,下班后不想参加社会活动等。视屏作业:指人员长时间采取坐式,两臂半曲前伸呈一定的强迫体位操作姿势,并伴有头、眼和手指的细微频繁的运动。若不纠正不良工效学因素影响,容易引起视屏作业人员的疲劳,产生头痛、眼损伤和颈肌等骨骼肌酸痛等症状。3.1.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有夏季、冬季易受高温、低温的影响;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较高,不属于地方病区、自然疫源地,近年无大型传染病流行。3.1.4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用人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根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照《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的规定确定其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见表3-5。表3-5用人单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及职业习惯损伤序号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职业性损伤1粉尘尘肺刺激、非特异性炎症等2煤尘煤工尘肺刺激、非特异性炎症等3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病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慢性作用表现为神经衷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引起牙齿酸蚀症4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5氢氧化钠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腐烂、出血和休克6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7氨氨中毒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8盐酸接触性皮炎、化学皮肤性灼伤、化学性眼部灼伤、职业性牙酸蚀病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9噪声噪声聋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受影响—8—10高温中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影响11工频电场-危害不确定3.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通过现场调查及对我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要求,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山东金朋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6至18日对我公司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3.2.1检测项目的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和生产工艺分析,检测时根据当时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情况,选择接触人数多,接触频率高,接触时间长、原料中含量高,泄露可能性大,有检测方法及国家规定职业接触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主要包括:煤尘、矽尘、石灰石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氢氧化钠、盐酸、二氧化硫、氨、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工频电场、噪声、高温。未检测项目:检测期间未进行维修作业,因此未对维修作业的电焊烟尘、电焊弧光、锰及其化合物进行检测。3.2.2检测点的设置依据《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作业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作业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等要求,在不同工作岗位分别设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①化学毒物检测点设置A检测点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毒地点,靠近劳动者,但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检测采样器内;B检测点的布置包括空气中化学毒物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作为重点检测点。C检测采样器设置在劳动者的呼吸带,约距地面1.5m处。②噪声检测点设置针对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选择有代表性的岗位,测量时,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耳部高度,距耳部10cm左右,并将传声器指
本文标题:2020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