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历史第二次四校联考
学校班级考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高二历史第二次四校联考高二历史试题命题人:鄢陵县二高徐留根2007.5一、选择题(25×2=50分)1.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彼得格勒B、莫斯科C、斯大林格勒D、巴黎2.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①国家掌握着经济命脉②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A、①②均正确B、①②均不正确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3.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4.在凡尔赛会议上获利最大的两个国家是()A、英国美国B、英国法国C、英国日本D、美国日本5.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描述,错误的有()A、银行纷纷倒闭B、市场萧条,工商企业破产C、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D、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困难6.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①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②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③扩大了美国的世界市场④开创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模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下列有关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意大利首先点燃了法西斯在非洲的侵略战火B、埃塞俄比亚军民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C、英法姑息纵容意大利侵略,国联拒绝承认意大利为侵略国家D、埃塞俄比亚国王领导了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斗争8.关于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会议有()①开罗会议②德黑兰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波茨坦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文件不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A、《慕尼黑协定》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大西洋宪章》D、《雅尔塔秘密协定》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1.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①是美苏实力势均力敌的产物②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③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开始形成④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冷战”基本特征的是()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D、发动越南战争1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②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③欧洲共同体成立④中东石油危机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14.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进入“滞胀”的时期,这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无法缓解经济危机B、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日益尖锐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调节作用削弱15.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西德和日本都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不同的因素是()A、是否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革B、是否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C、是否接受大量军事订货D、是否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16.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高速增长的国家有()①日本②新加坡③韩国④泰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的苏联都调整了对外战略,其相似之处()A、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B、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美苏对抗转为战略合作D、从美苏战略合作转为对峙18.以下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评价是()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19.20世纪90年代,某些地区的冲突和局部战争说明()①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插手别国事务②冷战结束后,各种力量的对比暂时出现失衡③地区霸权主义引发危机和战争④被冷战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0.在20世纪的国际关系中,世界出现过三次大的格局变动,不属于这种变动学校班级考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的是()A、欧洲共同体形成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C、雅尔塔体系建立D、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21.1989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年,欧盟诞生。上述现象表明()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C、国际经济旧秩序向新秩序过渡D、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22.建设和谐世界离不开联合国,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60年来,联合国在下列哪些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①维护世界和平②消除国家间矛盾③促进人类文明发展④推动共同发展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23.当前,建设和谐世界还有许多阻力,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主要是()①恐怖主义②环境恶化③国际性毒品贩卖走私④艾滋病不断蔓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4.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学科被划分得越来越少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D、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25.下列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挥了客观推动作用B、航天技术的应用是其代表性成就之一C、成为推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D、推动了二战以后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高二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50分,其中26题20分,27题14分,28题16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8—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材料二: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二战后初期欧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和表现。变化:(3分)题号1-25262728总分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年代英、法、西德、日本之和美国194819.654.6197031.537.8座号原因:(4分)表现:(4分)(2)20世纪60、70年代欧美关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归纳其变化的原因。变化:(3分)原因:(4分)(3)你认为欧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27.近年来,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缓慢,而亚洲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但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请结合史实回答:(1)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5分)(2)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韩国、新加坡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一跃而实现了工业化,引起世界瞩目。试分析它们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6分)(3)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东南亚等国经济发展迅速,增长速度有些已超过韩国、新加坡。试分析东南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28.1986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出现了“布拉格之春”。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这场改革得以发生的深刻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2)简述改革的基本内容。(6分)(3)苏联为什么要干预这场改革?其干涉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原因:(3分)实质:(3分)高二历史评分标准一、选择题(25×2=50分)二、(三大题,共50分,其中26题20分,27题14分,28题16分)26.(1)变化: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控制了西欧。(3分)原因: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军事上普遍衰落;美国取代西欧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强国。(4分)主要表现:一是西欧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二是参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在政治上听从美国,在军事上依赖美国。(4分)(2)20世纪60.70年代美欧关系的变化表现为:西欧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之势。(3分)原因:一是西欧加强联合,成立欧洲共同体;二是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美苏争霸对美国的不利影响。(4分)(3)既竞争又合作。(2分)27.(1)原因:进行社会改革,废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的因素;国民经济实行非军事化,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获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大量的战争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或美国的经济援助)。(5分)(2)利用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6分)(3)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适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发展。(3分)28.(1)根源:由于照搬苏联模式,20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4分)(2)基本内容:公布革新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方针;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6分)(3)原因:改革打破了苏联模式,试图摆脱苏联的控制。(3分)实质:苏联对外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政策,粗爆干涉他国内政。(3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ABBCCCDCDADCACB题号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AADADAD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第二次四校联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