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地理上学期综合测试题1
高三地理上学期综合测试题(一)2006年4月18日至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等五国进行国事访问(见下图),达到了增进友谊、扩大共识、推进合作的目的。据此完成1——4题。1.胡锦涛胡主席在出访的第一站西雅图参观了波音公司和微软公司等世界著名企业,下列有关美国的正确说法是()A.波音公司和微软公司分别属于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业B.美国的工业向南部和西部扩散C.美国的小麦带正正值收割期D.美国南部地区已受不到寒潮的影响2.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有关成都昼夜长短的正确说法是A.成都的白昼要长于西雅图B.成都的白昼越来越长,且已达最大值C.成都8月份的昼夜长度与这段时间的长度大致相等D.成都的昼长于夜,(北京时间)6点钟时早已日出3.胡锦涛主席访问的沙特阿拉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此期间从沙特运往我国的油船沿途经历的情况是A.在胡锦涛主席访问期间全程逆风逆水B.在胡锦涛主席访问期间先逆风逆水,后顺风顺水C.油船依次经过了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D.油船依次经过了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4.胡锦涛主席随后访问了非洲的摩洛哥、尼日利亚和肯尼亚,下列有关非洲自然环境的正确说法是()A.影响肯尼亚所在地区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带性因素B.影响尼日利亚到摩洛哥沿途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带性因素C.此时的尼罗河正至汛期D.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正大规模向南迁徙下面两图均为极地俯视图(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图阴影为夜半球东半球图),读图完成5——6题。5.甲地在乙地的()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6.全球的今天范围A.大于二分之一B.小于二分之一C.小于八分之一D.大于八分之五06年夏天,我国重庆、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和南部、宁夏南部等地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发展迅速,其中重庆、四川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据此回答7——9题。7.与四川、重庆高温干旱天气无关的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异常B.全球气候变暖C.三峡工程的修建D.城市热岛效应8.解决四川、重庆等地缺水的主要措施是A.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修建B.减少温室气体和酸性气体的排放C.植树造林,保持水土D.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9.下表资料显示的气候类型中,与四川、重庆大致相近的是气候类型气候资料1月7月12-2月降水量(mm)6--8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①26℃26.5℃6406122480②-10.7℃24.8℃45320680③27℃6℃40350740④6.4℃27.5℃1054251015A.①B.②C.③D.④新华网成都2006年12月10日电(记者杨三军)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目前长江流域仍有近5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根治,“长治”工程仍任重道远。请据此完成10--11题。l0.导致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土质疏松②夏季暴雨集中③植被破坏严重④地势起伏,坡度较大()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导致的直接显著后果是:A.使上中游地区土壤贫瘠B.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C.中游河床淤高,水患频率增加D.下游河床淤积,影响船只通航假设右图表示某纬线圈,A、B、C为该纬线圈上的三点,其中AB弧为昼弧,ACB为夜弧,回答12~14题。12.右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A.2时B.5时C.8时D.10时13.在图示时刻,假设B点的经度为30°E,则全球二天的面积之比是()A.1:1B.3:1C.4:1D.5:114.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①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地区的潜水为一年中的最高值②牧民把羊赶到天山森林带以上的牧场放牧③澳大利亚正值小麦的收割季节④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右图回答15~17题15.图示A区域内的农业综合开发途径为()A.绿洲农业B.基塘农业C.立体农业D.鱼塘-台田农业16.关于图示A区域内典型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其区域水热条件好,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壤肥力高。B.土壤呈酸性、粘重,铝、铁元素含量少。C120°BAA120°110°30°23°26′C.该土壤有利于茶树、毛竹、杉树等植被生D.该土壤的形成只受基岩的性质影响。17.图示区域北部在6、7月份常形成洪涝,其影响的天气系统为()A.准静止锋B.快行冷锋C.伏旱D.台风右图为某半球一锋面气旋,当地居民发现,一年中每天正午时影子总朝正北方向,读图回答18~20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气压中心为低气压区B.图示气压中心为高气压区C.甲乙虚线为脊线D.以上说法都错19.丙地容易出现霜冻天气,下列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雨过天晴,云量较少B.偏南风影响,气温较低C.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低D.冷气团控制,水汽充足20.未来一两天气压逐渐上升的地区是()A.甲锋北侧B.甲锋南侧C.乙锋北侧D.乙锋南侧下图横线为0°纬线,图中甲、乙为该纬线穿过的板块上的两点,竖线为板块边界,据此回答21~23题21.0°纬线穿过的板块数为()A.3B.4C.5D.622.甲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高山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23.关于乙地的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B.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C.马六甲海峡位于该地D.是世界上甘蔗、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简图,比例尺是1:2000000,据此回答24~25题24.图中A区地形类型为()A.山峰B.洼地C.丘陵D.山谷25.图中甲处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潜水补给河水B.主要是河水补给潜水C.潜水、河水之间互相补给D.可能有较多支流汇入北京时间2006年8月24日21点20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1405′E,5005′N)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行星的新定义,冥王星“惨遭降级”,被列为“矮行星”。回答26-27题甲乙丙40°甲120°100°乙26.冥王星“惨遭降级”,失去“行星”地位,是因为A.发现太晚,公转周期太长B.表面温度太低,质量太小C.公转方向与其它行星相反D.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并且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它小天体27.北京时间8月24日2l点20分,此时布拉格的区时是A.25日8时20分B.23日15时20分C.24日14时20分D.24日4时20分28.(36分)读下列地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5年10月15日,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多年冻土路段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工,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从此画上句号。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经过长达5年的艰苦奋战,10万筑路大军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钢铁巨龙——青藏铁路。在“世界屋脊”抒写了壮丽诗篇。北京时间2006年7月1日11时仍分,在欢乐的锣鼓声中,第一列旅客列车“青1”次进藏旅客列车从青海格尔木火车站徐徐启动,前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日光城拉萨。西藏从此通上了火车。(1)在规划进藏铁路时,曾有川藏线、滇藏线、青藏线等多种方案,最终选择青藏铁路线方案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4分)(2)写出图A中甲、乙两个自然保护区(阴影部分)名称,其中甲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什么?(6分)(3)试分析图A中R4河谷的成因(4分)(4)试分析图A中所示山脉其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复杂的原因(4分)(5)读图B,回答下列各题(拉萨和杭州均在300ºN附近)。①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哪地?原因是什么?(6分)②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哪地?原因是什么?(6分)③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拉萨的气温要比杭州约低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拉萨气温要比此计算值________(高或低),理由是?(6分)29.(36分)根据下列材料和泛珠三角经纬网图,回答有关问题:区域互助合作,共谋发展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包括珠江流域的“9+2”部分或全部地区,正逐步形成我国南部地区的又一重大经济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即粤、桂、闽、赣、湘、滇、贵、川、琼、香港、澳门)(1)20世纪90年代新修的南昆铁路和京九铁路,大大加强了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内部联系,图中京九铁路经过的城市有⑧和(填代号),南昆铁路经过的城市有⑤和(填名称)。要完善珠三角的交通网,东部和西部都需要克服的主要天然障碍有:;。(8分)(2)为加强区域内部经济合作,优势互补,①所在省应向⑥所在省输出的主要能源有等,⑥所在省应向①所在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密集型和密集型产业(按工业投入分类)。(6分)(3)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农业”特色闻名于世,但近十几年来,“基塘农业”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甚至出现出租及出售土地等现象。试分析:A.历史上,形成珠三角这种“基塘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有哪些?(6分)B.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发生材料中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4)泛珠三角地区和北方地区相比,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10分)30.今年入夏以来地处我国内陆的重庆、四川出现了持续的晴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18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干枯绝收,工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1)重庆和四川地处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三个经济带)。(2)重庆和四川本是个雨水充沛的地区,为什么一旦有一个月不下雨便会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沙漠地区即使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这是为什么?(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常常诱发出一系列次生灾害出现“灾害链”现象。你认为重庆和四川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能够直接诱发哪些灾害?(至少3种)(4)除了上述提出的灾害外,该区域还有哪些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至少3种)31.读我国西部某地区地理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1)城市A所在省的简称为,从城市的地域形态上看属于,试简要分析原因。(2)B湖是,试分析近年来该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3)C处是享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等多种称号的,试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与不足。(4)在松潘以北地区有我国一块著名的沼泽地,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32.(36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6年6月下旬以来,重庆市大部和四川省东部持续高温少雨,千万人饮水困难,经济损失惨重。8月9日下午,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首次发布了干旱红色一级预警,据称,在全国也属首次。材料二: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材料四: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AB①②地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华南地区1143397华北平原9.873134.2长江中下游22451815西北干旱区32291029(1)简述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6分)(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危害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多发的季节及原因。(12分)(3)我国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旱情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旱情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4)联系所学知识及材料,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并分析今年川渝特大干旱的成因。(10分)33.材料: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列车全线试运行,高原列车开通后,促进了西藏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读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堆绣(1)列举西藏地区的旅游资源(从自然、人文两方面至少写出四种)。(4分)试评价其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8分)(2)简述图中M斜线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气候特点。(8分)34.(36分)读我国某区域七月等温线图,回答问题。(1)图示区域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景点有_________,C点的温度范围为______。(2)描述图中104°E经线西边等温线的分布,并简要分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上学期综合测试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