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年级历史第四次调查测试1
高三年级历史第四次调查测试历史试卷2008.5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均应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完毕只需交答题纸。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A.中央集权制B.郡县制C.中央官制D.皇位世袭制2.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3.“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近代中国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属于A.洋务派B.资产阶级改良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资产阶级激进派5.20世纪初,江苏省历史上第一份报纸《江苏时事报》出版,随着报纸发行的增多,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某校学生会计划假期组织一次“重走红军长征路”的活动,特意向同学们征集旅游路线的设计方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下列哪一地点不应是你选择的A.江苏南京B江西瑞金C.贵州遵义D甘肃会宁7.为了纪念一代伟人周恩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某市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其中主持人对周恩来的介绍与史实不符合的是A.参加中共一大,是党的创始人之一B.参加国民党一大,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C.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在中央人民政府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8.在中国举行12.13——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前夕,(2007年)12月8日日本《产经新闻》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予以驳斥。这些材料应包括①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②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③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④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年份原粮粮食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2.45.11960年163.51.851.55出现上表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1957至1960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10.2008年夏季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人们大多通过电视转播来了解比赛情况。100年前,中国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奥运会的比赛情况?A.听广播B.看报刊C.看电视D.上互联网1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和智者学派B.罢黜百家和智者学派C.百家争鸣和启蒙运动D.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12.下面漫画能够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王国B.建立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C.开创了国家元首选举制度D.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制14.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15.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A.它是在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B.它是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工人自发的起义C.它是工人阶级在毫无准备情况下发动的起义D.它是法国资本主义未成熟情况下爆发的起义16.《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17.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8.2008年初,我国南方数省普降大雪,遭遇严重雪灾,使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2005年4月出版后轰动了西方及整个世界,谁也无法否认,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20.14-16世纪的西欧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都体现了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下列作品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作品是①《神曲》②《歌集》③《三国演义》④《红楼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满洲国以五族(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争论还在进行。……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二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有一部片子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南京梦魇》,制片人是美国人郎恩·乔瑟夫,他曾经因拍摄《希特勒》而知名。《南京梦魇》的制作前后筹备近十年,从2005年初开始拍摄,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是中央电视台的吴海燕。《南京梦魇》的拍摄得到了许多华侨的赞助,因为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的真实历史事件,历史的真实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那段历史。华侨们捐款就是为了使这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使更多人能够看到和了解真相。另外,《南京梦魇》2007年也在日本上映。它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件,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叫嚣。——摘自中学历史教学网回答:(1)从材料一看,日本一再歪曲历史、否认侵略、美化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提的几个事件的观点进行批驳。(5分)社会主义工业45%1950年18%37%图例说明:57%1953年29%14%67%1956年33%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民族资本主义(自产自销)(2)日本上述言论出现是与其经济发展分不开的。试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3)对材料二中的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一事,你如何认识?(3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乡村,受到很大冲击。洋纱、洋布进口单位:千海关两年份洋纱洋布18671,45011,67118772,84111,959188712,59024,457189222,05930,554材料二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基本单位:10万元)时间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国人办合计厂数资本比重%厂数资本比重%厂数资本比重%厂数资本1872~189453479.61916233.110328057.31754891895~19134639084186295131361031466852334注: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材料三“七·七”事变爆发,为了保存国家建设力量,国民政府决定大规模地将工厂内迁,得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和配合。至1940年底,经政府协助内迁的厂矿有448家,机器设备70991吨,技工12164人。此外,自动迁移之工厂亦有百多家,合计共达600余家。材料四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材料五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历史课程网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述近代前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么的变动?(2分)(2)依据材料三指出抗战开始后,我国工业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动?(1分)有何意义?(2分)(3)依据材料四、五,概述建国后我国工业中经济成分变化情况,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7分)集体经济国有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非公有制经济40%29%7%24%23.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关注民生是中外进步思想家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右图所示人物,字广厦,号长素,广东人。他将儒家学说与西方进化论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其观点有力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思想基础。材料二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中指出,民生即“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人类求解决生存问题,才是社会进化的定律,才是历史的重心。”“社会中的各种变革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材料三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写出材料一中属于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的文字。(2分)历史叙述:历史评价:(2)为解决民生问题孙中山先后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2分)其主张在当时为什么未能真正付诸实施?(2分)(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6分)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回答:(1)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一种思想上的
本文标题:高三年级历史第四次调查测试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