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5*2=70分)1.我国南方产水稻,北方产小麦;南方产甘蔗,北方产甜菜。这种现象体现了农业生产的()A.地域性特点B.季节性特点C.周期性特点D.整体性特点2.下列农业投入中,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是()A.热量、光照B.劳动力C.农业机械D.化肥、农药3.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中,全部是社会经济条件的是()A.气候、地形、土壤、水源B.市场、交通、政策、劳力C.气候、市场、机械、水源D.地形、土壤、交通、城市4.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条件是()A.交通运输B.市场需求C.政府干预D.降水多少5.世界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A.热带雨林气候区B.季风气候区C.地中海式气候区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6.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是()A.东南亚热带雨林区B.美国的西部大草原C.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D.中国的内蒙古高原7.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B.商品谷物农场都是家庭经营方式C.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商品谷物农场D.商品谷物农业包括水稻种植业8.兼有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国家有()A.阿根廷、澳大利亚B.加拿大、乌克兰C.南非、新西兰D.美国、俄罗斯9.下列工业部门和工业类型搭配正确的是()A.采掘工业——原料导向型B.纺织工业——资金导向型C.电子装配——技术导向型D.集成电路——劳动力导向型10.关于世界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进入了工业化B.发达国家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开始下降C.劳动力数量和体力的投入不断增加D.工业生产向大批量、标准化产品发展11.鞍钢与宝钢在区位上最显著的不同是()A.鞍钢接近消费市场B.鞍钢接近原料、燃料C.鞍钢水陆交通便利D.鞍钢技术力量雄厚12.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和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吸引力,是因为()A.靠近原料产地B.靠近销售市场C.利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D.利于工人上下班和外出学习培训13.2000年我国海尔公司在美国建立的工厂正式运行,所雇佣员工大部分是美国人,而美国人的工资要高出我国好多倍,海尔雇佣美国员工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生产成本B.提高美国就业率C.增进中美友谊D.企业文化建设14.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15.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16.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⑤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可随着科技发展而无限提高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已经大大超出了环境对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下图作出选择。000202020404040606060808080100%100%100%*014岁65岁以上1564岁人口年龄构成的比重18.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15—6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A.93%B.23%C.13%D.73%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之一是()A.北美和大洋洲是人口大量迁出的地区B.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地区C.人口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D.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20.当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A.政治原因B.经济原因C.军事原因D.城市化和开发国土原因21.下列现象中,由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而引起人口迁移的是()A.20世纪90年代,卢旺达居民大批迁往邻国B.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劳务输出C.美国老年人口退休后向“阳光地带”迁移D.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往沿海及内地城市打工或经商2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状况B.科技水平C.人口的精神文化消费D.人口的物质生活消费23.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24.从图中各国人口发展状况看,其中数字与国家对应正确的是()A.①——印度B.②——中国C.③——日本D.④——尼日利亚25.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②为了保护城市环境③为了便于生产协作④为了谋求广阔的市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6.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B.各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C.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D.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27.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B.住宅C.工业D.交通28.绿色食品是指()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29.农业地域内部特征具有性,农业地域之间具有明显的性A.相对一致差异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C.差异整体D.地带非地带30.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A.水果罐头厂B.制糖厂C.瓶装饮料厂D.高级时装厂3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的外资中,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原因主要是()A.解决就业B.个人偏好C.改善环境D.利用科技优势32.有些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称之为工业惯性,其形成的原因不是()A.搬迁费用太高B.政府的影响C.考虑当地经济D.没有合适区位33.关于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原料来源的范围越来越广B.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C.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D.原料需求越来越少3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逐渐加强的因素是()A.市场和信息B.劳动力数量和素质C.原料和交通运输D.政策35.关于阿根廷牧牛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里的牛肉主要出口到美国B.这是的良种牛是从澳大利亚带来的C.这里的牧牛业一直是一种粗放的经营方式D.冷冻船的发明使牧牛业获得飞快发展二、综合题(30分)36.下图为“某类型农业生产发展阶段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5分)第I阶段第II阶段第III阶段(1)该农业类型生产的产品是()A.蔬菜B.花卉C.粮食D.棉花(2)试分析制约该农业类型在第I阶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3)试比较该农业生产类型在第I阶段和第III阶段中生产方式上的差异。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荷兰国土面积4.1万平方千米,仅相当于美国的1/230;总人口1540万;人口密度为375人/平方千米,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全国土地的一半以上是低于海平面,易受涝灾,光热条件也不够理想,全年太阳光照时间只1600小时左右(我国平均2600小时)。但这样一个较典型的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的小国,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农业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荷兰现在是世界上乳制品、土豆、猪肉、花卉、蔬菜、鸡蛋等的出口国。(1)荷兰发展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有哪些?(2)说出荷兰三种主要农产品。(3)荷兰发展乳畜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4)简述荷兰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城市国内市场国内国际市场38.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4分)(1)属于混合农业的是。(2)字母f属于,字母c属于,字母e属于。39.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4分)(1)该城市从1968年至1990年发生了哪些变化?(2)从1990至2000年该城市的发展变化有哪些?40.下图表示“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如何合理布置上述建设项目。(10分)(1)自来水厂建在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火力发电厂建在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印染厂建在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服装厂建在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绿化带应建在城市的________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CBBBCCAABBCDCCDCD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DBDACBAABDACBDDAD二、综合题36.(1)AB(2)交通运输及冷藏保鲜技术水平的限制(3)第一阶段生产规模小第三阶段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37.(1)地势低洼,易受涝灾,光热条件不理想,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2)乳制品、土豆、猪肉、花卉、蔬菜、鸡蛋等(任选三个)(3)自然条件: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社会经济条件:西欧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引用牛奶的习惯,乳畜产品的消费市场广大(4)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38.(1)城镇面积有小变大,市中心出现了商业区城市人口不断在增多,使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2)建立了卫星城卫星城内出现了商业区高速公路绿化带工厂向郊区迁移工厂数目增多人口向郊区迁移39.(1)C河流上游,水质好(2)D位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靠近铁路,便于运煤(3)B位于河流下游(4)A地处城区,有市场、劳动力(5)西南在铁路与城市之间,减轻污染,减弱噪声40.任选其一1.形成条件: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充足,灌溉便利,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该地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有食用稻米的习惯。主要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2.形成条件: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本文标题: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5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