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地理班上学期测试题
高三地理班上学期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判断1-3题。1.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A.①河段B.②河C.③河D.④湖2.图中虚线是居民点a和b,b和d之间公路选线方案,其中合理的是A.e和gB.e和hC.f和gD.f和h3.沿着图示箭头方向,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布局合理的是图1A.棉花——苹果——毛竹——冷杉B.水稻——柑橘——茶叶——马尾松C.甘蔗——小麦——橡胶——红松D.春小麦——葡萄——草地——红松图2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4-5题。4.该河A.有较长的结冰期B.在800mm等降水量线以北C.流域内多涝洼地D.流域内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图25.治理该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B.在上、中游修建蓄洪水库,进行水土保持工作C.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读“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西藏)统计表”,回答6-7题。地区资源潜在总值占全国比重(%)人均资源潜在值(全国平均数为100)资源结构(%)农林牧资源矿产水能资源全国10010065.134.9西南23.3119.249.450.6四川14.4147.443.156.9云南4.2127.349.250.8表16.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B.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7.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湿热B.地形复杂C.交通不便D.经济基础薄弱“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的“丹霞地形”,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规划,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读图3,回答8-10题。8.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A.京广线、京沪线B.京九线、京沪线C.京广线、京九线D.焦柳线、宝成线9.“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热量、光照B.光照、水C.水、地形D.地形、土壤10.“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图3A.大量廉价劳动力B.充足的农林产品C.丰富的矿产资源D.资金和技术支持①某一地区同时出现某一物候现象的各点的连线简称为等物候线。图4为我国东部刺槐年平均始花期图(图中数字代表开花日期)。据此完成11-12题。11.关于我国东部刺槐始花期分布规律及影响主导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南向北推移——气温B.东部早于西部——降水C.由南向北推移—-—光照D.西部早于东部—-—湿度12.成都、重庆等地较同纬度沿海地区始花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原因是A.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年较差大B.地处四川盆地,积温多,气温高C.地处四川盆地,空气湿度大D.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日较差大图5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图413.关于图示范围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储量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围湖造田有关C.草原广泛分布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14.该区国土整治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有①水土流失治理②土地沙漠化防治③酸性土壤改良④盐碱地整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读图6,回答15—17题:15.图中A处所在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是A.水稻种植业土壤贫瘠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C.地中海农业区水源不足D.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16.图中盆地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A.水土流失、酸雨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C.雨林砍伐、水土流失加重D.风沙危害、寒潮17.导致B城市地域形态呈组团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地形崎岖不平使城市用地失去完整性B.河流交汇使城市分割C.交通线将城区分片D.矿产分布不均从广东“珠三角”扩大到粤港澳“大珠三角”,再扩展到包含粤、桂、湘、闽、赣、琼、川、滇、黔9省区和港、澳特区在内的“泛珠三角”。在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大致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南方9省区加上港澳特区的区域经济,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大整合。回答18-20题。18.从自然环境来说,9省区图6A.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B.区内的温度带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C.区内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D.区内有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19.不符合...9省区社会经济状况的是A.区内有分属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的经济地带的地区B.区内有三大商品粮基地C.区内有我国重要的糖料、油料产地D.区内盛产茶叶和亚热带水果20.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内最丰富的资源是①铁矿②稀土③有色金属矿④生物资源⑤水能⑥风能⑦水资源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⑦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⑦二.双选题(共10小题,每题3分,一共30分,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图7是“某地区某日平均气温分布和M地全年降水和昼夜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21.图中,可用于判断M地位于北半球或是南半球的主要信息有A.山地走向B.昼夜长短的变化C.纬度分布D.降水量季节变化图522.该地区图7A.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B.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C.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D.白昼最长时降水量最多图8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23.关于图10中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A.a线与2000米等高线一致B.b线以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C.c线以西地区为内流区D.d线大致是水田与旱田的分界线24.下列关于西气东输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B.经过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太湖平原等农业区C.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跨越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读图9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25-26题。图925.关于三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条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C.三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三地的植被类型相同26.关于以上三条河流中下游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灌溉水渠是三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三地生产的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C.三条河流两岸都曾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D.三地都发展了石油加工工业广东是中国风力发电最早的地区之一,该省风能资源储量异常丰富,风速可媲美全球最大风电国德国,发展风电不仅可为广东高速的经济发展提供能源,还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据此回答27-30题。27.广东、德国分居亚欧大陆东西两侧,两者相比A.风速相当,但盛行风向不同B.风速相当,但风能的利用率有异C.盛行风向相同,但风速差别很大D.风能的利用率相同,但盛行风向差异很大28.除风能外,广东颇具潜力的新能源还有A.潮汐能B.水能C.核能D.太阳能29.从生态角度分析,发展风电A.可以缓解温室效应B.可以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C.能够减轻大气污染D.能够实现能源的多样化30.绿色和平《风力广东》报告对外发布,广东发展风电优势独具、刻不容缓,其背景是A.广东风力发电经验丰富、电力需求增长快B.广东经济基础雄厚、常规能源短缺C.广东综合运输网络不够健全,导致能源运输不畅D.广东能源结构单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图8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三、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问题(14分)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十余里,冬夏不盈不缩”。直到50年前,罗布泊依然是水波浩淼、飞鸟翔集。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胡杨林树大片枯死,塔里木河水先退到台特玛湖,后退到大西海子水库。短短40多年,塔里木河流程从1321千米缩短到1001千米,罗布泊完全干涸了。(1)塔里木河主要依靠____________补给,其径流量随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2)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气候可能产生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塔里木盆地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的___________地带,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4)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减少,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的整治措施有()A.加强水资源管理,禁止上游地区使用塔里木河水B.大力开采地下水以保护地表水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D.大面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32.图10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根据图示资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1分)(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甲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乙图中阴影地区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甲图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A.时间分配不均B.空间分布不均C.污染严重D.浪费严重(5)根据甲图判断,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图11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l)图中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域界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明显,而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则东西差异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我国石油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的1/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国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国家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2005年2月15日在伦敦表示,中国2010年石油进口规模将达到1.8亿—2亿吨,进口依存度也将随之突破50%。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报显示,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亿吨,增长34.8%。这也是我国年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班上学期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9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