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理科补习班化学练习题6
高三理科补习班化学练习题姓名班级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a:23Mg:24Al:27Fe:56K:39Cu:64Ag:108C:12O:16S:32Cl:35.5Br:8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A)1.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平衡后,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5。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升温后达到新平衡时,SO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4mol和0.9mol,此时容器内SO3的物质的量应为A.1.8molB.2molC.2.2molD.2.4mol(B)2.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g)已达平衡。若增大压强,平衡移动,但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B.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C.起始时,NH3与CO2的体积比为13:14D.起始时,NH3与CO2的体积比为14:15(A)3.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A.O3+2KI+H2O==2KOH+I2+O2B.2CH3COOH+Ca(ClO)2==2HClO+Ca(CH3COO)2C.I2+2NaClO3==2NaIO3+Cl2D.3Cl2+6KOH=5KCl+KClO3+3H2O(B)4.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C)5.在1L1mol/L的氨水中,说法正确的是A.含1molNH3分子B.含NH3和NH3·H2O之和为1molC.含NH3、NH4+和NH3·H2O之和为1molD.含NH3·H2O为1mol(D)6.下列物质中,常温下能起反应产生气体的是A.铁和浓硫酸B.铝和浓硝酸C.铜和稀盐酸D.铜和浓硝酸(A)7.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A.NH4++2H2ONH3·H2O+H3O+B.HCO3—+H2OH3O++CO32—C.HS-+H+====H2SD.Cl2+H2OH++Cl-+HClO(C)8.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亚硝酸是弱酸的是A.NaNO2溶液的pH值大于7B.HNO2与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作对比导电实验,灯泡很暗C.HNO2不与NaCl反应D.室温下0.1mol/LHNO2溶液的pH=2.1(D)9.25℃时,在浓度为1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的溶液中,测得c(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B.abcC.acbD.cab(C)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其中pH值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HX、HZ、HYB.HZ、HY、HXC.HX、HY、HZD.HY、HZ、HX(C)11.Na2CO3溶液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c(OH-)=c(HCO3-)+c(H+)+2c(H2CO3)B.c(Na+)c(CO32-)c(OH-)c(HCO3-)c(H+)C.c(Na+)=c(CO32-)+c(HCO3-)+c(H2CO3)D.c(OH-)+c(HCO3-)+2c(CO32-)=c(H+)+c(Na+)(A)1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溶液中c(OH-)>c(H+)B.pH7的溶液C.溶液中含有OH-D.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B)13.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S2-、NO3-、CO32-、K+B.Al3+、Na+、S2-、SO42-C.Al3+、NH4+、K+、SO42-D.Fe3+、Ca2+、H+、NO3-(D)14.下列各组数据关系中,前者比后者大的是A.纯水100℃和25℃时的pHB.Na2CO3溶液中的HCO3-和OH-数目C.常温下,pH=11的KOH溶液和pH=11的CH3COOK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D100mL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0mL0.1mol·L-1的CH3COOH溶液的H+数目(B)15.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的稀溶液,pH为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3COOH的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B.CH3COONa的水解作用大于CH3COOH的电离作用C.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D.CH3COONa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C)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CO3-在水溶液中只电离,不水解B.硝酸钠溶液水解后呈中性C.可溶性的铝盐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可溶性的钠盐都不发生水解反应(B)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极性键构成的一定是极性分子B.由非极性键构成的一定是非极性分子C.非极性分子中一定不含极性键D.极性分子中一定不含非极性键(B)18.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H4+)c(Cl-)c(H+)c(OH-)B.c(NH4+)c(Cl-)c(OH-)c(H+)C.c(Cl-)c(NH4+)c(H+)c(OH-)D.c(Cl-)c(NH4+)c(OH-)c(H+)(AB)19.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某弱酸HX溶液与NaX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c(Na+)c(X-),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c(OH-)>c(H+)B.c(HX)c(X-)C.c(X-)+c(HX)==2c(Na+)D.c(HX)+c(H+)==c(Na+)+c(OH-)(BD)20.一元酸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强碱MOH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A-)≥c(M+)B.c(A-)≤c(M+)C.若MA不水解,则c(OH-)c(H+)D.若MA水解,则c(OH-)≥c(H+)高三理科补习班化学练习题姓名班级一.选择题题号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21.现有S2-、SO32-、NH4+、Al3+、HPO42-、Na+、SO42-、AlO2-、Fe3+、HCO3-、Cl-等离子,请按要求填空:⑴在水溶液中,该离子水解呈碱性的是:S2-,SO2-,HPO2-,AlO-,HCO-。⑵在水溶液中,该离子水解呈酸性的是:NH+,Al3+,Fe3+。⑶既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Na+,Cl-,SO2-。⑷既不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不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HPO2-,HCO-。22.写出下列物质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Na2S;②CuSO4;三、推断题(共15分):23.A、B、C、D、E5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和AgNO3中的一种。已知:①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②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③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④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⑤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请填空:⑴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AgCl__。⑵A是_NaCO_,B是__HCl__,C是_AgNO__,D是_BaCl_,E是_NaHSO__。⑶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2H++CO2-===CO+HO↑。四、实验题:(共18分)24.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CuO3Cu+N+3HO。⑵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利用NaOH的碱性和遇水放热的性质,使NH·HO分解后逸出。⑶在干燥管B中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C(填序号);A.碱石灰B.生石灰C.五氧化二磷D.氢气化钠⑷在C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了亮红色。⑸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吸收多余的NH;⑹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a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3a/22.4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9a/11.2b。⑺上述实验中,如果省去B装置,测定氨分子组成的N、H原子个数的比值将会(填“增大”、“减少”或“无影响”)减少,理由是:因为由NH带出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导致H原子的个数增加。高三理科补习班化学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A2.B3.A4.B5.C6.D7.A8.C9.D10.C11.C12.A13.B14.D15.B16.C17.B18.B19.B20.B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27分)21.⑴S2-,SO32-,HPO42-,AlO2-,HCO3-。⑵NH4+,Al3+,Fe3+。⑶Na+,Cl-,SO42-。⑷HPO42-,HCO3-。三、推断题(每空3分,共21分):23.⑴__AgCl__。⑵A是_Na2CO3__,B是__HCl__,C是_AgNO3__,D是_BaCl2_,E是_NaHSO4__。⑶2H++CO32-===CO2+H2O↑。四、实验题:24.⑴2NH3+3CuO3Cu+N2+3H2O。⑵利用NaOH的碱性和遇水放热的性质,使NH3·H2O分解后逸出。⑶C(填序号);⑷黑色固体变成了亮红色。⑸吸收多余的NH3;⑹3a/22.4mol;9a/11.2b。⑺减少,因为由NH3带出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导致H原子的个数增加。
本文标题:高三理科补习班化学练习题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9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