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中国古代史秦汉测试卷
中国古代史秦汉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秦朝统一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领土疆域B.创造了安定环境C.推广了生产技术D.促进了各地交流2.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文字3.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4.秦朝设立的南海郡,其郡治在今天的A.广西桂林B.海南海口C.广东广州D.广西南宁5.秦始皇通令全国使用的字体是A.隶书B.楷书C.甲骨文D.小篆我国古代有一位作家这样评论秦的灭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据此回答6-8题:6.这句话出自(),该作者是__朝的__,请选择A.《史记》西汉司马迁B.《过秦论》西汉贾谊C.《后汉书》西汉班超D.《阿房宫赋》唐杜牧7.从经济学角度看,秦灭亡的原因是A.秦统治残暴B.农民起义结果C.秦苛捐杂税沉重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8.从哲学角度徒,秦灭亡体现的哲理是A.先有内因,后有外因B.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据此回答9—11题:9.西汉初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目的不包括A.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B.控制田租剥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打击大地主,限制土地兼并D.解放奴婢,增加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10.该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增加农业劳动力B.减免农民赋役C.开垦荒芜土地D.增加政府收入11.该政策的实质是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B.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C.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D.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12.“汉兴之初,海内新走,同姓寡少,惩诫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上述政策实质上是否定了秦朝A.君主专制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郡县制度D.民族政策13.汉景帝时,晁错“削藩”的建议主要是A.削夺王国的封地B.削夺官吏任免权C.削夺王侯的爵位D.分散王国的领地14.汉武帝时为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采取的措施有①平定七国之乱②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③颁布“推恩令”④削除去大批王侯爵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15.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与政策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示矛盾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C.分封同姓子弟作王D.对匈奴的和亲政策16.董促舒提出“大一统”思想的理论基础A.“天人感应B.“德治”C.“君为臣纲”D.“秦无道而汉代之”1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时,下面四人的结论,比较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18.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中由集权制得以巩固,这体现了A.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B.上层建筑的反作用B.政治决定经济D.经济决定政治19.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王国制的相似点是①都是中央集权制②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③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而瓦解④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实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④19.西汉初年和东汉初年,政府都下达过释奴奴婢为平民的沼令,对这种历史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说明两汉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B.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和财政收入C.反映了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D.要增加政府控制的劳动人口20.光武中兴的措施中,反映了时代特点的一项是A.释放奴婢B.减轻赋税C.整顿吏治D.提倡节俭21..史称光武中兴是因为汉光武帝A.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B.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C.下达了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的法令D.提倡节约和惩办了贪官污吏22.下列关于东汉初期豪强地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支持东汉政权建立B.受到东汉政权保护C.享有政治经济特权D.威胁东汉封建统治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据此回答下列41—43题:23.秦朝建立后曾从内地向黄河河套地区大量移民,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该地区生产B.增加该地区人口C.加强对匈奴的防御D.准备出击征服匈奴24.下列各项是说明秦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理由,其中哪一项最为准确A.当时秦朝疆域内的主要居民都是春秋战国时的许多民族融合而来的B.当时活动在秦朝疆域以外的匈奴、月氏等后来都融入了汉族之中C.当时在秦朝的疆域内就生活着闽越、南越等许多少数民族D.现在我国民族众多的状况是从秦朝开始才发展起来的25.下列各项,是对一些时期多民族国家发展特点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族逐渐融为一体,被称为汉族B.南北朝时期进入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出现汉化高潮C.隋唐时期边疆各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D.宋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汉族中融入更多民族26.要了解北匈奴、南匈奴与中原政权的和战关系,可供查阅的史籍有①《史记》②《后汉书》③《汉书》④《资治通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7.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不同这处是A.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B.有利于中国同西亚、欧洲的沟通和往来C.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直接帮助西域人民摆脱匈奴控制、压迫28.下列地点,不在..丝绸之路上的是A.玉门关B.函谷关C.阳关D.葱岭29.下图人物中,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30.下列史实,在《史记》和《汉书》中都会有记载的是A.平定七国之乱B.班超出使西域C.设西域都护D.城濮之战中国古代史秦汉测试卷班级姓名座号评分一、单项选择题答案表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材料解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地虎出土的竹筒,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讲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劓(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___摘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___摘自林剑鸣《秦史稿》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___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___摘自《汉书·刑法志》回答:①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具体职能。②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秦律的特点。③评价秦律的实质及在历史上的作用。三.问答题32.汉武帝曾对其大臣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结合史实分析评价汉武帝这一言论。33.吴师道《昭君出塞图》中题曰:“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王峻《题明妃出塞图》云:“塞上香风暗度时,琵琶声急马蹄迟,美人一曲安天下,愧煞貔貅百万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初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是什么?汉初实行这一政策有何积极意义?请你对上面两首诗的观点作一简要评述。34.“丝绸之路”(Thesilkroad)是怎样开辟的?简要说明它在中外经济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中国古代史秦汉测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BDCD;6-10、DDCCA;11-15、DCACC;16-20、ADBDCCC;20-25、ADCCA;26-30、ADBBA二.材料解析题31.①秦律的职能: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重农抑商;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②法律比较周密,涉及内容广泛;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③实质:是秦国、秦朝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作用:从法律上维护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具有历史进步性: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秦律过于严苛,又会破坏社会生产力,激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32.汉武帝对自己政绩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汉武帝即位时,王国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中央集权制还有待巩固。汉武帝“变更制度”,通过“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力量,进而剥夺大批王侯爵位,最终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汉武帝统治时期,虽然国力强盛,但匈妈仍然经常侵扰西汉,使西汉北部边郡的人民生活不得安宁,汉武帝征发大量兵力彻底击败了匈奴,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汉武帝对自己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汉武帝连续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耗费了大量的民力物力,这对社会的安定,统治的巩固是不利的。他的继承者再继续他的做法就是“袭亡秦之迹”了。33.①汉初采取和亲政策。②历史原因;战国时期,匈奴扩大,经常出兵南下掠夺,秦时北伐,修长城,暂时缓和了汉政权与匈奴的矛盾;现实原因:汉初,国力困乏,对匈奴战争处于劣势。③积极意义:a、和亲政策在当时是进步的,加强了汉匈两族友谊和交流。b、王昭君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出发,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换取北部边疆和平和安宁。c、出塞和亲,使边疆烽烟熄灭,解除了广大人民的征战之苦。④评述:两诗颂扬了王昭君在加强汉匈两族友谊、团结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一点应当充分肯定。但两诗的作者把汉族和匈奴族和好的决定因素看成是“昭君出塞”一事则是错误的。汉、匈两族由战争转向友好相处的根本原因是两族人民皆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安定,和平相处符合两族人民的根本利益。34.开辟:西汉以前,中国的丝绸等经西北各民族,少量地辗转贩运至中亚,而中亚、安息、大秦之间也有商旅往来。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使西域的交通畅通,天山南北与内地联成一体。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开通。西汉自武帝以后,在西域屯田、驻军,设置西域都护,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历史地位: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世界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东起中国,中经中亚、西亚,西达大秦(古罗马),将欧亚几个文明中心联结沟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融人中国固有的文化。从此,大量的丝帛锦绣沿着丝绸之路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人中国。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著名是由于通商,特别是丝绸贸易,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几个文明中心的文化相互渗透。它是欧洲人开辟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秦汉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0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