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1.2017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是配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开设的选修课,它在2007年第一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它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使试题进一步贴近生活,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是新课标实验区试卷的显著特色。•3.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项能力。具体包括: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⑤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⑧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⑨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4.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是课改地区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特别是探究题的命题,会成为近几年高考研究的热点。我们从实用类文本的特点、《考试大纲》的说明和近几年的试题,可以预测2011年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趋势。•①基础性试题:筛选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②考查的重点:结合文体特征,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③难点和热点:探究试题。探究的重点有两个方面: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④取材:首选人物传记,其次科普文章、人物访谈、消息通讯。•第一节传记的阅读•(20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寻找教育的曙光•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时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千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像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田家生活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清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山,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这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坚定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是农民的贫穷和没有文化。C.“把城里人……乐趣”说法错误,根据原文,陶行知的意思是乡下纵然有苦处,但也有想不到的乐趣。D.操震球认为“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表明他认为创办乡村师范学校非常重要。•【答案】AE•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找到叙述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的事件的语段,二要给找出的语段划分层次,并对各层内容进行分析归纳,三要用概括性的语言阐明陶行知“转向”的原因。•【答案】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困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找出文中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信息区域;二要对找出的信息按照“甘”和“苦”的标准归类,三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归类的信息加以概括。•【答案】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秀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像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的提示,从“富于想像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两个方面分别作答,作答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明确回答获得的启示是什么,其次要结合文章内容、时代特点、人物特点,具体阐明理由。•【答案】示例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示例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他的教育救国的构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示例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值得学习。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传记是记录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名人事迹的一种文章体裁。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称为人物传记。•一、传记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有自传、传(包括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一部分以追述人物生平事迹为主的回忆录,也是传记的一种形式。•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作者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把自己一生中经过的历史,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这就是自传。自传有繁有简,繁的可达数十万言,简的可少至数百或数十言。长篇自传可以包容当时当地大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人物以及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所作所为等,如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即是。短的自传则可将重点放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上,甚至可以选自己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来写。自传的内容大多根据自己工作的性质来确定。如革命家的自传,主要记述自己的革命经历;作家的自传,主要记述自己创作的过程和经验。自传可以是生平事迹的实录,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而又不同于自传小说。•自传体小说,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已是文学作品,因为它们已经过艺术加工,有了一定程度的夸张和虚构。自传若写成了自传体小说,那就会减弱它的历史价值和真实性、准确性。传与小传是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可叫做传或传略;记述较简或只是有选择地写出几件有代表性的事情,篇幅较小的,叫做小传或事略。小传也写出一个人经历的全貌,只是笔墨着重放在几件典型事情上,但它绝不是人物小故事。无论是传还是小传,都不应写成传记体小说或故事,而应写出人物的诞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的概貌等。现在这类作品很多,如《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列宁传》,以及一些科学家小传、作家小传等。•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的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评传一般写得比较详细,既记述人物的事迹,又评价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他对人类所作的贡献。作者对自己笔下人物的功过得失,往往都要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只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不能算“评传”,只评价、分析人物思想脉络与贡献却不介绍人物生平的,也不能算“评传”。•回忆录可算作传记的一种形式,但它又不全是传记。它有的记述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的回忆一个家庭的兴衰,有的叙说某人的片段故事,这些都不能说是传记。唯有较为全面系统地叙述本人或他人生平事迹的,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6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