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1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赏析第25课诗词曲五首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1、诗中蕴涵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揭示了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且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2、诗中“,。”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的哲理。(即含义)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5、诗中含典故的诗句是:,。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遭遇?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作简要品析。10、第一联作者通过“”和“”这些富有色彩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之情。11、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其哲理是什么?12、诗的颔联中借用“①闻笛赋”“②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对该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惆怅之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14、诗中表现哲理性思考的名句是:,。15、古诗中的一些诗句被后人赋予了新意,本诗中被赋予“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新意的千古名句是,。16、这首诗中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其中表达的感情。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义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18、从这首诗的题目看,本诗是作者为酬答的赠诗而作,说说依据。诗中哪一句能够说明这一点?19、结合全诗,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说表达的意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1、本诗形式是言诗。题目中“酬”的意思是,是作此诗答谢白居易在扬州酒宴上写的一首《》的。※参考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3、低沉愤懑高昂乐观4、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6、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惆怅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事态变迁的怅惘之情。7、(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示例二)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示例三)“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2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示例四)原意是: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争荣,春意盎然。新意是: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8、诗人远离京城。9、“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10、凄凉地;弃置身;被贬后的愤懑不平。11、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12、①表达了深切怀念故友;②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3、C(比喻自己,表达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4~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6“闻笛赋”、“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17、本义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其中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18、白居易题目中“乐天”是他的字,号香山居士。今日听君歌一曲19、人遭到贬谪,作为“弃置”之身,就像“沉舟”与“病树”。但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春光一片。作者用这两句诗表达了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思想感情。20、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愤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积极投入生活洪流的乐观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1、七律以诗相答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2、诗人在第二联中引用了两个典故,有何用意?对友人逝去的怀念,人事全非的惆怅;对被贬时间之长,世事变迁之大的无奈和感伤。2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理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会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练习】(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答案: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有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一派生机景象。(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中领悟到了什么?答案示例: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案:“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后人将之引申为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自然规律,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之情。(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7)这首诗的作者是__刘禹锡__;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2分)(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答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评析】本篇是一首咏史之作。开篇以一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种假设,如果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二乔”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供曹操享用。换言之,就是说当时从军事实力方面看,周瑜根本就不是曹操的敌手,之所以胜了曹操,那是因为老天作美,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1、诗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2、诗中表达作者对赤壁之战胜负的看法的句子是:,。3、诗中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到句子是,。4、诗中用,。两句别出心裁地把孙刘联军的胜利形象化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5、诗中蕴涵机遇造人,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7、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8、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9、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它突出特点是什么?10、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深刻含义的理解11、这首诗与三国故事有关,“东风”指12、结尾两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1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了解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14、本诗中“折戟”“二乔不曾被捉”这样的“小物”“小事”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5、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16、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17、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诗写兴感之由。)7、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8、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或: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9、咏史诗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10、示例①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示例②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示例③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被改写。示例④这两句诗从反面落笔:假使东风不助周郎,那么双方的胜负就要易位。诗人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11、火烧赤壁之事(或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事)1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小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13、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曲折地反映出他抑郁不平和豪爽的胸襟。14、本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以小见大,写得具体可感。15、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小中见大,从而为下文对历史的咏叹铺垫。(或借一件古物起兴对历史的慨叹,由此引出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7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