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四排山乡救灾应急预案
1四政发〔2010〕9号四排山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排山乡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各村委会,乡直相关单位:《四排山乡抗旱救灾应急预案》已经乡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二○一○年一月十日2主题词:民政抗旱救灾应急预案通知抄报:县委办,县政府办。抄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民政局。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四排山乡党政办2010年1月10日印校对:李成(共印22份)3四排山乡抗旱救灾应急预案1.总则去冬今春以来,我乡降雨偏少,各种农作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人畜饮水困难,全乡旱情严重影响了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为有效地开展抗旱救灾工作,规范我乡抗旱工作程序,减轻旱灾损失,维护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秩序,保障我乡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等法律法规及规定,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2.编制依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实行开源节流并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治理,促进抗旱工作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以便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在发生干旱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抗旱措施,实现科学抗灾、减灾,减轻旱灾给我乡造成的经济损失。3.工作原则3.1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我乡抗旱工作的现代化水平。3.2抗旱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3.3抗旱工作以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防抗结合的原则。43.4抗旱工作按照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3.5抗旱工作实行全民参与,干群结合,有针对性地采取抗旱措施。3.6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乡范围内的旱情预防及应急处置工作。5.事件分级根据旱灾的危害程度,范围划分为四级旱灾事件,分别为特大旱灾(Ⅰ级),重大旱灾(Ⅱ级),较大旱灾(Ⅲ级)和一般旱灾(Ⅳ级)。6.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6.1指挥体系全乡及时成立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人民政府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及各村委会支书、主任为成员,抗旱办公室下设在乡党政办;成立并下派了以挂钩村领导为组长的驻村工作组;各村相应成立了以党员干部、民兵为队员的抗旱突击队。6.2职责6.2.1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是我乡抗旱应急工作的指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相关决定、指令;组织召开抗旱工作座谈会议,听取民政、水利、农业、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旱情灾情汇报,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统一指挥我乡抗旱工作,组织5乡级相关部门,按本预案规定职责对受灾地区进行抗旱救灾;制定各项抗旱措施,落实抗旱物资和经费。6.2.2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综合协调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抗旱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掌握旱情、灾情和水利灌溉工程运行状况,发布旱情、灾情、信息和报告;及时向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提出抗旱决策参谋意见,并具体实施抗旱工作;传递上级抗旱救灾工作指令,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的落实;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和抗旱资金的使用工作;处理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6.2.3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抗旱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必须在乡政府和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如下:乡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协同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作好本行业的防旱抗旱工作,负责灾区农、林、牧、渔业救灾工作,组织恢复生产并负责提供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及收集旱情、苗情、推广应用有关抗旱农业新技术,制定农业救灾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灾区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技术指导,帮助灾区人民搞好抢收、抢种、恢复生产;乡水利水土保持站:协调防旱抗旱工作,负责水利工程调度,统一合理调配抗旱水源,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制定用水计划,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抗旱灌溉效益。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及时处理涉水事6件。负责旱情预报和监测,按时向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气象预报,降雨实况、江河水位、流量和土壤墒情等相关资料,并提供抗旱建议和意见;乡财政所:优先安排各有关部门抗旱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拨付抗旱建设资金,并监督使用情况;乡民政办:会同相关部门检查灾情,及时向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灾情,负责灾民的生活安排,救济负责抗旱救灾物资的筹集、管理和发放工作;乡农村公路管理所:优先运送抗旱、救灾的人员和物资;乡供电所:保证抗旱、救灾用电供应工作;乡统计站:协同民政办、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旱灾的调查、核实,统计上报工作;乡派出所:负责抗旱工作秩序和灾区治安管理工作,协助乡水利水土保持站查处水事纠纷,严厉打击偷窃,破坏抗旱设施的犯罪行为;乡卫生院:负责灾区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护工作,做好饮用水质的检验工作,指导群众做好水质卫生消毒工作,保证饮用水安全;各用水协会:负责全乡范围内的供水,保证城乡居民吃上合格安全的饮用水;其它成员单位在抗旱期间,按照各自的职能,按照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抗旱救灾指令,无条件地提供抗旱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完成抗旱救灾工作。7.预防7.1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旱情信息的监测,并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及预测信息。抗旱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管理、同级共享。7乡水利水土保持站:应加强对当地雨情、土壤墒情、蒸发量、江河水位、流量等气象水文数据的实施监测,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不断提高精确度,对重大旱灾趋势做出评估并将结果及时报送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预报,对河道、水库等蓄存水量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预报水资源变化趋势,同时对全乡的供水工程情况及水源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将监测数据及水资源变化情况定期向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乡农业服务中心:应加强对农业及牲畜受灾情况进行监测,对农业受灾面积、受灾种类、减产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并及时汇总上报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乡民政办、统计站:应对旱灾造成的损失情况及救灾物资发放信息及时统计上报。各村应对本村内的旱情信息进行监测,对旱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成因、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农村饮水、林牧渔业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旱情信息及时汇总上报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对本乡的旱情信息及时汇总,对旱情发展情况做出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对各种旱情信息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并及时发布旱情信息。7.2预防措施乡水利水土保持站: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旱灾发生前对现有的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检修维护,对水井、机泵、供水站、供水渠道进行维修改造,并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使其在抗旱中发挥效益。并加大我乡蓄水工程的蓄水能力和抗旱能力,掌握我乡境内河道、水库等蓄存水量及分布情况和地下水位情况,制定抗旱用水计划,在旱情严重时,制定节水用水方案,8并上报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要建立和完善旱情信息采集和预警系统,及时采集、传递旱情信息,提高旱情预测预报水平,组织好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科学抗旱能力。乡财政所:要落实好抗旱资金,并制定抗旱资金分配方案,使我乡抗旱工作有资金保证。其他有关单位按照各自工作性质分别制定好本单位的抗旱预防工作。8.预警8.1干旱预警根据《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中对干旱等级的评定标准,并结合我乡实际,将干旱等级划分为四级,并确定相应的干旱预警,级别为四级预警。8.1.1Ⅰ级预警全乡区域内大面积无有效降雨时间春季61天以上,夏季46天以上,秋冬季91天以上;全乡受旱面积占耕地面积>80%;全乡缺水率在>30%;以上情况有其一者为特大干旱,其事件为特大旱灾,相应干旱预警级别为Ⅰ级预警。8.1.2Ⅱ级预警全乡区域内大面积无有效降雨的时间春季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全乡受旱面积占耕地面积60%-80%;全乡缺水率20-30%;以上情况有其一者为大旱,其事件为重大旱灾,相应干旱预警级别为Ⅱ级预警。8.1.3Ⅲ级预警全乡区域内大面积无有效降雨的时间春季31-45天,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全乡受旱面积占耕地面积40%-60%;全乡缺水率10-20%;以上情况有其一者为中度干旱,其事件为较大旱灾,相应干旱预警级别为Ⅲ级预警。98.1.4Ⅳ级预警全乡区域内大面积无有效降雨的时间春季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全乡受旱面积占耕地面积20%-40%;全乡缺水率5-10%;以上情况有其一者为轻度干旱,其事件为一般旱灾,相应干旱预警级别为Ⅳ级预警。8.2干旱预警发布Ⅰ-Ⅳ干旱预警级别的颜色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当发生旱灾时,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旱情信息统计情况,确定相应旱情级别及旱情预警级别,在报乡政府批准后,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以文件方式发布相应的干旱预警信息。同时责成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乡范围内,通过广播、文件等方式发布相应的干旱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干旱预警级别、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成因、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农村饮水、城乡供水、林牧渔业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等旱情信息。9.应急响应9.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根据我乡确定的干旱预警等级,确定相对应的应急响应级别,我乡的应急响应级别为四级,Ⅰ级响应(Ⅰ级预警),Ⅱ级响应(Ⅱ级预警),Ⅲ级响应(Ⅲ级预警),Ⅳ级响应(Ⅳ级预警)。9.2Ⅰ级响应当出现特大旱灾时,启动Ⅰ级响应。9.2.1工作会商及部署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组长主持会商,召开抗旱工作会议,各成员单位参加,分析旱情发展动态和对全乡经济发展的影响,启动抗旱预案,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应急工作,并发布抗旱救灾紧急通知,要求各行业、各部10门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并在24小时内派工作组分赴各村指导抗旱工作,同时积极向上级请求救灾支援。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密切跟踪旱情、灾情,对旱情灾情及时报送,各成员单位及各村每天向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旱情、灾情信息。按时发布旱情通报,报道旱情及抗旱措施。9.2.2部门联动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乡挂村领导,各挂钩单位及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都要靠前指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按照各自分工和抗旱工作需要,在乡党委、政府和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抗御特大旱灾的要求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村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了解、掌握、统计旱灾灾情及发展趋势和抗旱工作情况,向乡政府、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旱灾灾情信息和抗旱救灾情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协调各村级相关部门进行抗旱。乡水利水土保持站:发布干旱监测、预报和江河水位、流量等气象信息。向乡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提供每日降雨、蒸发、气温、土壤墒情和江河水位、流量等情况,并分析未来的天气形势和发展趋势,提出抗旱建议。同时加强抗旱水源工作的管理和建设,掌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情况,优先保证农村人畜饮水和农田用水,采取应急措施和调水措施,做好用水计划,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面积,并抓好水利工程抗旱工程设施的维修管护,积极检修抗旱设备,配合各村做好抗旱技术指导工作。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
本文标题:四排山乡救灾应急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