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心整理【2017年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课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2)直接原因(导火线):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3)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4)《南京条约》的内容: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5)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6)为什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参战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3)结果: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出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②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③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中国的罪行: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俄国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5)影响: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年(1)原因: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加重对人民的剥削,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激化。(2)爆发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天平天国。精心整理(3)建立政权组织——1851年,永安建制(4)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建立起和清政府对峙的政权。(5)北伐西征: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6)颁布文件: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后期——《资政新篇》——进步之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7)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军攻占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失败。(8)性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9)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没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领导集团的腐败与不团结。(10)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2017年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4课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2)目的: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3)口号:“自强”、“求富”(4)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5)措施:①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兴办教育:a.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b.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c.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如:詹天佑)④.组建新式洋枪队,筹划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6)结果:①失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②失败根本原因:只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7)评价:①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进步性(积极):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③局限性(消极):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精心整理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间:1894年——1895年(1)甲午中日战争①背景:日本“大陆政策”;1894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②时间:1894年——1895年③战役(5次):丰岛海战——战争爆发:平壤战役——左宝贵(殉国)黄海大战——邓世昌(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中国失去黄海的制海权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奋力抵抗)随后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马关条约》的签订①时间:1895年②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③内容: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通商——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苏杭杀虫”)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④影响: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瓜分中国狂潮:①沙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②各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③美国“门户开放”第6课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1)背景:《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序幕——“公车上书”①时间:1895年春②地点:北京③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④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⑤结果:未上达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3)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①组织学会:强学会等②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③代表人物: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4)高潮——“百日维新”①时间:②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③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精心整理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5)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7)历史意义: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8)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时间:1900—1901年(1)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①兴起:山东、直隶一带。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②发展:清政府由“剿灭”变为“招抚”,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了京津地区。斗争方式——粘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③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灭洋”:“扶清”——前期有利于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发展壮大,但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灭洋”——表达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2)抗击八国联军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900年,参与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②义和团与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a.廊坊大捷b.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使馆区c.天津保卫战: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聂士成殉国)③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④八国联军的暴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侵略者的凶恶本质。(3)《辛丑条约》的签订精心整理①时间:1901年②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③内容:“赔”: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拆”: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④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017年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宗旨:“振兴中华”;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②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陆皓东等领导③结果:以失败告终,孙中山流亡海外,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为继续革命做准备。(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①同盟会成立的背景: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思想得到迅速传播(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如:华兴会、光复会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②中国同盟会a.概况: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b.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c.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领导机构: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e.机关报:《民报》f.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g.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h.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第9课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1)同盟会成立后早期的革命奋斗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时间1906冬1907夏19071911.4精心整理领导者刘道一、蔡绍南徐锡麟、秋瑾孙中山、黄兴黄兴结果意义失败;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失败失败失败;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武昌起义(高潮)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②组织:文学社、共进会③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④进程: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占领武昌城→武汉三镇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黎元洪为都督)→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⑤※?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领导: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换算公式——公历年=民国年+1911)※?以五色旗为国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在民②国民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权利④参议院行驶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3)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4)辛亥革命的性质与评价①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评价:功绩: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
本文标题:八上历史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6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