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列强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回答1-5题。1.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通商中岸最多的省份是A.广东B.福建C.山东D.海南2.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A.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破坏B.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了破坏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了破坏D.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3.“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丧失部分独立主权B.丧失部分领土C.丧失大部分行政主权D.由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4.《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B.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C.标志着清王朝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5.《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这一规定的实质是A.解除了中国军队的武装B.保护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使清政府更好地履行代理人职责D.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回答6-11题。6.虎门销烟最本质的意义是A.标志着禁烟运动取得伟大胜利B.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C.标志着禁烟运动取得伟大胜利D.使鸦片走私销声匿迹7.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指①运动规模空前浩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8.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公车上书”C.《中外纪闻》的创办人D.《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9.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C.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D.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10.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其全部历史使命,根本原因在于A.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C.没有发动人民群众D.帝国主义的破坏思想的解放是革命的先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回答11-17题。11.“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危机的出现B.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C.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使爱国的知识分子清醒D.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12.从适应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看,以下著作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四洲志》D.《天朝田亩制度》13.洋务派的的活动中,最能体现其初衷的是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筹划海防D.创办新式学堂1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实质是A.社会主义革命B.提倡民主和科学C.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D.实行何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之争15.与维新派思想相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相结合C.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16.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受挫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群众尚未觉悟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C.帝国主义的侵略D.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C.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D.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焦点。回答18-21题。18.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直接目的是A.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B.限制袁世凯独裁C.防止出现复辟D.保障人民权利19.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看反映了A.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B.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C.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20.五四运动的性质是A.学生爱国运动B.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C.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脉国共合作,发动了国民大革命,举行了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回答21—25题。21.国民大革命兴起的直接条件是A.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D.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22.1924━1927年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大革命”,是因为具有A.道路选择的正确性B.领导力量的先进性C.群众基础的广泛性D.斗争的革命彻底性23.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是()A.二次革命B.五卅运动C.上海工人武装起义D.护国运动24.北伐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A.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C.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25.北伐战争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①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③群众基础的扩大④反帝反封建相组合A.①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乐山市高中2009届期末统一考试历史2007.2题号第I卷第Ⅱ卷总分262728得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4页,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3大题,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筹办夷务始末》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点?(2分)(2)材料一与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二的主张有何进步性?(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出现的相同背景和目的?他们为什么采取不同的途径?(8分27.(2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并请谈谈你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材料三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即国民党“一大”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翻,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摘自孙中山《国民党宣言的旨趣》(1)材料一中“奋斗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什么纲领?有何意义?(4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国共主张哪些是一致的?这些一致的主张对国共第一次合作起了什么作用?(4分)(3)从材料二来看,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怎样的组织形式与国民党合作?(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看待国共两党的合作?(2分)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7.2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B2.C3.A4.B5.C6.A7.D8.B9.A10.B11.A12.B13.A14.C15.D16.D17.A18.B19.C20.D21.A22.C23.B24.B25.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16分)(1)向西方学习。(2分)(2)学习的内容不同:前者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停留在器物层面;后者侧重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4分)材料二触及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2分)(3)背景: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2分)目的:挽救民族危亡或救亡图存。(2分)原因:因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之缺乏反帝反封的勇气,更不敢发动反帝的武装斗争,所以走维新变法的道路。(2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和阶级局限性使他们对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缺乏正确认识,采取的“扶清灭洋”的暴力斗争。(2分)27.(22分)基本线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2分)甲午战后(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春天(进一步发展)。(2分)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3分)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2分))“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时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分)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2分)“实业救国”思潮的的推动。(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夹缝中生长的,中外反动势力压力减少,发展就快,反之就慢。(4分,采意给分。)28.(12分)(1)民主革命纲领。(2分)意义:中共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分)(2)一致:对内打倒军阀,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反帝任务。(2分)作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分)(3)党内合作(或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加入国民党的组织形式与国民党合作。)(2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国共合作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2分,采意给分)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6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