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不断加深。请回答1—3题1.下列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是()①《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爱珲条约》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①③②D.①④②③2.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下列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均有的是()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中法新约》④《马关条约》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先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在世纪末又加强了资本输出。回答4—6题:4.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②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④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外国船坞和工厂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5.19世纪80至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地的面积更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6.最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的西方列强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近代中国农民阶级为探索救国道路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回答7—9题7.关于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B.反映了农民阶级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C.是小农经济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反映D.实行平均分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8.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B.反封建压迫的农民起义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D.反侵略的农民运动9.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回答10—12题:10.阐述变法图存,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郑观应11.孙中山的下列活动的先后顺序是()①组织发动黄花岗起义②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③建立兴中会④颁布《临时约法》⑤提出三民主义A.③②⑤①④B.①②③④⑤C.⑤③④②①D.④③⑤①②1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B.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D.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回答13—16题13.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C.都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反动统治D.都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14.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C.北京政府大力扶植民族工业D.利润的刺激1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指()A.和平与自由B.民主与人权C.人权.平等.进化论D.民主与科学1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毛泽东17.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深刻地表明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行不通B.要取得反侵略斗争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C.中华民族富有抗争精神,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D.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18.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洋务派起到的重大作用不包括()A.近代科学的发展B.新式学堂的创办C.反对传统道德D.留学教育19.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出口岸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D.要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20.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A.支持袁世凯B.企图独占中国C.夺取德国在华“势力范围”D.抵制美国在华的扩张21.下列人物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时,其主张明显克服了义和团“灭洋”思想的局限性的是()A.陈天华B.康有为C.章炳麟D.邹容22.1924年促使北方政局出现有利于革命的重大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孙中山北上B.直系军阀南下C.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D.国民革命军北伐23.旧三民主义发展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原因是()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B.旧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D.孙中山等对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依靠力量有了新认识24.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造传统的儒家思想B.倡导西方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C.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D.反对思想领域里尊孔复古逆流25.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的目的是()A.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B.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农工阶级的政党C.把国民党改造为领导民主革命的政党D.把国民党改造成为统一战线的政党26.在中共直接领导和发动下,1925年出现了工人运动新高潮,“新高潮”最本质的特征是()A.上海.广州是高涨的中心地区B.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C.集中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镇压D.民族资产阶级始终参加了斗争27.为了阻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有()①万县惨案②一·三惨案③五卅惨案④济南惨案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8.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所产生的相同影响有()①削弱了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②扩大了蒋介石的权力③打击了国民党左派④国民党右派势力增大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2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办法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0.国民革命运动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马日事变”C.“分共”会议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行贾,指工商业)——转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材料二:中学为其本,西学为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其他如学校建而智士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转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要求你们(指美国人民)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我们同情的支持……因为我们要仿照你们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转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回答:(1)三段材料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主要区别有哪些?(7分)(2)根据所学知识对三段材料中的基本主张就其在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8分)3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19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至‘一战’其间得到进一步发展。”读后请回答(1)有人说:“中国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这种说法对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10分)(2)19世纪末至“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机会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3.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为结束北洋军阀割据局面,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结果怎么样?(15分)34.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与此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各有什么不足?(15分)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新课程高一上学期历史参考答案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B2.C3.A4.C5.D6.B7.D8.C9.C10.B11.A12.C13.C14.A15.D16.B17.B18.C19.D20.B21.A22.C23.D24.B25.D26.C27.D28.A29.C30.A二.材料解析题31.(1)共同之处:都要求改变中国的现大辩论,向西方学习,以挽救中国的危机。不同之处: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并发展工商业,材料二主张兴办教育,开设议院,军事上仿效西方是次要的。材料三则要求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改变土地制度。(7分)(2)三者对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材料一对中国的封建制度不主张给予任何的触动,只进行一些“皮毛”方面的改革,根本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材料二虽触及政治体制改革但也仍是改良,也无法使中国富强起来;材料三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是正确的,但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甚至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帮助,是行不通的。(8分)32.(1)错误的。原因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西方的入侵截断了这一进程。但它客观上分解着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②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10分)(2)影响:①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起和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一战”中,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5分)三.问答题33.主要条件:①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军阀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地主支持军阀,分散性的封建经济是军阀割据局面的经济基础。②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帝国主义列强采取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扶植各军阀派系,军阀也选择帝国主义作靠山。③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所以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局面。重大斗争及结果:①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因帝国主义.军阀破坏而失败。②中共二大制定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③大革命期间打垮吴佩孚.孙传芳两个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5分)34.不同点:①维新派将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革命派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②维新思想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思想主张民主共和。③维新思想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革命思想主张自下而上的革命。进步: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民主主义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不足:维新思想没有把反对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结合起来,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15分)
本文标题: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7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