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试验修订教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井田制与均田制都是一种土地分配制度,它们之间的区别有A.增加了收入,巩固了统治B.土地不允许买卖C.由国家对土地进行分配D.受田的主要对象是贵族和功臣2.下列关于编户齐民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没有正式户籍②具有独立身份③承担国家赋役④超期服役现象严重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直接作用有①推翻腐败的封建统治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兼并的现象③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促使统治者放宽统治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4.士族制度在魏晋时期形成的历史根源是A.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B.“劳心者治人”思想发展的必然性C.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东汉后期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5.有效管辖中国天山南北地区的机构有①西域都护②安西和北庭都护府③宣政院④伊犁将军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6.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发生的大事中不包括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7.当甲午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却是逐渐的革命化。”其中“革命化”的含义是指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将发生推翻清政府的革命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主体D.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8.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主要是指它有了新的A.宣传形式B.宣传思想C.领导骨干D.指导思想9.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项英、陈毅率领地方红军三万余人,留在中央根据地,其战略用意是A.死守南方的根据地B.发动当地农民参军,争取更多的兵源C.掩护主力红军突围D.继续其“工农武装割据”的探索10.以下对1938年10月前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A.消极避战导致大片国土丢失B.积极反共导致对日作战不力C.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D.努力奋战保住西南大片领土11.“五四运动”“一二·九”“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都是A.与列强干涉或侵略中国有关B.以学生为先锋,工人为主力C.发生在北京并且扩大到全国D.由中国共产党领导12.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三支部队由内线打到外线,三支部队攻入的同一个省份是A.安徽B.江苏C.河南D.湖北13.下列事件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①土地改革②没收官僚资本③农业合作化④工商业公私合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制订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机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人民政府D.政务院15.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建国后党的重要会议,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有益的探索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②③④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的相同之处是①都是由中共倡导或领导的②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③基本任务相同④都具有爱国性质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7.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其集中表现在A.资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B.资本积累速度加快C.雇佣劳动力增加D.封建主阶级衰落18.反法同盟与法国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在性质方面的共同点是A.争夺欧洲霸权B.争夺殖民地C.争夺欧洲领土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争夺19.19世纪60、70年代美、德、意、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统一的国内市场B.消除外国势力的控制C.镇压人民革命力量D.废除奴隶制度20.19世纪30、40年代,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A.掌握了科学的革命理论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开始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D.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是指A.封建王公领导人民反抗侵略B.采取了武装斗争方式C.统治者纷纷进行了社会改革D.资产阶级领导民族解放运动22.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创造的条件不包括A.工人掌握了革命武装B.成立了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D.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23.“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达成许多决议,其中基本落空的一项是A.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C.战后建立联合国D.战后合作宣言24.20世纪80年代,美国扭转经济颓势的主要措施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加大对殖民地的掠夺C.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D.增强国家对企业的干预25.新加坡经济腾飞给亚洲发展中国家最根本的启示是A.选择先进的社会制度B.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C.稳定社会秩序D.大力发展出口工业2003年4月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修订教材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5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二三总分分数262728293031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30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唐高宗时,官民之比为1∶3927;元成宗时,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官民之比高达1∶911。材料2“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之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书·杨尚希传》材料3“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在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年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包拯奏报》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3分)(2)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3分)(3)分析上述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把党内群众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抓紧抓好,把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牢牢地抓住揭批“四人帮”这个纲,去夺取天下大治的新的伟大胜利。——摘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社论材料2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结论。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摘自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材料3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讨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摘自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材料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这几年来在政治、经济、组织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对于我们在各条战线上取得显著成绩,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摘自1980年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回答:(1)材料1反映出当时中国国内政治状况呈现什么特点?(2分)(2)材料2与材料1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3、4归纳邓小平是如何看待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28.下列两段材料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材料1面对严重的(1929年)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迫于形势,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的行动,例如,收购部分农产品,增加公共建筑费用和在道路及国家公园上的投资等,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主义”政策……。材料2“新政”开始时,罗斯福的心中并没有一幅清晰的蓝图。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的“自然调节”的放任政策,而运用政府的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至于干预的范围有多大,干预到什么程度,他并非成竹在胸,而是在实行中逐步摸索。请回答:(1)材料中胡佛“自由主义”政策的历史依据是什么?(2分)(2)罗斯福比他的前任在国家干预方面多做了哪些方面的事?(2分)在当时分别有什么意义?(2分)(3)从胡佛到罗斯福经济政策的变化,对我国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启示?(4分)三、问答题(共3题,29题8分,30题18分,31题19分,共45分)29.明清和鸦片战争时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分析其各自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0.20世纪40~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曾面临三次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中共分别采取过哪些措施?从克服这些困难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初期、20世纪60~80年代、90年代,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概述各个时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
本文标题: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7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