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效率与市场第一节资源配置第二节资源配置效率第三节市场失败第一节资源配置•一、资源的稀缺性•二、资源配置的内涵•三、资源配置机制一、资源的稀缺性(一)社会需求的无限性1.人口是不断增长的2.消费水平与消费欲望是不断提高的(二)满足社会需求需要消耗资源需求—产品—资源(三)资源是有限的从资源的稀缺性出发,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人的欲望或需求是无限的。2.这些需求的轻重缓急程度是各不相同的。3.可支配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三个特征实际上隐含着两个结论:1.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人们只能够生产出有限的产品,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只能在生产可能性边缘上而不能超越生产可能性边缘;2.人们为了生产或消费一种产品就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即存在着机会成本。二、资源配置的内涵(一)资源配置的动因解决社会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的矛盾。(二)资源配置的内涵资源配置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对资源的使用进行的组合或选择。(三)资源配置的种类1、静态的资源配置2、动态的资源配置静态的资源配置:在短期内,在生产关系、可利用的资源存量以及生产的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更好地配置和使用资源存量,来使社会总产品的产量达到最大。动态的资源配置:在较长的时期内,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提高技术水平,在使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时,使可供人类使用的资源总量迅速增加。资源配置的静态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利用业已开发的经济资源,动态意义在于开发潜在的可利用资源。对于资源配置的分析一般是以既定的资源为假定前提,即资源配置一般是指静态的资源配置。三、资源配置机制(一)资源配置机制的构成部件1.决策机制即资源配置决策权在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制度和机制。2.信息机制即资源配置信息的收集、分析、传输、反馈的渠道和机制。3.动力机制即诱导经济主体作出资源配置决策的动力源、动力传递以及动能释放的系统,主要包括利益激励机制和目标约束机制。4.协调机制即对各种不同资源配置决策进行协调以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的机制。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决策机制自主、多元自主、多元命令、一元信息机制自我反馈市场、价格纵向、产量动力机制物质利益物质利益各种利益协调机制自给自足价格波动计划1.市场机制其核心是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这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所发现的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2.非市场机制(计划机制)主要是以政府计划为核心的政府经济运行机制。(二)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源配置机制(三)社会经济模式以资源配置机制为基础,可以构成两种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模式:1.市场经济模式2.计划经济模式但无论是哪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也无论是哪一种社会经济模式都需要对以下三个基本经济问题进行抉择: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第二节资源配置效率•一、效率的含义•二、生产效率•三、交换效率•四、综合效率一、效率的含义•(一)效率概念:经济学界对效率的理解分歧比较大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效率的概念是一种不可测定的概念,从交易来看,达成“一致性”,“效率”就达成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效率在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制度的效率在于能否解决搭便车行为,激励问题.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效率是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通”效率是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获得的产出,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状况。(二)配置效率(帕累托效率):1.帕累托效率:在既定条件下,当资源配置达到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造成另一个人的福利受损时,这种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资源配置。2.帕累托改善:在一部分人的福利得以改善的同时并没有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帕累托效率的实现要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生产效率、交换效率和综合效率。交换效率是指在给定的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产品如何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进行配置才是有效率的,即所有人对于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二、交换效率二人经济(交换与交换效率)合同曲线或契约曲线(Contractcurve)交换契约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说明两个消费者如何通过自由交换而实现最大的满足程度,即实现交易的最优境界。•埃奇沃思盒状图指方形的长和高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或生产者)所拥有的两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总量,盒状图中各点表示两种商品(或要素)的总供给量在两个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的配置状态。•埃奇沃思盒状图揭示了当所有消费的总量或经济活动中使用的投入品总量固定时,如何配置资源,考察生产的效率。•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状况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三、生产效率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是效率最基本的内容,这个意义上的效率就是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用来解决如何将既定的资源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才是有效率的。生产效率的实现要求不能有任何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边际转换率(MRT):是指企业在社会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和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1的生产,必须放弃的商品2的产量。公式:MRT=ΔW/ΔB生产效率的实现条件:在生产效率状态下任何生产要素对于所生产的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都相等。用等式表示即为:MRTLW=MRTLB生产与效率的判断•1.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缘内的生产组合,不产生生产效率。•2.所有有效率配置的生产组合都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3.并不能由(2)判断出,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种生产组合会比在同一条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上的其他生产组合更有配置效率。•4.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所有生产组合并非都必然比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生产组合更有效率。四、综合效率既定资源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以最低的成本达到了最大的产出;而在达到最大的产出量的同时,又实现了产品在人们之间的最佳配置,这就是综合效率。综合效率就是在交换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实现时的效率。•综合效率实现条件: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必须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即:MRSWB=MRTLB(=MRTLW)第三节市场失败市场失败,又称市场缺陷,是指由于市场机制的自身特点或缺陷,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的现象。一般认为,市场失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二、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三、市场竞争不完全四、市场信息不充分五、收入分配不公平六、宏观经济波动一、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一)公共商品的非竞争性使得不增加供给量而增加消费者成为可能。(二)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使得每个人的受益无法准确评估,从而在技术上难以定价。(三)公共商品的提供需要花费成本,但这种成本无法通过市场得到补偿。公共品供给不足•免费搭车(FreeRide)–需求不愿表达,无人买。•市场不存在–供给不能补偿,无人卖。•人们对公共品的需求—过量消费与供给不足二、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1.含义:外在性又成为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或者说是某人或某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2.分类:外在性分正外在性和负外在性。(1)正外在性正外在性是指个别企业或个人带给社会的收益大于其个别收益,即“收益外溢”。或者说,如果某种外在性给他人或社会带来一种“搭便车”利益,获利者不需要支付成本,这种效应就是正外在性。社会收益=私人收益+外部收益(2)负外在性负外在性是指个别企业或个人带给社会的成本大于其个别成本,即“成本外溢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价格生产量边际社会成本供给曲线(边际私人成本)需求曲线(边际收入)QeQm3.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影响分析•成本外溢(负外部性)将导致私人生产规模大于社会的最优规模,带来过度生产。•收益外溢(正外部性)将导致私人生产规模小于社会的最优规模,带来生产不足。•因此,外在性的存在,将使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决策的结果远离效率状态。供给曲线(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需求曲线(边际收益)生产量价格Q1Q2•4.外部性的矫正•外部性的矫正,是指对产品的私人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收益进行调整,使之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相一致。(1)课征税收(或收费)•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数量的税收。•瑞典和丹麦较早开征环境保护税•一是对特定商品征税;•二是对特定行为征税;•三是对特定资源征税。•课税方式矫正外部性有何利弊?•优点•谁污染谁纳税,公平;•迫使污染者研发治污技术,效率。•缺点•环境保护税的设计比较难。•如果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税基,排放量怎么确定?•(2)发放补贴•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发放相当于外部边际收益数量的补贴。•一些知识分子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贴,就是因为他们的科技成果具有正外部性。•森林生态补偿基金也是为了矫正正外部性。•缺陷是受政府财力的制约。•(3)政府规制•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个人或企业从事的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如勒令厂商安装防污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等;•禁止砍伐原始森林等。•实施专利制度,让应用新技术的人向发明新技术的付费。•政府规制针对性强,见效快。但是也有缺陷:•污染者认为只要在排污量范围内,就不必治污;•由于企业之间或地区之间外部边际成本不同,统一规定排污标准难以实现效率;•政府是否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进行干预,也会导致寻租现象。三、市场竞争不完全性•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规模效益的作用,在有的部门容易产生垄断,从而破坏了市场机制的理想功能。垄断的存在必将限制竞争,限制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扭曲市场价格,导致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上的不适当分配,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四、市场信息不充分•市场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充分信息是保持市场充分竞争和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市场主体不可能对相关商品的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生产技术等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难以作出最优决策。•宏观上,出现社会生产的盲目性;微观上,产生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hazard)。•逆向选择是由于事先的信息不充分,导致的交易一方作出的与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道德风险是由于信息不充分而产生的不道德交易行为。•解决食品安全市场失灵的可能办法有:•政府应当充分承担责任,改善食品安全的环境。•利用市场机制改善食品安全供给,提供充分、真实、可靠的信息。•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媒体、政府以及非政府部门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企业通过普及相关知识、增加消费者的正面信息占有量来改善其安全食品销售状况。五、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公平,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分配的基础或依据是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和土地。由于社会成员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不同,再加上个人禀赋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必将使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产生较大差距,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纯收入(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城乡绝对差距(元)城乡收入比2013889626955180593.0320141048928844183552.75六、宏观经济波动•宏观经济的稳定有三个基本标志: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宏观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经济波动,先后出现过热、衰退和萧条。
本文标题:第2章效率和市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7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