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1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4、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5、体温计:(1)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二、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注: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三、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2、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温度高低:B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2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注:碘,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极易升华4、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一、物体的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内能越大;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越小。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②做功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即能量的转化(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③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4、热量(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单一物体不能论热量(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3二、物质的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的乘积之比称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用来表示各种物体吸放热的本领不同。(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4、比热容表(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5、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是一个不变的定值。(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6、热量的计算:Q=cmΔt。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三、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活塞往返2次。(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6)内燃机四冲程巧辨别一看气门开与关,二看活塞往哪钻;单开进门为吸气,单开排门是排气;两门都关须看(活)塞,活塞上行为压缩,活塞下移为做功,汽油(机)做功火花点。4(7)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项目构造吸入气缸的物质点燃方式效率汽油机气缸顶部有一个火花塞空气和汽油混合物点燃式效率较低柴油机气缸顶部有一个喷油嘴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四、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1、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2)燃料的热值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5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2、热机效率(1)如右所示是热机的能量流图:(2):η=Q有/Q×100%。式中,E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3)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燃料的化学能E5第十四章了解电路一、电是什么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注意:元电荷: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10-19;6、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二、让电灯发光1、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2、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3、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三、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特点顺次相连并列连接电流路径一条通路多条通路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开关控制干路,支路开关控制支路用电器关系互相影响互不影响4、电路的连接方法1、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2、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3、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4、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5、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四、电流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2、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单位是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关系:1A=103mA=106µA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4、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6电流表的使用(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选择
本文标题: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79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