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高三地理命题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典例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问题。(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答案:(1)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2)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解析:第(1)题,雪线的高低与气温、坡向和降水量有关。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雪线出现差异主要是因为降2水的差异。第(2)题,垂直自然带谱的比较主要从丰富程度、基带差异、同一类型自然带海拔高低差异等方面进行。第(3)题,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高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差异。命题突破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越低,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①山地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低。如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分布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分布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分布到1200米。②坡向——同一山地,同类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阴坡分布海拔低。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31.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A.秦岭南坡B.喜马拉雅山北坡C.阿巴拉契亚山脉D.乞力马扎罗山解析:选D。一般山地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2~3题。2.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气候地中海D.温带季风气候3.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B.光照C.热量D.水分2、A3、D【解析】第2题,图中山麓地带分布有落叶林,说明该山位于温带地区,山脉东侧山麓植被是荒漠,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第3题,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体现了水分条件的不同。4、非洲东非高原赤道附近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导致其自然环境地方性分异的是A.气候B.地貌C.植被D.土壤3、B解析:东非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形成热带草原带。5.下列不属于地方性分异因素的是()A.地势起伏B.洋流4C.纬度位置D.海陆分布5、C解析: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纬度位置属于全球性的大尺度因素。下图中四个箭头方向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6~7题。6.四个箭头方向中,出现地方性分异现象的是()A.aB.bC.cD.d7.上述地方性分异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海陆分布C.洋流D.岩石性质解析:第6题,a、c方向的变化都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方向的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方向的变化受山地地形影响,呈现地方性分异规律。第7题,由上题可知主导因素为地形。答案:6.D7.A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的西端,海拔7443.8m,为天山最高峰。读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8~9题。8.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B.甲坡为阴坡,乙坡为阳坡5C.甲坡为迎风坡,乙坡为背风坡D.甲坡的生物多样性明显好于乙坡9.在2200~2900米处,甲、乙两坡自然带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拔B.气温C.降水D.坡度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托木尔峰乙坡的雪线低于甲坡;由于天山山脉北坡的降水量大于南坡,且北坡为阴坡,因此北坡的雪线低于南坡,故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A选项正确。第9题,乙坡位于准噶尔盆地南侧,该盆地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进入,因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导致乙坡该海拔范围内的水分条件优于甲坡。答案:8.A9.C读下图,完成10~11题。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10.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1.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A.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B.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C.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D.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610.D11.B【解析】10.读图,自然带①属于热带雨林带,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D对。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属于地带性分异规律,A、B、C错。11.自然带②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是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B对。A、C、D错。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12.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13.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12.A13.C[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带的判读。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海拔在4000米左右,该山地东坡海拔4000米的位置自然带最有可能是高山草甸带。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中“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可知,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二、综合题714.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2)乙山脉可能是()A.太行山B.秦岭C.天山D.五指山(海南)(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4)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A选项正确。第(2)题,乙地位于亚热带,太行山、天山位于温带,五指山位于热带。第(3)题,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第(4)题,草原、雨林植被差异主要是水分条件不同造成的,因此主要从东、西两坡降水差异分析。答案:(1)A(2)B(3)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南坡高于北坡。(4)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命题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81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