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登岳阳楼》PPT课件7
登岳阳楼岳阳楼是唐代以来的名胜,不少文人骚客、风流雅士登楼观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陈与义这首《登岳阳楼》意境宏深,气象开阔,苍凉悲壮,值得细细品味。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同时期的诗人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陈与义24岁登进士,精于绘画,擅长书法,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也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逃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数首诗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一首。简介七律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写出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阔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首联()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及()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这样诗情画意的情境,怎样不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呢?帘旌近远风平浪静颔联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诗人徘徊、思索的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颈联经过前面的蓄势,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万分。“望远”“凭危”其实并不能消减心中的苦闷。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尾联诗的最后一联,诗人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时,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诗人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请尝试背诵此诗
本文标题:《登岳阳楼》PPT课件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86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