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学习目标1、能读准诗歌的字音和感情。2、能通过画图体会诗歌所写美景并感知写景诗句的妙处。3、能体会尾联情感表达的巧妙。读一读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清代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哪些诗联体现了送别之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言律诗首联送的是什么别?李白的故乡•李白自小在蜀中(四川江油)长大,从“五岁诵六经”开始,遍访蜀中名山,早年读书于江油县的戴天山中,后来又游览峨眉,隐居青城,一直到24岁出川漫游,因此李白对蜀中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挚的情感。离家别朗读技巧:像说话一样娓娓诉说画一画颔联•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而长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至此也渐次平静下来,浩浩荡荡地流向这一片广袤的新天地。颈联•荆门山以下,江流减缓,夜幕降临,在平静的江面上,可以看到有一面明亮的镜子在波光中浮动,原来是月亮从天上“下凡”来到了人间,跳入了江中,浮上了水面,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她随着江面的涟漪而愈发显得摇曳生姿,并且与江船一起结伴前行,是那样的情意绵长,含情脉脉。“随”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李白其人•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性格:自信、豪迈、潇洒当他突然面对一个与自己二十多年来所熟悉的巴山蜀水完全不同的楚地的“平野”和“大荒”时,不但在视野上大为开阔,而且内心感到一种无形的震撼,充满了喜悦,他要迫不及待地随着大江一起,带着自己年轻浪漫的心和建功立业的情,扑向这一片崭新的天地。这一联既是写景,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旷世英才,面对新生活,走向新世界时的真情告白呀!“飞天镜”也好,“结海楼”也好,在崇山峻岭、江水湍急的三峡之中,是不可能领略的,现在不论是夜晚,还是晴日,都可以“极目楚天舒”了,以明亮如镜的月影反视江流的平缓,用层出不穷的云楼衬托江天的辽阔,这一联,一上一下,一远一近,白昼夜晚,明月彩云,把作者本人一直生活在蜀中,初次出峡,见到广漠平原时的欣喜与振作一览无遗地合盘托出,使人们既欣赏了大自然的奥妙,又体会到了诗人那充满年轻活力的脉搏,写景即是抒情,状物更是言志。朗读技巧:读出喜悦读出振奋尾联•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是哪个字?怜:爱手法奇特•他不说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却说从家乡来的江水一路上对自己殷勤呵护,万里护送,这种看似无情却有情的写法使得全诗在结尾处显得分外凝重含蓄。朗读技巧:•读出不舍•读出柔情小结•“送别”二字不可删。•全诗紧扣“送别”二字,从为何送别到送别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娓娓道出诗人离开家乡开始新生活时,既喜悦、兴奋,又带着点惆怅、忧伤的少年情怀。这首送别诗虽没有送别时惯有的悲伤,但一样真挚动人。趣读趣读背一背背一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本文标题:《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89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