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哲学导论》总复习1、什么是哲学反思?哲学反思就是指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显然,反思的对象就是“思想本身”。就是要表明我们在思维中借助感性对象,以反过来追溯他之所以产生的根源。其特性:超验性批判性综合性④前提性2、本体和本体论?本体就是指存在,这种存在不是规定的具体的而是不规定的超验的存在。本体论就是关于一般存在或存在本身的哲学学说,也称为存在论。3、时间先在性与逻辑先在性时间先在性是易于理解的;它是对经验事实(包括科学事实)的陈述,即表述经验对象之间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具体说,一事物先于他事物而存在,这一事物较之他事物就是具有时间上的“先在性”。逻辑先在性是相对于时间先在性而言的。他所陈述的并不是事物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是事物之间在“逻辑”上的“优先地位”。“逻辑先在性”可分为“自在”与“自为”两种情况:前者是指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现象在“逻辑”上具有优先地位,即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的存在。后者是指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上的“优先地位”。4、人本主义是指14世纪下半叶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专指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如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存在主义等。科学主义是指“科学主义”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近代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而“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只有忽视甚至否认传统的哲学,才能使科学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只有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从传统的“形而上学”变成“科学的哲学”。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关于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拒斥”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把哲学变成科学的“副产品”。“科学哲学”从广义上说,是指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学科,是有关科学的哲学。科学哲学对科学的方方面面做哲学分析。狭义上讲的“科学哲学”是指开始于实证主义的科学主义思潮或哲学运动。因此,“广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它本身并不是“科学主义”;“狭义的”科学哲学作为一种试图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则是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5、逻辑学是以人的思维为对象、研究人的思维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规则的学科,是“暂时撇开思维的内容而专门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的学科。普通逻辑大体包括传统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传统逻辑部分主要有以词项逻辑和传统命题逻辑为主的演绎逻辑,以及以各种归纳推理为内容的归纳逻辑。现代逻辑有两方面的涵义,一个是历史时期方面的涵义,一个是实质内容方面的涵义。就历史时期方面的涵义来说,一切在现代产生、发展起来的逻辑都冠以现代二字。就实质内容来说,现代逻辑是指数理逻辑和一切在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和采用数理逻辑的思想方法而发展起来的逻辑。辩证逻辑是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科学,即关于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把概念的辩证运动以及如何通过概念反应现实矛盾的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认识学科中一门关于思维辩证运动的逻辑。根本立足点是概念的辩证根本性,它所遵循的是思维的”具体统一性“原则,它所展现的是概念内涵的否定与重构的辩证运动。6、伦理学通常被解释为关于道德及其起源和发展、人们的行为、人们相互间和人们对社会、国家等的义务的学说。道德是指根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指人的道德品性和最高的精神境界。伦理是指人们在处理相互关系时的规范、规则。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由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来的。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相类似的思维的艺术的感性认识的科学。是指把研究美(美的本质和美的哲学)、审美(审美心理)、艺术等内容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中,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在历史和逻辑上构成了美学的基础部分。8、宗教学宗教包含着某种信念结构、生活方式、经典及其诠释和文化形态的复杂的社会实体。宗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是一门以人类宗教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宗教哲学是以哲学概念、逻辑方法在理论上解释、论证、阐发宗教教义的学科。9、科技哲学是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与经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以便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从哲学和文化的层面认识科学技术的性质。思考题:1、怎样理解哲学是“爱智”?“爱智”是一种态度,是对智慧之爱。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惊讶”世界千变万化,但却能够存在,难道这不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吗?因此,对事物感到困惑和好奇的人,会觉得自己无知,为了摆脱无知,他们便爱智慧,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任何实用的目的。当然爱智也是智慧的表现,但不是通常意义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回答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小智慧和小聪明,而是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聪明。2、简要评述几种哲学观。普遍规律说: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普遍接受的哲学观,它认为各门专门科学所研究的是世界各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是研究整个世界的联系、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认识论说:在反思普遍规律说的前提下,近代哲学实现了认识论转向。这种认识论转向对哲学家们有两个基本要求。首先.把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这一认识论问题作为探讨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探讨怎样获得认识,应当首先反思人的认识能力,形成某种认识理论。语言分析说:以英国著名哲学家维持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为标志,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实现了影响深远的“语言的转向”。所谓“语言的转向”是指哲学从研究知识体系和认识内容转向研究知识陈述和认识表达,从心理概念和抽象思辨转向语言形式和语言分析。精神境界说:冯友兰说:“中国的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求理想的生活。求理想的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儒家哲学的精神所在”。另一种是将哲学界定为追求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之学,此为张世英先生近年所主张。他说:“我以为哲学应是以促进人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的高远境界为目标之学。”“意在把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与万物一体的思想和西方现当代关于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思想同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思想结合起来。”实践论说: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理解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理论。强调实践的作用,以实践的观点去理解和解释哲学问题,是马克思在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之所在。这一变革,从哲学发展的逻辑上说,是马克思批判、超越近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结果。3、人类存在的矛盾性是什么?人类存在的矛盾性,根源于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人类自身的物质生产活动,使人类从动物式的纯粹的生命活动转化为人所特有的生活活动,并使人类从动物式的纯粹的生命世界转化为人所特有的生活世界。哲学,它根源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根源于人类对自身存在的矛盾性的自觉。4、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哪些内在的矛盾性?实践主体的自然性与超自然性:自然性: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必须适应自然而生存;超自然性:人是理性的存在物,人在适应自然的同时,又使自然界适应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正是这种双重的适应性,即环境对人和人对环境的不断作用与反作用,决定了人的活动的本质。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合规律性:作为自然的人,人的实践活动必须面对客观世界,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合目的性:作为理性的人,人的实践活动又总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并以自己的活动使自然世界变成自己理想的世界。实践活动的“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本质上是以“人的尺度”去要求客观世界;实践活动的“合规律性”,则是以“物的尺度”去规范人的合目的活动。动物只有一个“尺度”,即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人则有两种“尺度”,即“任何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实践活动中的“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主体客体化:人在实践中以“人的尺度”去要求客观对象,把自己的目的、要求变成现实的存在(客体变成主体所有求的客体);客体主体化:人又以“物的尺度”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按照“客观规律”去进行实践活动(主体成为掌握客观规律的主体)5、人类把握世界有哪几种主要方式?神话方式:神话以想像化、拟人化的方式来把握人的存在及其意义。这种想像化、拟人化的方式又是双重的:即将人想像化为宇亩的事物和现象,又把宇宙拟人化为人的行为或人的情感和意愿。宗教方式:宗教是人创造的另一个意义世界。它以神圣的形象使人的存在获得“神圣”的意义。这种神圣形象是各种力量、智能、情感和价值的统一,它成为一切力量的源泉、一切智能的根据、一切情感的标准、一切价值的尺度,人从这种异在的神圣形象中获得存在的根本意义。艺术方式:艺术则以审美的视角和形象来表现人的存在及其意义。艺术不追求对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知识性了解,也不把表现人究竟应当怎样做的价值性评价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艺术所展现的是人的审美世界。艺术的意义在于表现人的情感体验,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丰富人的精神家园。科学方式:“科学”首先为人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图景。科学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世界的构成及其规律,而且表现了世界的构成、规律等对人的“意义”。正是在科学所展现的“意义”中,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意义”。“科学”已成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据。哲学方式: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与世界关系的反思,它的特殊作用和独特价值,在于它是“意义”的“普照光”。即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批判性地反思人类生活的各种意义,理论性地表征人类生活的矛盾与困惑、理想与选择,从而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6、哲学反思与科学反思有什么区别?哲学反思就是指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显然,反思的对象就是“思想本身”。科学反思和哲学反思同属于理性反思。两者反思的构成层次不同。任何具体科学理论都关于特定的、具体的经验形成,并且常能以数学的精确性来描述和预测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哲学则不然,它反思的对象不是经验对象本身,而是对产生出经验对象的人性活动本身或经过人类思想本身的反思,即“纯粹的思”。理论反思的层次:理论思维的反思有两个层次:一是思想对自己的思想内容的反思;二是思想对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前提的反思。科学反思属于第一层次的反思;哲学反思属于第二层次的反思。(以科学理论发展为例)理论反思的第一层次:科学的发展表现为以新的科学理论去“扬弃”旧的科学理论、因此,新的理论一般具有两方面性质:一是它必须具有向上的兼容性,即能够对原有的科学理论作出更为合理的理论解释;理论反思的第二层次:二是它必须具有“论域的超越性”,即能够提出和回答原有的科学理论所没有提出或没有解决的问题。前者属于原有理论的延伸、拓宽和深化,后者则要求原有思维方式的突破。如“日心说”之于“地心说”、“进化论”之于“创生说”等等。7、哲学反思有什么特性?超验性。指哲学反思活动的超越经验的性质。即哲学反思不是直接地关于经验对象的思考,其直接对象是关于经验对象的思想。批判性。指哲学反思对“思想”的否定性的思考方式,或者说,把“思想”作为“问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思考方式。综合性。指哲学的批判性反思是通过各种思想的相互撞击和“对话”而实现的。前提性。指哲学的反思是对思想的各种“前提”的批判,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对思想的“内容”的批判。思想的前提,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也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逻辑支点。8、哲学的方法逻辑(运思的规则)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现象学(辨物的策略)诠释学(阅读的途径)9、人类可能面对的问题有哪几类?经验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解答最终要得到来自感性观察证据的支持。形式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解答不在经验观察的范围内,而往往是通过概念分析或形式推论来解决。预测问题的共同特征是,依据以往的经验来预知未来的一项经验事实,它所问的对象不是已经呈现的实际事实,而是将要出现的实际事实。抉择问题应该选择怎样的未来,价值论意义。超验问题的对象既不是经验上
本文标题:哲学导论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1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