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复习-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秦清朝(公元前221年——1840年)写出下列朝代(时期)的起止时间:奴隶社会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前2070至前1600前1600至前1046前1046至前771前770至前476前475至前221东周(前770至前256)封建制确立----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考纲:(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周朝:分封制、宗法制度、礼乐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思考:两段材料反映了领袖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成为最高领袖。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史记》记载,夏朝自启至桀共16位王。全为姒姓。传贤禅让制传子王位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商朝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天帝安排的。因此,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先问问鬼神,这就叫“占卜”。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分明是政治事件,但还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刻写在甲骨上的有关这些占卜的事情的文字,就叫做“卜辞”。而今幸存下来的近20万片甲骨,几乎全是卜辞。1.通过以上信息,你能发现商朝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探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生产力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识能力;统治者借迷信崇拜,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残酷统治.原始社会:天下为公、禅让制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夏朝:王位世袭制、公共权力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以神权强化王权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度、礼乐制度春秋: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例1:(09广东高考)“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解析】A“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是“封邦建国”。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君,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2、防止商的遗族叛乱;3、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分封目的权利:义务:封地世袭统治4、影响5、结果:3、内容2、对象:1、目的: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封邦建国;分封,帝王分地以封诸侯。例2、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纳不纳贡。”——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四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材料五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各诸侯国要提供力役。请回答:⑵据材料二、三、四说明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军赋权利:义务:封地世袭统治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4、影响5、结果:3、内容2、对象:1、目的: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权利:义务:封地世袭统治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4、影响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缓和阶级、内部矛盾;威慑边疆巩固边防;(积极)5、结果:3、内容2、对象:1、目的: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服役、作战等义务。诸候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征派赋役、建立武装等。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不是。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方统治权,是诸候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结果。权利:义务:封地世袭统治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4、影响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缓和阶级、内部矛盾;威慑边疆巩固边防;(积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局限性)5、结果:3、内容2、对象:1、目的: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例3:(09江苏)“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故。•周室衰败,楚王问鼎,藐视之意。鼎是周朝时王位的象征,楚王问鼎说明楚庄王随着势力的强大,已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卿大夫夺权•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田氏代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周王分封的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一历史大变革中的重大事件。权利:义务:封地世袭统治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4、影响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缓和阶级、内部矛盾;威慑边疆巩固边防;(积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局限性)5、结果: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兼并战争),分封制受破坏3、内容2、对象:1、目的: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分封制崩溃原因:•根本:生产力发展导致经济基础变化;•王与诸侯相距较远,诸侯国独立性较强;•随着时间推移,血缘关系疏远。•例4:观察右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周王妻妾称谓妻(原配)A、三哥(18岁)B、四哥(15岁)妾一C、大哥(25岁)妾二D、二哥(22岁)嫡长子:正室(妻)所生之长子。A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是针对周天子之妻所生诸子而言的,意思是说,传宗继统的是长子,哪怕长子智能低下、其弟才干出众,继承地位也是不能更换的;•“立子以贵不以长”,就是如果嫡夫人无子,则立庶子中的贵者。即它是以诸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其子继承地位的高低,即“子以母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嫡长子的确定是根据其出生的先后和其母亲的身份两个方面来决定的。•例5:(09天津)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宗法制度目的:核心:作用: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与分封制的关系:嫡长子继承制巩固分封制秩序,解决继承上的矛盾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大宗。奴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平民)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统治阶级(贵族)被统治阶级宗法制度目的:核心:特点:影响: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与分封制的关系:嫡长子继承制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兄弟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君臣关系)。•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2、各等级间形成大、小宗从属关系,大小宗具有相对性;•3、是“家”与“国”的统一。•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宗法制影响:①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巩固分封制。③内化为孝悌伦理观念,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法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宗祠、族规等)宗法制度目的:核心:特点:影响: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是宗的政治体现(分是按照宗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宗是分的内核纽带,维护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嫡长子继承制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兄弟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君臣关系)。•例6:(09宁夏)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等。这些与现代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礼乐制度:为维系分封宗法制度,周朝制定了一套完整严格的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礼:指宗法等级制度下的各种典章、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关系:前者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后者使上下“和同”(共同欣赏舞乐)西周礼乐制举例等级乐队乐舞称呼“死”王四面八佾yì驾崩诸侯三面(缺北面)六佾(列)薨hōng卿大夫二面(缺北和东)四佾卒士一面(只有南面)二佾不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严格的等级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世袭制确立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宗法制逐渐形成发展完备动摇破坏分封制逐渐形成发展完备逐渐解体小结:制度演变其观念与传统继续传承•解析与探究•通过分封,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周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西周社会结构具有政权与族权合一的特点。•自我评测•1、商代附属国独立性相对大,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各诸侯与王室的关系更为密切,臣属关系更为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4)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礼乐制度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重要工具。•【探究活动】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度有什么区别?封建制度:•主权:•封建领主对国王听封不听调,国王不能直接管理封建主领地内的民众;•财源:•国王不能直接对封建领主内的民众收税;只是靠封建领主上贡来维持;•军队:•封建领主都有私兵,完全由领主自己掌握;国家发生战争时,听从国王号召,派出部分军队协助国王对外作战;•政府:•封建领主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领土:•封建领主有权将领地内的土地封赏给别人。郡县制度:•国王对国家的主权、财源、军队、政府、领土都有绝对的控制权力,由上上下下的各级官吏代替国王实行管理权,取消了原有贵族、封建领主的特权,剥夺了他们的财税权和私人军队。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复习-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2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