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风貌(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一是李贽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二是倡导经世致用;三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表现在三个方面:代表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李贽进步思想主张产生的背景?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表现(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1527—1602福建晋江1、反对孔孟学说的绝对权威,否定程朱理学作为统一的思想标准。2、抨击传统道德,强调个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3、探讨世界本原,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三纲五常”,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是指某些少数的宗教团体,他们的信仰不是正统的,离弃了已经广被接受的信条。李贽的思想主张有:(1)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否定程朱理学作为统一的思想标准。(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肯定个性自由发展,反对“存天理,灭人欲”。(3)从阴阳二气出发,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李贽对于宇宙本原的认识完全符合实际吗?其意义何在?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经世致用的含义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这种思想主要是针对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而产生的。阅读课本,概括王夫之的思想。(1)世界本原:“气”“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即: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中。(2)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形,感觉器官;神,思维活动;物,外界客观事物。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3)修养观(天理与人欲的关系):“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程朱理学王夫之世界本原方法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理在气先理在气中格物致知唯心主义先验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阅读课本,概括黄宗羲的思想。(1)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2)君臣关系。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从根本上否定伦理纲常。(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A.言论自由;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C.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4)工商皆本的思想。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阅读课本,概括顾炎武的思想。(1)强调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区别“亡国”与“亡天下”、“保国”与“保天下”。“亡国”:改朝换代,政权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3)为学:求务实,“经世致用”。我付出,我收获1、背景: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出现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疏学风。2、含义:“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3、主张: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主张“工商皆本”。4、特点: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影响深远: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思想源泉。•(2008上海)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8分)•(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3分)•(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2分)•(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2分)探究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儒学的关系明清进步思想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明清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使得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不是儒学的新发展?试举例说明之。“仁政”、“民贵君轻”----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人民民主。“敬鬼神而远之”----经世致用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明末清初活跃的思想局面现象?(1)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使儒学的正统思想受到冲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2)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程朱理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1)、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2)、反对程朱理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带有早期启蒙性质,深刻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4)、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三、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评价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有进步意义?•内容:(略)•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是指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作用和影响。•进步意义:•①否定传统的专制权威,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②对世界本原的探讨,有利于推动对世界本质的认识;•③强调个性发展,有利于人们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④主张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现实,有利于求实、务实的学风和社会风气的形成;•⑤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同情下层民众,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为后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准备了条件;•⑥主张“工商皆本”,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中国明末清初出现的具有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与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几乎是同时代的。•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黄宗羲与卢梭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不同之处:阶级属性: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作用: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阅读与思考】•材料中涉及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康熙皇帝视朱熹为儒学之正统,二是雍正皇帝强调三纲五常对于维护统治的意义。•历史意义:•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冲击当时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影响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从总体上说,促进了社会的思想启蒙。[解析与探究}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何异同?•①不同之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通过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批判,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以履行行政监督和参与政治的权力。这是一种新兴的民主思想,是前代思想家所没有认识到的。•②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所以提倡当政者要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关于黄、顾、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想一想: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试评价这两种经济政策。1、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B、否定宋明理学C、批判三纲五常D、否定君主专制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不包括A、个性自由B、经世致用C、工商皆本D、民主共和3、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A、否定君主专制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C、限制君权D、经世致用4、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解放思想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5、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C7、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A、abcdB、adcC、acdD、abd8、“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9、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A、阴阳二气B、道C、理D、天1、创立:2、继承:3、重创:4、正统:5、冲击:6、融合:7、理学:8、批判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为政以德”。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先义后利”思想;荀子提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秦朝,“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融合。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9、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10、维新变法时期:利用(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11、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12、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13、“文革”时期:“批林批孔”,毁灭性的打击•14、“新时期”:重生时代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君轻民贵不被重视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秦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独尊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魏晋南北危机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理”“天理”复兴、重新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明清受批判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复习专题-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2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