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18401949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任务领导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一阶段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第二阶段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第三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期(1927—1937)•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第五阶段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第一篇章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1、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时间:地点:代表:纲领:机构:意义:1921.7.23上海法租界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13人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中央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包惠僧陈公博周佛海时间:1922.1-1923.2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过程:起点——香港海员罢工结束——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结果:遭到强大反动军阀镇压而失败。教训: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材料一1、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我党纲领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选自《中共一大纲领》材料二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选自《中共二大纲领》设问(1)中共“一大”和“二大”纲领中党的奋斗目标的主要差别是什么?(2)你认为哪一个奋斗目标更符合当时的实际?(3)这种差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典例1】(2009·厦门模拟)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中国共产党诞生B.红军长征胜利C.抗日战争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从诗中“南湖”“画船”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最初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A1.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实现社会主义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二大”的内容和意义。D项在中共“三大”时提出。A、B两项在中共“一大”时提出。答案C第二篇章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①中共方面:接受失败的经验教训;1923年中共“”正式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②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党。③共产国际的帮助。(2)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国共第一次合作工人运动三大一大•第二阶段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党一大会场孙中山步出会场1、中共“三大”:1923年2、国民党“一大”: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决议。——中共“三大”决议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广州浙江福建郑县北京南昌桂林南京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徽山东黑吉辽武昌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湖北浙江安徽河南江苏上海国民政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3、北伐战争:19264、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蒋介石,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失败原因客观: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中共缺乏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探究:国民革命(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划分国民党“右派”和“左派”的标志是以“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作为分水岭”。)2.该漫画是1929年漫画家黄文农创作的《大权(拳)在握》,作为大权在握的措施中,发生在1927年的是()A.“四一二”政变B.“七一五”政变C.北伐战争D.秋收起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图中所示人物为蒋介石,B项是汪精卫发动的;C项发生于1926年7月;D项是毛泽东领导的;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A3.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经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是()A.蒋介石、陈独秀B.江精卫、陈独秀C.蒋介石、汪精卫D.蒋介石、董必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提供的“1927年7月24日”和“已走上歧途”,可以判断出是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和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两个事件,所以答案应选择C项。C4.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解析联系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受挫的史实,说明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道路。C5.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历史寓意的是()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B.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C两项表述错误,错误在于“一路坦途”“彻底失败”,D项表述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更确切。因为题目本身突出的就是遵义会议的意义,故选B。答案B第三篇章三、国共十年对峙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揭开序幕点燃星火星火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南昌汉口井冈山瑞金城市农村革命重心转移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先后建立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思考各红色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的原因。中国的农村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这些地区远离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北伐的影响,有群众基础。1928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红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蒋介石的反应如何?大围剿1、红军长征:(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3)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4)结果: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1935.1)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10)渡过湘江放弃去湘西改道贵州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10)西安事变:(1)时间:1936年12月12日(2)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结果:和平解决(4)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奠定基础1937年,《合作宣言》发表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4.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①发生在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下②“兵谏”具有爱国意义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抗日态度④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国共两党结束长达十年的对峙,开始走向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所以④不正确。答案:A第四篇章抗日战争1937.7.7—1945.8.154、抗日战争(1937.7—1945.8)•(1)1937.7.7,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2)1937.9,《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1938.10,抗战进入相持阶段•(4)1939.1,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立反共方针,掀起三次反共高潮。•(5)1940,“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6)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敌后战场正面战场领导战场范围作战方式战略地位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在敌占区建立敌后根据地在国统区划分为若干战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相持阶段开始后,逐渐成为主战场。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全面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联系:互相依存、互相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抗战初中期,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②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抗日战场。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3、国共合作抗日:(1)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2)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相互配合探究: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①根本原因: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②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共的中流砥柱的作用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④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⑤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意义:国内意义: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意义: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2006.江苏,11)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相同点是()A.政权组织原则B.土地政策C.军队性质D.主要地域分布C(2007.上海,26)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A(1940.8-----1941.1)1945.51941.12第五篇章解放战争蒋介石电文(之二)毛泽东先生勋鉴: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戳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商大计。蒋中正八月二十日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进行谈判。走出机舱,向欢迎的群众挥帽致意。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签订《双十协定》两种命运的较量:光明:民主、和平、联合政府(中共“七大”)黑暗:专制、内战、一党独裁(国民党“六大”)中共为实现民主和平的努力:1945.8—10,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1946初,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民主和平建国的路线。国民党坚持专制独裁:迫害民主人士,破坏政协决议。5、人民解放战争(1945.6—1949.10)(1)战略防御(1946.6—1947.7):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1946.6----1947.2)和重点进攻(1947.2----1947夏)。(2)战略进攻(1947夏):三军挺进中原(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4)七届二中全会(1949春):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2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