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冷链物流管理(上)图片知识图片知识知识目标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理解冷链管理面临的难题和冷链物流管理发展的对策;掌握第三方冷链物流管理的运作流程特点和运作管理重点;掌握冷链物流仓储管理运作要点;掌握冷链物流运输管理运作要点。技能目标理解冷链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具备运用冷链物流管理基本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图片知识图片知识Case4-1/2()1..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流程设计的首要考虑是()。A.时间B.流程短C.作业集中D.温、湿度全程控制()2.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流程设计的考虑是()。A.时间B.流程短C.作业集中D.温、湿度全程控制3.简述冷链物流管理的特点。(P98-99)第一节冷链物流管理概述一、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一)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1.订单处理作业2.进货入库作业3.库存管理作业4.拣货及补货作业5.流通加工作业6.出货作业7.配送作业8.会计作业9.营运管理及绩效管理作业图片知识(二)冷链物流管理的特点1.物流作业集中化2.物流作业时间短、速度快3.高质量管理4.货物状态跟踪5.全程温控二、冷链物流管理面临的难题1.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敏感性增强2.食品供应链加长,冷链物流管理面临更大挑战3.传统饮食习惯与冷链物流管理标准的冲突4.现有物流体系与冷链物流管理的矛盾突出5.先进技术装备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有限三、冷链物流管理发展的对策1.冷链市场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市场2.提高企业的冷链管理水平3.政府推动冷链物料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第二节第三方冷链物流一、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原因1.现代食品物流属于控温性物流2.现代食品物流设备投资规模大3.现代食品物流注重流通加工能力4.现代食品物流小批量、多频次、多样化的配送要求图片知识图片知识图片知识二、第三方冷链物流运作模式1.综合型模式:设有冷库、运输工具。业务包括:保管型仓储管理和短期仓储管理,长途冷链运输和市内冷链配送,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2.仓储型模式:设有冷库,提供冷链仓储服务。主要提供大型生产企业储存大批量进出、储存期长的商品。3.配送型模式:设有小规模冷库和小吨位冷藏车主要教学城市配送业务,快进快出,周转率高。适合于中小型生产企业和终端销售企业。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管理(一)普通物流中心作业流程1.订单处理作业2.收货作业3.商品在库管理4.商品出库作业5.配送运输作业(二)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运作流程(1)冷链物流中心流程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是时间。(2)冷链物流中心的运作流程应尽量短。(3)冷链物流中心的作业应尽量集中。(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运作管理1.温度控制与记录2.作业安全与作业效率3.物流中心应急系统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一)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对策1.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如: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网络,GPS全球定位系统2.改善客服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3.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寻求多方共赢4.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利用率如:销售商整合,供应商整合,第三方物流企业间整合,5.改善外部条件,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政府支持(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冷链物流业务的对策1.与专业化企业联合运作冷链物流如:工商企业。大型超市与蒙牛集团结盟,由蒙牛直接配送。2.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第三节冷链物流仓储管理预习:P110-122Case4-3/41().调进的鲜冻类畜禽产品一律验证,做到“三证齐全,货证相符”。三证是指:1.产地检疫证;2.车辆运输消毒证;3.货物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或化验单。2().食物冷藏期间的检验:低于-8°C直接进库,高于-8°C,复冻入库。冷库温度低于-18°C,食物中间温度要在-15°C左右。3().一般冷冻车厢温度降至-10°C以下方可装车,冷藏车温度降至7°C以下冻结点以上时方可进行装车。4.应从()方面做好冷库卫生管理。A.冷库建筑设备卫生B.环境卫生和消毒C.冷库霉菌污染的防治D.冷库的灭鼠5.冷库运营管理的内容包括()。A.减少温度的波动B.减少干耗C.提高库房利用率D.保持卫生环境6.冷库安全检查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用压力容器的内部检查B.在用压力管道的外部检查C.在用制冷系统各类安全监察仪器校验和监察D.定期监察冷库的辅助设备7.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防止食品储存超期发生干耗和氧化。其中猪肉的保存安全期为()。A.6-8个月B.6-9个月C.7-10个月D.8-11个月8.冷藏食品应放在清洁的垫木上,货堆上覆盖芦苇或篷布,不同种类货堆间间隙()。A.0.2米B.0.2-0.3米C.不大于0.7米D.不小于0.7米9.实现冷链合理运输与配置的方法有()。A.温、湿度单一控制B.增大订单批量C.线路优化与合理化D.多温度运输10.采购冷链运输车辆的选择应考虑()因素。A.冷藏车辆类型选择B.冷藏车辆吨位选择C.冷藏车辆标准选择D.冷藏车辆制冷能力选择第三节冷链物流仓储管理一、冷库的管理流程及卫生、温度控制1.入库环节A.验证:调进的鲜冻类畜禽产品一律验证,做到“三证齐全,货证相符”。三证是指:1.产地检疫证;2.车辆运输消毒证;3.货物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或化验单。B.质量检验:拒收a.腐败变质;b.异味;c.不合卫生条件。C.测试食品中心温度:低于-8°C直接进库,高于-8°C,复冻入库。D.做好入库检验记录:食品单位、库号、品名、生产日期、产地、入库时间、数量、检验情况、检验结果等。2.食品冷藏期间的检验A.食物冷藏期间的检验:低于-8°C直接进库,高于-8°C,复冻入库。冷库温度低于-18°C,食物中间温度要在-15°C左右。B.冷藏食品应放在清洁的垫木上,货堆上覆盖芦苇或篷布,货堆与货堆之间间隙0.2m;食品垛与库内墙、排管间间隙0.2-0.2m;不同种类货堆间间隙不小于0.7m.3.冷藏食品出库检查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防止食品储存超期发生干耗和氧化。其中保存安全期猪肉7-10个月牛羊肉8-11个月禽类6–8个月冻鱼6–9个月畜禽类副产品5--6个月二、冷库卫生管理1.冷库建筑设备卫生2.环境卫生和消毒3.冷库霉菌污染的防治措施4.冷库的灭鼠三、冷库安全管理(一)冷库安全检查1.在用压力容器的外部检验2.在用压力管道的外部检验3.对冷库制冷系统上在用的各类安全监察仪器进行校验和检查4.对冷库建筑物进行宏观检查5.定期检查冷库的辅助设备(二)冷库职工职业病危害的监控与防治工作(三)冷库安全管理现状(1)冷库管理无序。(2)无证上岗操作。(3)制冷系统带“病”运转。(4)氨制冷剂防护设备缺乏。(5)制冷专业技术人才稀缺。(6)冷库工程设、施工、安装市场混乱。(四)加强冷库安全管理的对策(1)修订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颁布的《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我国商业部颁发的《冷库管理规范》等有关管理规章。(2)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增拨公共安全基金,资助并委托行业协会或有关企业承接有关冷库使用中涉及公共安全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3)要求企业将冷库安全提上工作日程,开展自检自查,对事故隐患采取补救措施。(4)加强对报废的有关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材的回收监管工作。(5)要求各地做好在用压力管道的登记,做到监督心中有数,对氨制冷设备和管道进行定期检验,并做出其安全性评估。(6)要求各企业和主管部门在工程立项、招投标、设计、施工全过程中,加强工程现场管理。(7)要求各地肉类协会组织冷库技术及安全管理的培训、冷库安全的互检。四、冷库运营管理(1)减小库温的波动。(2)货物的接收、卸载和储藏。(3)保持卫生环境。(4)减少干耗。(5)提高库房利用率。(6)加强监测管理。冷库操作人员注意:1.四要:要确保安全运行;要保证库房温度;要尽量降低冷凝压力;要充分发挥制冷设备效率。2.四勤:勤看仪表;勤查机器温度;勤听机器运转有无杂音;勤了解进出货情况。3.四及时;及时放油;及时除霜;及时放空气;及时除冷凝水垢。五、冷链物流仓储管理运作要点1.完善的仓储作业流程2.冷库能力。3.冷库设备设施4.仓储作业要求与要点第四节冷链物流运输管理一、冷链物流运输流程及各环节温度控制1.低温食品拣货至出货暂存区冷冻品暂存区0°C左右,不宜超过0.5小时;冷藏品暂存区10-15°C,不宜超过1小时;2.装车前准备工作一般冷冻车厢温度降至-10°C以下方可装车,冷藏车温度降至7°C以下冻结点以上时方可进行装车。3.装车:预冷4.运输:冷冻品:-18°C以下;冷藏品:2-8°C.5.到达目的地验收6.温度记录与跟踪二、冷链运输车辆管理(一)冷链运输车辆的选择1.冷藏车辆类型的选择2.冷藏车辆大小的选择3.车辆标准的确定4.冷藏车辆制冷能力的选择5.冷藏车辆制冷形式的选择6.车辆附属装备(二)冷链物流车辆排程及路线管理(1)现有低温车辆的状况统计。(2)现有所需配送客户的情况。(3)低温食品对低温配送车辆的要求。(4)配送区域的交通便利情况及交通管制情况。(5)可配合的装车与卸货作业工具及人员情况。A.人工编排线路B.计算机自动生成优化线路1.区域路线法1.产品信息2.扇形路线法2.道路信息3.水滴形路线法3.客户信息4.4.车辆信息人工编排路线用以下方法:(1)区域路线法:将送货点按区域划分,然后按区域送货。(2)扇形路线法:将送货点以物流中心为中心划圆弧连接,满车为一个送货计划。(3)水滴形路线法:将送货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定路线。三、冷链合理运输与配载(一)冷链合理运输与配载的方法1.增大订单批量2.路线优化与合理性3.多温度运输(二)运输合理化的控制指标1.运输距离定量商品:距离越长,成本越低。2.运输时间线路已定:时间越短,成本越低。3.运输装载率4.运输费用四、低温物流的运输管理运作要点(1)应备有足量可维持低温食品在-18℃以下的冻藏条件,或7℃以下冻结点以上的冷藏条件的低温运输配送车辆。(2)低温食品运输设备应与运输配送的低温食品所需的条件相符,并应有符合装载及卸货期间作业条件、运输期间冷风循流的温度及所需的运输时间等要求的设备。(3)低温食品运输配送车厢应定期检查和保养维修,避免车厢伤害,致破坏其隔热层的密闭性,应确保其隔热及冷风循流系统的良好;所有温度的测量装备及仪表亦应每年至少委托具公信力的机构校正一次,并做好记录。(4)运输配送车厢的制冷系统不堪使用或故障时,不得装载低温食品。(5)运输配送作业时,车厢内应随时保持清洁,不能有秽物、碎片或其他不良气味或异味,以防止产品受到污染,同时应维持良好的卫生条件。用于载运低温食品的车厢不可载运会污染食品或有毒的物质。(6)低温运输配送车厢在装载前,应检查车辆及运输装备以及制冷系统和除霜系统在良好状态,车厢内应无结霜产生且与装载区结合的门窗应保持良好无损坏。(7)装载低温食品前,车厢应予预冷至内部空气温度达指定温度后,才能开始装货,同时对装载区的作业时间、能量消耗、温度均应适当控制。(8)低温食品的装载、卸货及运输配送等作业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使产品曝露于温湿环境的时间降至最低;同时也应有适当的措施以降低低温效果的损失,确保产品温度应能保持在货主所设定的产品温度。(9)低温食品的堆积排列应稳固,车厢内的冷风应能在所载的低温食品周围循环顺畅;冷风的出入口应避免迂回现象产生,致使循流的空气量不足;同时,循流的空气温度各点的温差应在3℃以内。(10)运输配送人员应具备检测产品温度的能力,一旦产品温度未达规定的温度时,应予以适当处理。(11)低温食品的温度在装载、卸货前均应加以检测及记录,并保存记录至该批食品的有效日期后六个月。(12)运输期间检测的温度应记录在装载货物的运输文件上,以利接货验收人员的查看,同时,验收人员亦应确实检测,一旦检测结果超过验收标准设定的温度时,应予退货,以避免更大的损失。(13)温度检测的位置应由货主、运输业者或运输业者及验收人员共同决定,并针对同一样品,在低温仓库内的环境条件下加以完成
本文标题:冷链物流ppt-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