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课件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一、科举制度的废除1.科举制废除的背景科举制开始实行的时间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考试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除呢?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2.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度是怎么被废除的呢?中国历史上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束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一切科举考试。3.科举制废除的意义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科举制的创立,使选官的范围更广,使一些平民子弟有机会做官。但到了明清时代却发展为八股取士,从四书五经中选题,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考中的人只懂儒家经典,没有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都是忠实的奴仆,与社会发展也极不相称。因而,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诞生1898年光绪帝•地位•影响——他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京师大学堂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有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它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只会对国家有利。因此,它的开办得到了各个派别的认同,才会一直存在。•燕京大学•燕京大学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成立于1916年,它本来是由华北地区的几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的,包括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分别由美国长老会、美以美会、美国女公会、公理会、英国伦敦会等合办。•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校长,他上任后,立即对学校进行了改革并把学校更名为燕京大学。随后开始建设新校区,向社会各界募捐。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最美丽和有成就的大学。燕京大学在1952年被分拆,文、理部分科系并入北京大学、工程科系并入清华大学,由于当时“院系调整”规模较大,除院系外人事亦有很大调整,涉及全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其中一些调整在1952年以前已经开始,所有原教会背景学校于此时停办,院系及人员分拆进入其他大学。严格意义上说燕京大学与其他中国教会学校的历史在1952年正式终止。对于燕京大学的传承问题,现时存在的主流意见分为三种:(1)由于燕京大学的教会精神和立校精神等本质并无其他大学直接继承,是以认为燕京大学并不具有任何承继者。(2)接收了燕京大学文、理学系的北京大学和接收了工学系的清华大学两校在教员和学员上承担了燕京大学的后继责任,亦间接吸纳了燕京大学的学术思想,因此两校均为燕京大学的传承者。(3)因并校而吸纳了燕京大学大部份人材并同时搬入燕园的北京大学从人员和设施配套(包括图书馆)上均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燕京大学的角色,因此认为北京大学可以在某程度上称为燕京大学的传承者。中国综合性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北大校徽北大校牌北大校牌上“北京大学”四字系毛泽东手书民国时期教育的状况新式学堂的建立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课程设置全面,基本上与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一致,具有重大的进步性,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大量的封建残余,是封建教育发展到现代教育的过渡。现在我们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新式学堂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说说你对新学堂的看法。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西学东渐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中国教育的落后;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迫切需要先进的科技人才。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学制,并在全国施行。该章程对国家的教学体制和新式学堂做了比较全面、明确的规定。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1、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废除读经科,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1926年10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删去了“读经”及有关内容。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并撤销了1913年宪法草案中所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2、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权•按1912年所定学制,只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到1915年,袁世凯公布《国民学校今》中,只准许小学一二年级内男女合班上课,三年级以上,男女生只可同校,不得同班。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由于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步解决男女教育平权的问题。•3、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这样,大、中、小学文言文教材逐渐地被淘汰。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重大的改革。•4、大学的改制•蔡元培1917年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即着手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他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办学方针;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李四光等著名学者到校任课,等等的措施。北京大学的改制,引起全国高等学校的反响,有些做法当时即在北京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上议决照办。以后,各大学也逐渐按北京大学的制度办理。•5、各种教育思潮的涌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建立。•民国时期教育界思想也十分活跃,涌现了平民教育、工读教育、职业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多种进步教育思想,建立起不少教育团体教育完全免费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教育经费《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教师薪水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多样化的教育格局当时的中国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格局”。南开中学就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比起来有灵活自由的优点,当时的文化环境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社会上对于私立学校也没有偏见,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民国教育家的胸襟。不惜代价办教育抗战前全国有4亿人,当时的西部只有1.8亿人,抗战爆发后大后方涌入了5千万人口,而当时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30%,民生工业只占5%,却要养活50%以上的人口。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当时的国民政府却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1892年中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从事教育事业,1902年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1907年赴德国留学,研究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等。1912年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提出以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学教育五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对北大实行了全面改革,因此而成为北大“永远的校长”。•张伯苓(1876年-1951年)名寿春,天津人,1895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甲午战争后投身教育事业。在天津先后创办南开中学与南开大学,以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以及重庆南开中学,担任校长40余年。抗战爆发后,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任校务会常委。1938年任国民参议会副议长,1948年出任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二、《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练习ABCB5.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A.1000多年B.1300多年C.1500多年D.2000多年6.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是在A.1903年B.1905年C.1911年D.1912年BBDBDC
本文标题:《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7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