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学概论姚文放教授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架第四节文学理论的理论范畴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先秦时代,最早使用“文学”一词的是《论语·先进》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汉代《史记》、《汉书》中,有了“文学”与“文章”之分,继而汉代有“文笔”一词作为“文章”的别称。•南朝宋颜延之将“文笔”一分为二,“文”归“文”,“笔”归“笔”,但后人的划分又有区别:刘勰依据文辞的音韵形式来划分,将韵文划归“文”,将散文划归“笔”;萧绎:抒发情思谓之“文”;论事说理谓之“笔”。•最早对“文学”作出经典性界定的是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她在1800年出版的《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论文学》)一书中有“论想象的作品”一章,专门讨论作为“想象的作品”的文学。文学(literature):“想象的作品”文学(literature)与诗(poem)西方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文艺学”是从俄文中翻译过来的,正确名称应是“文学学”,即关于文学的学问。•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主要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等。•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应用学科,它需要依靠文学理论的背景,运用文学理论所提供的观点、原则和方法直接剖析和评价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文学史以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为研究对象。三者关系•三个分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一方面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成果作为基础。•另一方面,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也不能离开文学理论所提供的观念、方法、原则的参照。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理论•世界•↑•作品•↙↘•作家读者“作品”与“世界”文学本质论第一章文学本质论第二章文学特征论第三章文学功能论第四章文学发展论“作品”与“作家”文学创作论第五章文学创作论第六章文学风格论“作品”本身文学作品论第七章文学作品论第八章文学语言论“作品”与“读者”文学接受论第九章文学鉴赏论第十章文学批评论第四节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学科分类有三个层次:•一是从人类知识体系的总体构成来区分,可分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二是从具体的学科科目来区分,有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文艺学也是并列其中的学科之一;•三是从同一学科中不同的专业性质来区分,例如文艺学可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性质自然科学自然世界自然现象自然之真把握真理认知判断社会科学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之真人文学科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确认价值价值判断•方法自然科学一般性普遍性证明注重客观性排斥主观性社会科学处于两者之间,既把握普遍社会规律,又与人的价值判断有关人文学科个别性特殊性评价注重客观性不排除主观性•自然科学数、理、化、工、农、医等•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人文学科哲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文学史、艺术史等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通常被划归于人文学科。当然这归根结柢还是由其学科特点决定的。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其主旨在于把握文学的价值,它所感兴趣的是文学的特殊性,而研究者对于文学的特殊性的把握不能缺少其个人的体验、感悟和领会。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关系文学理论与文化学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勃然兴起,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与哲学哲学作为一种原则大法,为文学理论提供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因此哲学对文学理论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它不应成为哲学的传声筒,不应成为哲学观念的一种图解和例证。文学理论与美学美学需要借助文学理论从文学艺术的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来的道理,文学理论需要运用美学对于美和美感的哲学概括来深入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理论与语言学关系更加亲近。我国古代有“言不传意”、“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立象尽意”的说法;西方文论:“语言学转向”。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有自己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层面:•⑴哲学方法的层面。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等;•⑵科学方法的层面。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模糊数学理论等方法;•⑶专业方法的层面。如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文化学方法等。•介绍几种专业方法:(一)经验方法•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所采用的重要方法,其特点在于凭感受,凭体会,通过鉴赏、体验、玩味而悟出某些道理,而这一切大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长处:能够完整地、辩证地把握对象,避免在人为的分析解剖之中割裂和肢解对象;在理解问题时充分发挥主体性,包括灵感、悟性、直觉和才情,避免抽象的理论推演所造成的刻板和机械。•不足:缺乏系统性、体系性,很难形成那种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它所提出的概念范畴的内涵也不太明确、不太确定,很难作定量分析和科学的验证;其特有的叙述形式也造成理论上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二)社会学方法•1800年法国作家斯达尔夫人出版《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一书是文艺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文学社会学方法的基本要点在于确认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文学的两头关联着社会生活,一方面它来自社会生活,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通往社会生活,反过来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三)心理学方法•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心理学的诞生。•这种方法以文学与心理学的交叉渗透为主要特点,借助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和范畴来研究文学现象。恋母情结(四)形式主义方法•这是20世纪西方文论中盛行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从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到英美新批评,再到结构主义文论,文学符号学、现象学文论、接受美学、再到解构主义文论,构成了一股贯穿20世纪之始终的形式主义文论大潮。•强调文学以语言形式为本位,认为文学形式并不是文学内容的附庸,它本身就是独立自足的,它不受文学内容的限制,与社会、历史、文化、道德、宗教无关。(五)比较文学方法•比较文学旨在对于跨国家、跨地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现象进行对比或类比研究。影响较大的两个派别是注重影响研究(交叉研究)的法国学派和注重平行研究的美国学派。•目前我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正在蓬勃展开,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也有许多拓展和创新,有学者提出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的问题。思考题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文学理论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3、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为哪四种关系所决定的?4、文学理论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关系如何?5、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分哪几个层次?试举一种专门方法加以说明。第一章文学本质论•第一节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第二节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第三节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第一节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经济基础,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相应的分配关系、交换关系等;●上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类社会一切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政治观点、法律观点,以及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基础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哲学道德宗教社会意识形态(一)操作方法《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二、文学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1、从文学的题材来看,一定时代的文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关雎播放2、从文学的风格来看,每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总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胡应麟:《诗薮》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崭新的文学样式3、从文学的样式和类型来看,它们的产生、演变和衰亡都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电影、电视、广播、录音机、录像机、音响、电子音乐、激光造型、互联网、手机、MP3等网络小说、网络剧本、网络歌曲、博客、微博等1、文学总是受到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的支配而呈现出特有的面貌。2、文学也常常因受到哲学、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改变其总体性质和发展态势,从而表现出并不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迁相同步的相对独立性。三、文学的相对独立性3、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常常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沉淀下来、积累下来,变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资料”,构成了以后文学发展的一种前提和基础。这种被保存和延续下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资料”包括传统的主题、题材和审美经验。——文学内容的延续性另一方面,某种文学形式一旦固定下来,也总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得到保存和延续。——文学形式的延续性四、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1、文学能够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积极的、进步的文学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而消极的、倒退的文学则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2、文学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常通过政治的中间环节。3、文学也常常对其他意识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文学也影响哲学、道德、宗教等,也能极其深刻地改变哲学、道德、宗教等的状况。第二节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一、人类对于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肯定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就是说文学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之一。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我们主张分成两种掌握世界的方式:⑴理论的掌握方式;⑵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其中包括艺术的、宗教的掌握方式。二、文学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一)文学艺术与理论•首先,马克思认为艺术与科学理论和感性实践有相通之处,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艺术具有认识性和真理性,另一方面,马克思也确认艺术具有实践性和目的性。•其次,文学艺术与理论也有不同,虽然都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二者的反映方式不同,理论是用抽象的概念来反映客观世界,而文学艺术则是用具体的、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马克思《资本论》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马克思《资本论》:抽象的概念商品资本货币剩余价值工资地租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具体的形象……(二)文学形象与宗教、道德的形象在宗教和道德活动中,形象是从属于抽象概念的,一般性的宗教概念和道德概念是压倒和排斥形象的个性特征的,在这里个性已经消失在普泛、干燥的概念之中;文学形象则以塑造个性为最高要求。三、文学的反映对象以人为中心•“文学是人学”,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是将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作为反映的主要对象,作为描写和表现的主要对象的。•融合在自
本文标题:文学理论-姚文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2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