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7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汇编·说明文
普陀区说明文(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9分)①“清懿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棠樾村西。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专为鲍氏家族中的女性而建,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女祠。整座祠堂呈坐南朝北布局,与坐北朝南的男祠“敦本堂”相对而建,传达出“阴阳相对,两两相谐”的思想。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祠堂大门的八字墙砖雕,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精品。③清懿堂八字墙的雕刻题材十分丰富,整幅砖墙通过象征性的图案装饰,诠释出清懿堂建筑的文化内涵。墙的下部设计为石质的须弥座,上部则为一对呈“八”字分开的砖雕花墙。从墙体的装饰看,墙体的边框采用了锦纹的纹饰,表达出“(1)”的含义,寓意吉利绵长;上下角则雕刻如意纹,线条优美,空间处理恰当,表达出一种吉祥的寓意,寄托了徽州女性对远离家乡亲人的一种美好祝愿与牵挂;画面的中部采用了一些富含寓意的图案花纹,如“金枝玉叶”,象征女性尊贵身份,它以铜钱和树叶作为两边对称的装饰花纹。“金枝玉叶”的中间刻有一只小牛,低身匍匐于母牛身躯之下,画面诠释了“跪拜母恩”的典故,体现妇女哺育后代的伟大,更是在教化后人“(2)”的道理。旁侧的“蝴蝶南瓜图”上刻有翩翩欲飞的蝴蝶,围绕在南瓜的两侧,既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又暗示出“(3)”的内涵。④明末清初,徽州本土的新安画派崛起,深深影响了徽州以后的艺术发展,八字墙的画面就受到当时新安画派的影响,这些图案突破了传统的强调对称和变形的技法,使得画面的构图和布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如同一幅生动传神的传统花鸟画。⑤徽州人排斥单数、凡事讲求双数的传统观念,他们认为对称代表了均衡,即平静祥和;偶数代表庄严、平衡、和谐的美感。所以特别是在作为宗法制度的载体而存在的祠堂中,这一思想显得尤为重要。⑥从另一方面看,虽然对称有着和谐的感觉,但过多的严谨布局往往也会带给人们呆板和单调之感,于是工匠们在这一布局中又追索出适度变化的设计手法。⑦在清懿堂砖雕中,工匠们适当地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形式的和谐统一。他们将整个画面分解成一个个相对封闭和开放的图案,以封闭的主题图案来展现清懿堂要传达给人们的典故和教化,而利用植物蔓藤作为开放的图案,不仅协调中和画面的单调之感,而且线条曲折蜿蜒,尽显女性柔美的特点。刚硬的直线边框与柔和的曲线、曲面相互结合,造型上形成大小、方圆的对比,雕刻技法上又有深浅、疏密、繁简的变化,成就了这一精美绝伦的砖雕作品。15、在第③段空格处选填合适的内容:(1)(2)(3)(3分)A、多子多福B、富贵不断头C、百善孝为先16、第⑥段划线句中“这一布局”指代的是(3分)17、从全文看,清懿堂砖雕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精品,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6分)(1)(2)18、根据说明内容给文章选定一个最恰当的题目(3分)A、清懿堂B、精美绝伦的徽州砖雕C、清懿堂八字墙砖雕D、徽州艺术之绝19、第①段不宜删除,请说明理由。(4分)15.BCA(3分)16.对称的布局(3分如答:严谨的布局,得1分)17.(1)清懿堂八字墙雕刻题材十分丰富,诠释出建筑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3分)(2)八字墙画面的构图和布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3分)18.C(3分)19.该段介绍了清懿堂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地位,重点突出其专为女性而建的历史价值(此段说明内容2分),后文所介绍的砖雕的雕刻题材与画面构图均与该段相照应(1分),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1分),以此突出本文的说明中心。(共4分)宝山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我们能在梦里背单词吗?①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白天学习的数学公式和推导过程,晚上出现在梦中,让你和数学题大战300回合;白天练习过英语对话,梦中你就可以非常流利地和外国人交谈,通常我们会称这种现象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最近,科学家对这种现象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做梦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记忆新学的知识,梦中的你的确是在学习的。②睡眠的过程分成不同的脑电波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此时脑电波为慢波;快速眼动睡眠,此时脑电波频率较快。其中做梦是处于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深度睡眠时期。正常人入睡时先进入浅睡,即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然后再进入做梦阶段,从入睡到做梦阶段为一个睡眠周期,一般一夜睡眠经历4~5个睡眠周期的交替。③当然,我们仅仅知道做梦时怎么回事,还不足以解决问题。最近,神经科学家埃林和罗伯特找了一些哈佛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让这些学生在电脑前坐45分钟,玩一个迷宫游戏。在迷宫中,研究者将一个特定的对象设为终点,让学生们记住,然后让他们从迷宫里一个随意的点出发,找到到达终点的途径,做完游戏之后,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一组人去睡觉,一组人则留下来看录像。研究者利用脑电技术探测了睡觉组的大脑活动,之后在一个做梦周期结束时叫醒他们一次,问他们梦到了什么,或者在他们睡完午睡醒来之后问他们做梦的情况。接着对两组人再进行一次迷宫游戏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中,睡觉组相对于不睡觉组更快地找到了特定目标,其中还有4位同学做梦梦到了迷宫,他们找到特定目标的速度是其他睡觉组成员的10倍!做梦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和记忆。④对于上述研究,研究者有进一步的解释。研究发现,做梦能够导致记忆的再激活。因为梦的周期正好对应着神经同步的增强期,此时大量的神经元能够被同时激活,从而提高对特定事物的记忆。在上述研究中,罗伯特等人就注意到,被试者的梦并不仅是对刚学习过的迷宫经验的精确重现,还激活了相似的经验。比如,其中的一个学生不仅梦到了迷宫的影像,而且梦到了自己几年前在一个蝙蝠洞探险的经历。这表明,大脑在做梦的时候不仅激活了某个学习经验,还再激活了相关的学习经验。美国西北大学肯·帕勒的研究团队也有相似的发现,如果先给被试者建立一种声音和一幅图的联结,并在其做梦的时候(快波睡眠时期)播放这种声音,之后被试者对那幅画的记忆也会增强。⑤这些研究成果得到的结论让人惊喜,尤其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做梦的促进效应将非常有用。我们都知道,学习外语是通过建立外语词汇和母语词汇的联结来完成的,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在白天背了一些单词和单词的中文释义之后,做梦时在你耳边重复中文释义是不是会有效提高单词的记忆效果呢?懒人们仿佛听到了福音把闹钟关掉!让我把梦做完,我要多背一些单词哦!15.第一段中加点词语“这种现象”指的是的现象。(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16.对第3段中的内容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实验者被分成两组做实验。B.实验者做了两次游戏测试。C.实验者都是哈佛大学的学生。D.实验研究者只研究了睡觉组。17.划线句“被试者对那幅画的记忆也会增强”的条件是(4分)(1)(2)18.第5段中,(1)将画线句改成意思相符的陈述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点词语“仿佛”不能删去的理由是(6分)19.第3、4段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18分)15.(2分)白天的学习经历会在夜梦中出现16.(2分)D17.(4分,每空2分)(1)被试者建立一种声音和一幅图的联结(2)在被试者做梦时播放这种声音18.(6分)(1)(2分)在白天背了一些单词和单词的中文释义之后,做梦时再你耳边重复中文释义,会有效提高外语单词的记忆效果(2)(4分)“仿佛”是好像的意思(1分)做梦时重复中文释义可以有效提高外语单词的记忆效果尚未得到证实(1分),只是人们的“试想”(1分),是懒人们的“期盼”(1分)19.(4分)不能,第③段首句承接第②段“做梦是怎么回事”的内容,引出下文神经学家进行“做梦能否促进学习和记忆”实验研究,第④段首句“研究考有进一步解释”是承接第③段研究者的解释。(修改后的答案:内容:第③段用实验证明“做梦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和记忆”,第④段对于上述研究,研究者得出的结论进一步解释。结构:③④两段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松江区说明文(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一18题(19分)漫话风筝①清代高鼎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纸鸢”即风筝。风筝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据说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子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di居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许是中国最早的风筝。晚唐风筝用丝条或竹笛做成响器,随风而鸣,因而得名“风筝”。②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到了唐代,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玩具。宋代风筝品种增加,性能提高,在民间浸染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广泛流行。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濰县》诗中也有这样的描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③我国民间风筝的制作者大多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农民和手工艺人,由于受地域文化、经济、风俗等因素影响,风筝制作者祖传世袭,相互观摩,有集体创作的性质,大江南北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他们按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习惯制作风筝,寄托人生乐趣和理想。我国民间风筝造型、用料、色彩、风格充满着浓厚乡土气息,主题鲜明,配合传统节令,装饰性非常突出。这些风筝风格粗犷,淳朴,一般就地取材,篾扎纸糊即成。④据传,放风筝最早是为图吉利,人们将风筝放得高高的,等快钻进云彩里的时候,就一刀将风筝线剪断,那风筝就看不见了,于是高喊“晦气没了”、“晦气走了”以图吉利。后来放风筝逐步成为人们的一项休闲活动,放飞的时间也不局限于清明时节了。于是,仰望天空,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⑤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先是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綢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现在,风筝已成为我国对外联系、发展经济的重要纽带。1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分)墨di()15.作者介绍了有关风筝的多方面内容,可见标题中“漫话”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2分)16.第②段介绍了中国风筝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该段引用郑板桥的诗句,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17.下列从文中筛选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由哲学家墨子制造并据其响声而命名。B.民间风筝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因为其制作者是当地的农民。C.为了图取吉利,现代的人们在清明节及其它任何时候都放风筝。D.中国风筝先后被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原因是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18.如果把下列文字插到上文中,你觉得哪一段合适?请简述理由。(5分)山东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箏节的固定举办地。自一九八四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箏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世界许多地方也都有自己的风筝节。毎年的三月,泰国旅游部门都要在首都曼谷市中心的王家田广场举行盛大的风筝节。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风筝把曼谷的天空点缀得缤纷绚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曼谷市民和外国游客。二、现代文阅读(一)14、(1分)翟15、(2分)随意地说(8分)功能的变化品种的增加性能的提高材质的改变(四选三)生动地再现百姓放风筝时的场景,表明清朝时潍坊地区放风筝非常普遍。16、17、(3分)D18、(5分)第⑤段第⑤段主要介绍了中国风筝的传播,而该段文字介绍了潍坊国际
本文标题:2017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汇编·说明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5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