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王磊一训练伤的发生几率外军国内外关于陆军和空军的军训伤发生率报告较多。我军发生率为41.8%-85.15%发生率为7.19%-47.13%二军事训练伤的发生规律72.128.1第一年度第二年度以后受伤者新兵发生多,老兵发生少,第一年度新兵训练伤发生人数占训练伤总人数的75.10%以上。73.127.1新兵老兵受伤者我军的研究表明,训练伤的时间分布以冬季最多,基础训练期内第二、七周出现两个发生高峰;人群分布以入伍1年的新兵训练伤发生率最高,约占全部训练伤的75%;兵种之间陆军高于海、空军;陆军中步兵高于炮兵等其他兵种。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训练伤的发生与个人的文化程度有一定联系,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战士训练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战士。三损伤类型结合ICD-9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可将军事训练伤(病)分成3大类:软组织损伤:擦伤(主要指皮肤);挫伤(主要指肌肉,包括拉伤);撕裂(脱)伤(肌肉、肌腱、皮肤,不包括伴有骨质的损伤);下腰部损伤(急、慢性损伤,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炎症(腱炎、肌纤维组织炎、滑囊炎及滑膜炎)。结合ICD-9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可将军事训练伤(病)分成3大类:骨关节损伤:骨折(急性、疲劳性骨折);扭伤(主要指关节);脱位。结合ICD-9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可将军事训练伤(病)分成3大类:器官损伤:主要包括头、胸、腹部及眼、耳、鼻、口腔等器官的损伤,根据其性质,也可以将损伤分为两类:急性创伤性损伤,包括骨折、关节扭伤、关节脱位、挫伤、擦伤、急性腰扭伤、撕裂撕脱伤等;过劳性损伤,包括应力性骨折、疲劳性骨膜炎、跟腱炎、髌骨软骨软化症、慢性腰肌劳损及慢性无菌性炎症等。根据其性质,也可以将损伤分为两类:急性创伤性损伤,包括骨折、关节扭伤、关节脱位、挫伤、擦伤、急性腰扭伤、撕裂撕脱伤等;过劳性损伤,包括应力性骨折、疲劳性骨膜炎、跟腱炎、髌骨软骨软化症、慢性腰肌劳损及慢性无菌性炎症等。四各兵种训练伤发生的类型12.11.73过劳性损伤陆军海军空军从人群分布情况看3.25.82.8急性创伤性损伤陆军海军空军陆军以应力性骨折最为常见,海军以滑膜炎最为常见,空军过劳性损伤全部为应力性骨折。急性创伤性损伤中,均以关节扭伤最为多见。环境伤主要是冻疮和冻伤,大部分发生于空军。17.311.11过劳性损伤急性创伤损伤环境伤过劳性损伤发生率最高。过劳性损伤中以应力性骨折最多。五训练伤好发的部位训练伤的发生部位中训练伤发生于下肢的人次数最多,其次为上肢、躯干和面部。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据测定,行走时、跑步时和跳跃时,下肢承受的负荷分别是体质量的2.7、5.0和10.0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从而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炮手手指损伤手指离断肌腱损伤六训练伤特点尤以400m障碍为重,占伤员总数的25左右%其次为双杠、5公里越野和战术也是高致伤课目投弹和木马致伤率低,但伤情最重。不同训练课目致伤特点致伤课目中,以军体训练致伤率最高。不同训练课目致伤特点由于人体各部位承受量有所不同,因此各训练课目都有不同的易伤部位。器械训练时,技术特点是支撑、跳跃转肩等,易发生肩、腕、腰、膝、踝等部位的损伤;5km越野和急行军训练时由于膝关节长时间的反复屈伸,可导致膝外侧疼痛症候群;不同训练课目致伤特点投弹训练时,由于在投弹出手瞬间,手榴弹的反作用迫使前臂突然外展则会引起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损伤;投弹技术错误或准备活动不足时,经常会发生肱骨骨折。大量的奔跑、跳跃以及各个方向的急剧转体,常常发生膝关节的急性损伤。七训练损伤原因军训伤的致伤因子训练科目的增加训练强度的加大训练难度的加大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训练科目太集中训练科目及训练强度尤其部队在强化训练后出现军训伤发生高峰。睡眠不良思想麻痹精神紧张未做准备活动未从易到难技术动作不熟练组织工作不力均显著提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训练环境有外环境和内环境①训练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②训练器材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训练环境③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④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技术操作的保证。研究表明,入伍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者,其训练伤的发生率低,他们的身体耐力比不常参加体育活动者的身体耐力强。入伍前参加体育活动或入伍前跑步均为保护性因素,可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一些骨关节的结构因素也是造成训练伤的原因,如髋过度外旋和足过度旋前,肘提携角过大和轻度膝内翻。身体素质和解剖结构八常见损伤及处理擦伤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被擦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临床表现:是外伤中最轻但又常见的一种,伤后局部疼痛,外表皮肤有脱落、出血点及方向平行的摩擦痕迹,在沙石土地面受伤,伤处可由沙、石等异物镶擦入皮肤中。处置:擦伤较表浅,不需特殊处置可自行愈合。创口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洗净创口,周围用70%酒精棉球消毒,待干即可,勿需包扎。擦伤较深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敷以凡士林纱布,并加压包扎或暴露于空气中即可痊愈。也可涂抗生素软膏。关节附近的擦伤也不宜使用暴露疗法,以免皮肤干裂而影响关节运动。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指肌肉不由自主地强直收缩。军事训练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抽筋的处理:当腿肚抽筋时,第一个动作就是马上休息,并将抽筋的腿部伸直(勿让膝盖弯曲),将脚板往自己身体方向下压,并用双手按摩抽筋部位。将双手撑住墙壁,脚跟不离地感觉小腿筋有被拉直的感觉,进行几分钟后,再放松按摩腿部肌肉。其他如手臂抽筋时,必须将之轻轻拉直;腹部抽筋时,轻轻把腹部垫高拉直腹肌;大腿前面抽筋,最简单的可以采取蹲姿,或可轻轻将手腕放在膝盖后方,将腿往后弯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最简单就是蹲下。肌肉腱断裂多发生于官兵的跳跃训练、障碍跑等剧烈运动,足踝部由于跖屈位突然变更为背伸位,由于动作不规范或训练前热身运动不充分而致跟腱瞬间承受的张力超过其抗拉强度而致断裂。肌肉与肌腱断裂主要症状是:断裂处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并出现该肌腱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丧失。肌肉与肌腱断裂①训练前做好热身运动,使全身肌肉能协调地适应各项动作。②科学安排训练,提高参训人员身体素质,减少训练伤的发生。③指挥和带教人员做好讲解和示范,动作规范,符合动作要领。④运动前拉伸各大组肌肉,可在肌肉处于拉长位后再行数次缓慢的被动拉伸。⑤防止在肌肉疲劳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和训练。主要预防措施软组织损伤体能训练中急性软组织损伤处置原则急性软组织损伤要及时止血、防肿、镇痛以及减轻炎症,以便有利于伤病的进一步治疗和后期恢复。现场处理的总体原则(RICE原则)局部制动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抬高患肢(Elevation)处理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数种并用。冷敷(应选择在伤后24h后)、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这种方法应在伤后立刻使用,有制动、止血、止痛及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冷敷一般使用氯乙烷或冰袋,而后用适当厚度的棉花或海绵置于伤部,立即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24h后拆除包扎固定,根据伤情再作进一步处理。此外,若伤后疼痛较剧烈,可服用止痛剂。如局部红肿显著,可同时服用清热、止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早期系指伤后24~48h内。此期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组织撕裂或断裂后,出现血肿和水肿,发生炎性反应。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镇痛、防肿及减轻炎症。急性损伤早期处理原则中期系指受伤24~48h以后。此期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的主要特点是肉芽组织已经形成,凝块正在被吸收,坏死组织逐渐被清除,组织正在修复。临床上,急性炎症已逐渐消退,但仍有瘀血和肿胀。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形成。急性损伤中期处理原则治疗方法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痛点注射外敷活血化瘀中草药可选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热疗和按摩在此期的治疗中极为重要,但是,按摩手法应从轻到重,从损伤周围到损伤局部。晚期损伤组织已基本修复,但可能有瘢痕和粘连形成。临床上,肿胀和压痛已经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到微痛、酸胀和无力,个别严重者出现伤部僵硬或运动功能受限等。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若有瘢痕和粘连,应设法软化或分离,以促进功能的恢复。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等。急性损伤晚期处理原则在治疗的同时,调整其训练量和训练课目,如上肢急性受伤,可考虑进行下肢的力量练习,使其机体保持运动状态,以保证伤病治愈后训练能够尽快跟上去。根据现有医疗条件和治疗方式的适应症,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如慢性肩袖损伤、腱鞘炎、腰肌劳损等疾病,目前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局麻药物进行痛点封闭注射。肌肉拉伤及慢性劳损性等疾患采用电针配合推拿的方法则行之有效。肌腱炎、关节腔积液等采用局部神经阻滞、超短波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消炎、镇痛作用。此外应加强功能锻炼,能够提高局部关节、肢体的能力,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体能训练中慢性软组织损伤处置原则颈部损伤和落枕多发生在跳跃、肩部载重训练时,由于头颈部急剧旋转运动和直接外力导致使颈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发生牵拉性损伤。由于睡姿不正确造成的颈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落枕。主要的表现有:颈部疼痛、可向同侧肩背部放射、颈部压痛转动不利、活动时常加重疼痛。颈部软组织损伤预防措施:做好训练前颈、肩部的热身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运动,训练后可用热毛巾敷颈肩部,持续20-30分钟,以减轻疲劳,睡眠时避免使用高枕,睡姿要良好。伤后立即冷敷,可用浸透冷水的毛巾拧至半干,覆盖于受伤部位,3-5分钟更换一次,也可用冰块装到塑料袋内覆盖伤部,每次20-30分钟,但要防止冻伤;局部热敷宜在伤后1-2天进行。急性腰肌筋膜损伤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因承受了强负荷而引起不同腰段的肌肉、筋膜和韧带的断裂。弯腰搬重物时对重物的实际重量估计不足,腰部突然扭转或训练中不小心滑倒、踩空时而引起此类损伤。主要表现有:伤后腰臀部疼痛,局部压痛,患者常需双手撑扶腰部,行动困难,甚至不能起床活动,疼痛部位比较深。预防措施中要做到训练前腰部的热身活动,对搬运的物体重量有准确的评估,不要勉强搬运过重的物体,弯腰时要缓慢,搬运重物时重物要尽量靠近身体,不能有旋转。腰部受伤后可请医生或卫生员给以按摩、推拿等手法治疗,可在卫生队或医院给以微波治疗,口服止痛药物等,并要求卧床休息3-4周,易休息足够长的时间使损伤的组织彻底修复,以免遗留慢性腰痛。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扭曲、旋转或撞击可造成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关节积血、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和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损伤后的主要表现有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膝关节训练伤的常见原因资料显示,膝关节损伤除常发生在400m障碍、5000m越野跑及野战生存训练中,在木马、单杠训练中发生率也较高。处理方法①关节脱位是指组成关节的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又叫脱臼,脱臼时骨骼由关节中脱出,产生移位。②脱臼通常会造成韧带的拉扯或撕伤,关节变形疼痛伴重度的肿胀。若脱臼的骨骼压迫神经,会造成脱臼关节以下的肢体麻木;若压迫到血管,脱臼以下关节肢体会摸不到脉动且发紫。关节脱位及处理方法处理方法③对于任何脱臼的病患,一定要测量脉搏强度及检查感觉功能,若摸不到脉博,则表示肢体已无足够的血流供应,必须立即送
本文标题:训练伤-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5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