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前儿童游戏与身心发展课程主要内容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游戏期的现象和文化意义,游戏的定义、游戏理论儿童发展视野下的儿童游戏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价值、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教育学视野下的儿童游戏:游戏的指导第一部分:儿童游戏理论单元一:游戏的文化意义单元二:游戏理论单元三:游戏的定义单元四:儿童游戏的分类单元一:游戏的文化意义思考与讨论:小屁孩玩泥巴笑倒路人回忆并写出自己童年时期的比赛或游戏。与小组内其他同学进行比较、讨论。是否有共同的规律?有的话请写出。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回答:谁发起的?谁设计的?为什么进行该游戏?参与游戏的人是否需要接受指导或者上课学习?是否需要成人的引导或指示?儿童是否自愿参与其中游戏的定义及特征字典动词游戏(toplay)定义:“在某项活动或比赛中打发时间或得到愉悦。”。游戏的特征:由儿童自己发起,如扮演父母,或下雨后在花园的水洼里玩耍。由儿童自己设计——他们选择怎样玩和玩什么。儿童选择游戏是因为喜欢而非为了某个目的或得到某种回报。与生俱来——几乎所有儿童都能做到,不需要接受指导或上课学习自发——儿童能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不需要成人的引导或指示。自愿——儿童可以选择参加或不参加。一、“游戏期”的现象与意义“游戏期”现象只有在动物演化的高级阶段,才出现了“游戏期”这种特殊的现象。游戏是自然发明的,具有生存适应意义和价值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在人类社会中,发现“游戏期”的价值,确认和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世纪,禁欲主义盛行。工业革命以后,圈地运动,剥夺了大量的公共游戏的场所。美国的童工现象一直存在到20世纪。承认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保障这种需要的满足使之成为幼儿的基本权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以解放儿童为主旨的社会改革运动从19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儿童的游戏权利逐渐被人们认可。1930年,白宫就儿童的健康和保护问题专门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对于幼儿,他的工作就是他的游戏,他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把游戏的权利还给了儿童。二、游戏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游戏是人类在物质生活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出现的娱乐活动,它依赖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稳定游戏活动脱胎于实用型的生产劳动和军事活动,但逐渐远离实用型活动。游戏活动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格”:文明、理性、智慧和道德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获得的。三、游戏对人类存在的意义游戏是人类自由本性和完整人格充分展现的途径和证明席勒: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福禄贝尔:恩物20世纪初,赫伊津哈,“游戏人”人人都喜爱游戏人人都生活在游戏之中人人都是“游戏者”人人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成为”和“看到”他们自己。四、儿童游戏在教育中的地位:东西方之不同西方:游戏从成人世界退出之后,就作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进入儿童的世界和教育领域。工业革命之后,注重工作是西方世界的一种文化特征英国洛克,制作了一套帮助儿童认识字母的积木。幼儿教育的先驱,福禄贝尔等都认识到游戏的教育意义。由此形成了西方儿童教育机构注重儿童游戏等文化传统。近几十年,在智力、信息和学习日益成为人们生存竞争手段的时代,西方游戏机构中的游戏传统正面临挑战。东方:游戏与学习的对立注重读书(学习)是中国传统社会养士和选士制度建立以后,尤其是科举制度实行以来的一种文化特征。对于尚不用读书的幼儿来说,人们相对宽容,可以容许幼儿游戏。与西方不同,游戏在中国古代因为被认为妨碍儿童的学习而退出了学校教育的领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种传统也影响了今天中国的幼儿园中的游戏的地位,幼儿园中重教学,轻游戏的现象依然存在。单元二:游戏理论早期的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后皮亚杰理论一、早期的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席勒、斯宾塞主要观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能量以满足生存的需要过剩的能量积累会造成压力游戏就是人和动物用来消耗能量的方式无(功利)目的的行为松弛说代表人物:拉察鲁斯、伯屈克主要观点:人之所以游戏不是因为精力的剩余,而是因为缺乏和不足游戏与工作不同,是一种恢复精力的理想方式现代人在工作中的心理压力重,游戏可以将人从这种心理压力导致的疲劳中解脱出来。儿童游戏是由“种族习惯”和“种族记忆”所驱动的。练习说(生活准备说)代表人物:格鲁斯主要观点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机能游戏是一种练习本能的普遍冲动,它与模仿——另一种普遍的本能——紧密联系在一起。游戏就是学习或者练习,就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例:女孩喂娃娃——母亲;男孩打仗——作战。分两类: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练习)和社会性游戏(追逐打闹和模仿性游戏)。复演说代表人物:霍尔主要观点游戏是早期种族活动的遗迹通过游戏儿童复演了人类的发展阶段:动物-原始-游牧-农业-部落儿童的游戏就是我们祖先的工作游戏在儿童发展中起到一种“宣泄”的作用游戏的目的是减弱由原始冲动所引起的本能行为的倾向,为更高级、更复杂的人的文明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早期游戏理论的共同特征关注人类的一般本性,不关注个体特点都用生物发展的规律解释儿童的游戏,把儿童的游戏生物学化;在“游戏-工作”的二元论中,解释什么是游戏以及为什么游戏的原因;都是主观思辨,缺乏实验基础。促进了现代理论的发展。观察儿童游戏阶段性发展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人格构成学说:本我(伊特)(id)——内驱力、自我(ego)——人超我(superego)——道德“自我”调节和平衡“伊特”与“超我”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机制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对于儿童人格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游戏是表现原始的、受压抑的冲动和欲望的隐晦曲折的最好的一种方式。例如:吃糖游戏在儿童的情绪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游戏具有宣泄的效果,可以让儿童摆脱创伤经历所产生的消极情绪重复性游戏是儿童处理不愉快事件的另一种途径(掌控)例如:扮演医生游戏具有自我探索的功能,个体可以在游戏情境中接触内在的自我并借以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主控感评析通过游戏,我们可以了解每个儿童的独特性。游戏是儿童整合和建构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格的重要方式。正是游戏,使我们成为“我们自己”。儿童在游戏中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和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情绪情感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幼儿扮演医生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两种方式。游戏反映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视频皮亚杰同化与顺应皮亚杰的游戏发展阶段注重解释不同阶段上游戏结构的发展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主要成员有维果斯基、列昂节夫、鲁利亚等。简称“维列鲁”流派强调在成人的教育和引导下,儿童掌握以语言符号系统为载体的社会文化历史经验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儿童的游戏,无论就其内容或结构来说都具有社会历史的起源,而不是生物学的起源。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制约,活动和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维派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1.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个体的心理机能正是在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它的发展制约着本阶段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点最主要的变化是儿童的心理过程在其内部不断发展、不断向新的高级阶段过渡的活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没有教育的作用,游戏就不会产生,或者就会停滞不前。”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游戏是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在成人的教育与影响下、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逐渐发生、发展的。维果斯基的观点:游戏可以直接促进儿童的以符号使用为标志的表征思维机能的发展。以物代物游戏是一种“支柱”(借助具体的事物的支持作用,使思维摆脱具体事物或“知觉情景”的束缚),例如,拿竹竿当马骑。看到竹竿(支柱)——做骑马的动作帮助幼儿把马(实物)和马的“符号”(词)、实际的竹竿和它的符号(词),并在思想上进行了转换操作。把“马”的意义迁移到“竹竿”上,把“竹竿”叫做“马”。维果斯基的观点: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往往高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水平游戏是引领儿童发展新趋势、表现儿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的“主导活动”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游戏促进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按照“虚构的自我”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去行动)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或同伴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视频:CharlieDemonstrateVygotsky后皮亚杰理论1.游戏的唤醒理论2.元交际理论后皮亚杰:1游戏的唤醒理论理论背景——内驱力理论内驱力是由机体的需要状态引起的,其功能在于引起、激起行为或给予行为以动力。机体不仅有食物、睡眠、性等生理需要,还有探索、寻求刺激和理解等非生理性的、认知的需要。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这些认知需求可以引起活动内驱力、探究内驱力。游戏就是这类驱力作用的产物。基本观点唤醒: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状态或机体的一种驱力状态两个因素外部环境刺激机体内部的平衡机制特殊性探究与多样化探究在新异刺激——觉醒水平增高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是探究(特殊性探究),以消除不确定性,降低觉醒水平;在缺乏刺激——觉醒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是游戏(多样化探究),以寻求刺激,提高觉醒水平。对教育的启示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强调环境刺激的丰富性。但是研究表明,刺激缺乏固然对儿童发展不利;但是,刺激也不是越多越好。环境刺激过多过强,会使机体唤醒水平增高,会抑制幼儿的游戏行为。注意环境刺激的适当性和合理性。后皮亚杰:2.游戏的元交际理论“元交际”(meta一Communication)是一种抽象的“交际”,是处于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双方对对方真正的交际意图或所传递的信息的“意义”的辨识与理解。“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元交际”是人类言语交际的基础。人类的任何言语交际,都包含着元交际的成分。言语的非言语“元交际”能力是理解讽刺、反话、幽默、笑话的心理基础。游戏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游戏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游戏是儿童进入人类的文化和表征世界的一种必需的技能和重要途径元交际处于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双方对对方真正的交际意图或所传递的信息的”意义“的辨识与理解游戏活动的开展以元交际过程为基础需要以游戏双方能够识别对方的游戏意图为前提游戏信号夸张的姿势、动作、表情。打雪仗、小狗摇尾巴。元交际能力是理解讽刺、反话、幽默、笑话的心理基础。不要对幼儿说反话。现代游戏理论小结理论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精神分析学派调节受挫经历;应付挫败皮亚杰的游戏理论认知结构发展不平衡的产物,练习和巩固所学的概念和技能维果茨基等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解决能力与愿望之间的矛盾;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自我调节唤醒调节理论调节最佳唤醒水平,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佳唤醒水平元交际理论促进对于“隐喻”或概念意义的理解新游戏理论小结游戏理论和心理理论:假想游戏为儿童理解他人也同样具有思维、信念和欲望提供了一个情境。新游戏理论对情感因素的关注。单元三:游戏的定义毋庸定义直觉判断范例-个案匹配法根据现象或事件与概念原型之间的相似性来判断把游戏当作一种可观察的可分类的行为特征举例“共同标准属性”游戏是具有某些共同因素的一类行为游戏行为的动机、手段、目的等倾向性特征游戏的定义作为一种跨文化和年龄的人类行为,游戏是自由自主、使个体获得愉快满足的非功利性行为的总称,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外部行为特征游戏性体验外部情景特征游戏的要素(一)幼儿游戏的外部表现:“看得见”的游戏1.表情幼儿在游戏中的表情有兴奋性程度的差异有
本文标题:游戏的基本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5904 .html